◎余 慶
(宣城日報社,安徽 宣城 242000)
新聞導語即一則信息最開頭的段落,它可以通過精簡的語言展示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有效激發受眾的閱覽興趣。因此,導語相當于是新聞的中心思想,蘊含了新聞事件相關的重要信息。從某種程度上講,新聞信息的導語也如同故事的開端,越是生動形象,越能吸引受眾。
新聞導語具體可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導語其作用不同,帶給受眾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新聞記者可以結合具體的需求,選擇使用不同類型的導語。
這一類型的導語通常直指要害,簡潔利落,是通過精練的語言直接進行描述,讓受眾通過導語就能知曉報道的內容。比如“開年第一季度,蘋果榮登全球手機銷售之冠”,新聞記者通過短短一句話,便對新聞的內容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讓受眾可以從中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再比如“山西瓜王沖上熱搜,引發萬人圍觀”,新聞記者以最簡短的語句,點明其中最重要的內容,通過開門見山的方式,將新聞信息直接呈現給受眾。
這一類型的導語主要通過生動的描寫,來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從而帶給受眾身臨其境的感受,深化受眾對新聞事件的印象。比如,“蔚藍的天幕下,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筆直的街道四通八達,今天的高新技術區,與過去那個臟亂破舊的小漁村,已經有了天壤之別?!庇浾咴趯懽鲗дZ時,正是通過運用描繪的手法,來展現今日之“新區”,與昔時“舊貌”之間的巨大差別,帶給受眾強烈的震撼感,從而達到通過新聞報道反映時代變化的目的。
這一類型的新聞導語主要通過引用重要人物的話語,或者名言警句,來引出后續的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進一步深化報道的內涵,引導受眾思索。比如,“‘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我市參賽者之所以能夠在國際大賽當中獲得引人注目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在賽場中綻放奪目的光華?!毙侣動浾咄ㄟ^引用唐代裴休《宛陵錄·上堂開示頌》當中的名句,來稱頌參賽者們不懼艱難、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也說明任何成功都并非僥幸的道理。既向讀者傳遞了相應的新聞信息,又弘揚了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這一類型的導語當中,記者通常會采用問句的方式,巧妙地設置懸念,吸引受眾繼續閱讀。如“善良的店主為流浪者提供愛心便餐,為何卻會遭到大家的質疑?”當受眾看到這樣的問句,心中都不由會感到好奇,進而選擇瀏覽信息并參與討論,而新聞記者通過這樣的方式,很好地調動了受眾的興趣,朝著最后的成功邁出了一大步。
新聞導語既要精練準確,又不能過于抽象化,所以在創作時要盡量引用事實,特別是精心提煉過的事實、形象生動的情節或者是極具特色的細節,將其置于新聞導語之中,放在開篇最顯眼的位置上,才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對新聞記者而言,具有價值的新聞事件都有其獨特之處,而新聞記者要充分運用自己敏銳的感知能力,找出其中的亮點,用敘述性的語言進行概括,再將其作為新聞的導語,從而讓新聞報道成功地脫穎而出。
反映事件本質是新聞導語最重要的功能,所以新聞導語一定要具有實際的意義。如果新聞導語全是空話、套話,受眾在瀏覽時就會不知所云,從而打消閱讀的興趣,難以發揮新聞內容的價值。除此之外,新聞報道在幫助受眾了解事件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通過外在的現象,把握事件的本質。所以,新聞導語不可浮于表面,要言之有物,才能幫助受眾獲得有用的信息,引導他們認真思索。
準確、簡潔、精練是新聞導語寫作最為基本的要求。澳大利亞著名的記者杰維斯曾經指出,新聞記者在寫作導語時,每一個字都必須準確得當,都要具備相應的價值。針對新聞導語創作,俄國作家巴貝爾也曾經這樣說過:一句話當中不能包含一個以上的主題或者形象。所以,在寫作新聞導語時,需要突出最重要的事實,對于瑣碎的細枝末節,要一筆帶過,使新聞導語盡可能高度精練。此外,導語當中不能包含太多的頭銜或者人名,也不要包含太多的單位名稱,相關的信息內容可以放在正文當中進行交代。新聞導語越簡潔,越便于受眾理解,但同時也不能為了追求簡潔而刪除重要的信息,而是要以最精簡的語言傳遞最豐富的信息。
記者在寫作新聞導語時,不僅要善于觀察,還要善于思索和分析。觀察是為了收集大量的素材,而思索則是為了更好地整合素材。在新聞報道的過程當中,即使采訪的對象相同,報道的事實相同,但是最后寫出的稿件卻會存在極大的差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不同的記者在報道時,選擇的角度有所不同。以“商家與顧客發生爭執”的報道為例,部分記者會站在商家的角度發聲,部分記者則是重在反映顧客的感受,還有部分記者則是以旁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所選擇的角度不同,寫出的新聞稿件內容自然也不同。所以,在創作新聞導語時,記者不僅需要迅速地捕捉有價值的信息,還要具備抽絲剝繭的能力,找準報道的角度,才能寫出生動精彩、具有極強吸引力的稿件。
在創作新聞導語時,記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敘述方式,具體包括描寫、議論以及抒情等。不同敘述方式的表達效果不同,給受眾的感受也不同。一般情況下,描寫可以增強新聞的現場感,議論可以調動受眾的積極性;抒情則具有一定的個性化色彩,可以在情感層面引起受眾的共鳴。記者在創作導語時要結合報道的具體需求,選擇恰當的敘述方式,才能通過新聞導語有效地增強報道的效果。以秋季糧食大獲豐收的報道為例,描寫式的導語可以展現豐收時喜慶的場景;議論式的導語可以吸引讀者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感想;而抒情式的導語則可以將積極向上的情緒傳遞給受眾,從而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由于篇幅的限制,新聞導語通常都十分短小,只有一句話或者幾句話。而新聞報道涉及的內容極其廣泛,尤其是大型報道,更是包羅萬象。要想以短短幾句話準確地反映新聞的內容,就必須從大量要素當中挑選出最為重要的內容。以大型會議、節日之類的報道為例,不僅涉及主辦方,還涉及眾多的參與者,報道的內容還包括場地、進程、相關單位等等。因此,在創作導語時,記者只能選擇關鍵要素,其他要素則應當放在正文當中進行介紹。比如“‘古都文化節’盛大開幕,各方來賓歡聚一堂,共同領略傳統文化的風采”,新聞記者在創作導語時,既未突出主辦方,也未強調參與者,而是突出“古都文化節”這一關鍵性的要素,通過新聞宣傳增強文化節活動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受眾前往參與。
在寫作新聞導語時,記者可以通過設置懸念來激發受眾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繼續閱讀。比如,可以結合報道的內容提出問題,但是并不急著于回答,而是引導受眾閱讀文章,自己去探索答案。比如,在對某著名企業進行報道時,記者可以根據報道的內容設計問題:“這家著名的企業櫛風沐雨,從改革初期便已經成立,產品遠銷海內外,它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在寫作導語時,記者并不需要點破報道的對象,只需要通過簡單的設問,就能吸引受眾自主地閱讀新聞內容,然后再通過一件件形象、直觀的產品,帶領受眾了解企業從創立到發展,直到走向輝煌的歷史,從而深刻地體會到閱讀的快感。再比如關于“探月工程”的報道,在報道時同樣也可以采用設置懸念的方式:“探月火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后,以飛快的速度進入太空,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它到底飛去了哪里?是否能夠成功到達終點站呢?”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受眾對未知的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理,進而主動閱讀新聞,從中獲得大量新的知識。
記者在寫作導語時,恰當地采用比喻修辭,可以讓導語更加淺顯易懂,便于受眾閱讀和理解。以經濟發展類的新聞報道為例,在寫作導語時,如果記者只單純地講理論,或者采用復雜的數據,又或者采用專業的術語,都會給受眾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阻礙,但如果記者采用一些常見的事物進行比喻,就會讓導語顯得十分鮮活。比如,“化‘小錢’為‘大錢’,零售產業成地方經濟發展‘聚寶盆’?!庇浾哂谩熬蹖毰琛眮硇稳萘闶郛a業,生動地體現了零售產業在地方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性,顯得格外貼切。再比如,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報道,如果記者在撰寫導語時,一味采用官方話語,很難獲得受眾的認同,但如果用貼近受眾的語言進行描述,就會極大地增強導語的親和力。如“且看‘山雞’變‘鳳凰’,西河村從落后貧困村成為最美文明鄉村。”在寫作導語時,記者既沒有一味宣傳政策帶來的利好,也沒有刻意地采用過于官方化的語言,而是通過十分“通俗”的比喻,來體現報道對象的巨大變化,有效吸引了受眾的注意,讓受眾深刻地體會到新農村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
互聯網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網絡熱詞層出不窮,這些源于普通民眾生活的熱詞蘊藏著人們對于生活的豐富體驗,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性,可以快速地獲得受眾的認同。記者在創作導語時,恰當地引用網絡熱詞,可以增強新聞報道的貼近性,從而更好地反映時代的變化。比如,在撰寫關于外賣小哥的新聞報道時,記者可以在導語當中加入“打call”“‘@’了”“嗨”等詞語,通過接地氣的方式表達對報道對象的關懷,讓受眾感受到來自媒體的溫暖。比如,“新年第一波,給還在工作的5 000名外賣小哥打call!”“市民@外賣小哥,你們辛苦了!”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讀者充分地感受到新聞報道與時俱進的巨大活力,從而成功獲得更多受眾的關注和支持。新聞導語寫作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要結合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創新語言風格、表達形式,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讓受眾在瀏覽新聞的同時,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感。
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比,可以使事物之間的差別變得更加顯著。在寫作新聞導語時,記者同樣也可以運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報道對象的特征,深化受眾的印象。如關于先進技術的報道,記者可以在導語當中通過新技術與舊技術之間的對比,來體現新技術的巨大優勢。例如,“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送快遞,省時省力又安全?!蓖ㄟ^先進的“智能機器人”與傳統的“人工”快遞員進行對比,來突出“智能機器人”在效率、安全性方面的優勢。再比如,“新區舊區,別樣兩重天?!蓖ㄟ^新城區與舊城區之間的強烈對比,來體現城市建設所取得的系列成果,以及“新城區”和“舊城區”給人們的不同感受。再比如,新聞報道“烈日炎炎,酷熱難當,各類冷飲冰糕價格漲得飛起!”“冰糕”等產品的價格之所以不斷攀升,正是因為天氣過于炎熱,記者將天氣與商品價格聯系在一起,通過“熱”與“冷”之間的強烈對比,來體現盛暑天氣人們對于冷飲類產品的巨大需求,極大地增強了導語本身的表現力。
在寫作導語時,記者如果能夠靈活地引用一些經典名句,或者古典詩詞,不僅可以讓導語顯得更有內涵,還可以提升整個報道的品位。以關于教育的報道為例,記者在導語當中可以引用教育名家的話語,或者古代勸人奮進的名言,在提煉導語的同時,豐富導語的內涵。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市教育研討會正式舉行,全市近千名中小學教師參與交流?!痹俦热?,“‘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就必須從基層教育著手?!辈粌H將道理說得清楚明白,而且具有深刻的寓意,也為后續新聞報道的展開蓄足了氣力。由此可見,在創作新聞導語時,恰當地運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可以起到“提氣”“醒神”的作用,既體現了新聞記者較高的文化素養,又能為新聞報道增光添彩。
導語在新聞報道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聞記者在寫作導語時,要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技巧,體現新聞導語的獨特性,要讓受眾通過導語了解報道的主要內容,從而產生強烈的閱讀意愿。除此之外,不同類型的報道,所匹配的導語風格也有所不同,新聞記者需要根據相關的素材、新聞報道的具體用途,精心設計導語,從而更好地突出報道的亮點。
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不同媒體之間的融合速度不斷加快,面對新的信息傳播環境,新聞記者需要改變創作的思維,合理科學地創作導語,才能有效突出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要力求將導語寫得更加鮮活生動,既要體現報道的深度,還要具有一定的溫度。因此,在實際寫作導語的過程中,不僅要符合簡潔和反映實際等要求,合理地選用敘述方式、敘述角度和事件要素等,還要合理地采用創作技巧,巧妙地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引入網絡熱詞和名言警句,才能通過導語設計顯著地增強新聞報道的感染力、引導力及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