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寧夏廣播電視臺,寧夏 銀川 750002)
當前短視頻已成為重要的傳播形態,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短視頻不僅成為傳統媒體在新媒體領域傳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成為當今新聞傳播布局的矩陣之一。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介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而未來電視媒體也要充分發揮短視頻平臺的優勢,不斷創新新聞輿論傳播方式,努力占領輿論引導的制高點。
第一,受用戶規模和使用時長的影響,短視頻已經成為當前主流媒體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標配,甚至成為電視媒體報道突發新聞采用的主要工具。短視頻化的傳播方式更加符合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以及思維方式,在追求“快餐化”“短平快”的思維理念下,短視頻化的新聞報道作品更容易受到受眾的關注和認可。而這也為傳統主流媒體積極推動媒體融合,加快推動自身轉型升級提供了關鍵的思路。
傳統的新聞報道活動需要經過眾多環節,比如采訪、撰稿、剪輯、配音等,然而短視頻新聞則更多的是追求首發和現場感,以實時記錄、現場拍攝、及時分享為主要特征,主要選擇新聞現場的真實聲音,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新聞的生動性,給受眾帶來更加直觀的體驗。在創作短視頻新聞作品時,制作人員也會進行簡短的文字說明,讓受眾更容易去接受和認可。比如,針對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報道,中央電視臺以及眾多電視媒體所制作的一些短視頻新聞的點贊量超過了百萬千萬,創作人員將現場一些激動人心的場景和振奮人心的講話,用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引起了受眾的強烈情感共鳴。
第二,短視頻的整體時長短,而其借助網絡的傳播范圍非常廣,傳播速度也非常快。短視頻更加符合人們的碎片化信息需求,不管是在上班途中,還是在下班路上,人們都可以通過觀看短視頻的方式來獲取新聞資訊。但相比較而言,傳統電視新聞報道的整體時長就相對較長,受眾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且由于無法與網絡進行緊密結合,所以它的傳播效果和傳播范圍就相對有限。現如今,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傳播范圍大幅擴大,流量資費水平也在不斷降低,新聞受眾通過刷短視頻的方式就能夠便捷地獲取到新聞信息,所以現實環境對短視頻傳播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
第三,傳統的新聞制作模式與采編流程表現出一定的時間上的滯后性,“現場采訪—回到單位寫稿”的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新的媒體環境的發展要求。但是各種各樣的短視頻剪輯軟件的出現,讓它的多樣性和便捷性得到了有效突出,記者在現場記錄信息后就可通過手機軟件來進行簡單的編輯,比如添加文字字幕、添加背景音樂,這能夠很好地節約制作時間,降低制作成本,充分享受數字信息時代的發展紅利,不斷提高新聞作品的傳播效率和傳播質量。短視頻內容往往是第一現場的資料,這種視頻內容為傳統媒體新聞注入了新鮮活力。另外,在當前的傳播體驗狀態下,受眾更在意的是內容、產品、服務所帶來的全方位感受。短視頻在新聞報道語態、新聞報道形式、新聞表達模式等方面都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能夠為受眾帶來多重的體驗。
第一,短視頻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雖然產生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比如,區分真假新聞的難度越來越大,新聞視頻畫面的質量高低不一,還有一些舊新聞拼接后冒充新的新聞的現象。另外,還存在一些UGC等用戶上傳的新聞并不是完整的新聞,而是故意剪輯的新聞,將一些要素進行模糊處理進而混淆事實。還有一些自媒體用戶為了能夠吸引受眾的關注,可能會拿一些舊新聞重新進行炒作,而這也嚴重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
第二,UGC等用戶在創作新聞短視頻時都會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那就是侵權,因為短視頻新聞的內容是由用戶進行拍攝并剪輯的,整體新聞的時長由制作人員確定,表達的方式也趨于多樣化。從生產內容到傳播內容都體現著創作人員的風格,也充分展現著他們自身的特點。然而實際情況是很多原創性新聞都不具備專屬權限,很多網絡用戶很自然地參與到內容的轉發或者二次加工中,很多用戶在搜索新聞關鍵詞時會得到一大串內容幾乎相同的信息,而這也就導致原創用戶本身的利益遭受損失,并且容易讓新聞信息出現失真的現象。
第三,現如今存在部分營銷公眾號或自媒體在開展新聞短視頻創作過程中,為了博取眼球、吸引粉絲,他們會將目光對準娛樂八卦事件、社會熱點事件,而且在傳播過程中容易摻雜個人主觀情緒,希望能夠在情感上引起受眾的共鳴,獲得更多的點贊和轉發量。但是新聞最基本的兩個特點就是真實性和客觀性,如果拋棄這兩個特點,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以還原事實真相為最終目標,而只是通過旁觀者或者點評者的身份去進行報道,強調煽情,那么整個新聞作品的真實性就會難以保證。
現如今,在短視頻發展日益快速的背景下,其傳播地位越發突出。電視新聞媒體充分利用短視頻打造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受眾瀏覽習慣的新聞作品,將成為提升新聞作品傳播質量和增強電視媒體社會影響力的重要選擇。
當前“內容為王”仍然是新聞作品傳播的基礎,而縱觀一些優秀的短視頻新聞,可以看出他們都具備平民化、具象化和多樣化的表達方式,這不僅能夠快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而且也能夠讓受眾樂于接受和愿意接受。優質的內容也更有利于新聞作品的高質量傳播,而電視媒體可以把短視頻定位為新聞內容的繁衍物,在傳統的電視新聞的基礎上,在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的同時,整合新聞信息,以短視頻的形式來加以傳播,從而有效推動電視新聞媒體的轉型升級。
電視新聞媒體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要充分體現出自身的專業性特點,這是因為很多營銷號或者自媒體在創作短視頻新聞時會夾雜個人的主觀情緒、娛樂性或者八卦的信息,雖然能夠一定程度地獲得受眾的關注,但是整體的宣傳質量和傳播效果比較一般。因此,要始終堅持專業性的制作原則,發揮短視頻傳播的優勢,快速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不斷增強電視媒體的社會影響力。
另外,未來電視新聞媒體在應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報道時,應當要重視不同的傳播形式或者媒介平臺之間的差異。現如今,新聞傳播的載體主要包括電視臺、網站、資訊APP、“兩微一端”,不同的平臺擁有不同的受眾群體。由于受眾獲取信息的習慣不同,所以在制作新聞短視頻時要做好二次創作,比如通過微信和微博平臺進行傳播就要強調內容的時效性。而通過報紙、電視進行傳播,就要重視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與上述兩者相對應的就是短視頻新聞,它更強調新聞的互動性以及體驗感。因此,要做好新聞短視頻化傳播,不斷增強新聞作品的影響力,有效地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
第一,電視新聞媒體加快入駐短視頻平臺。眾所周知,當前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發展迅速,而如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紛紛入駐短視頻平臺,開通官方短視頻號,主動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和快速化的傳播趨勢,制作更加有吸引力的短視頻新聞,從而達到輿論引導和信息傳播的目的。
第二,電視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短視頻的優勢,科學開展新聞輿論引導。現如今,媒體融合已經進入了深度融合的階段,電視媒體不僅要從內容方面進行融合,更要從技術領域進行融合,將短視頻也加入到整個融合體系中,不斷提高傳播效率,有效增強引導力。例如,在相關大型會議報道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就推出了“機器人”,從會議現場中獲得的相關信息中發掘亮點,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傳播,把新的政策和新的信息用更快的速度進行傳播,同時還把新的信息、新的政策,用簡短而又有趣的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
在新的媒體環境下,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VR、AR等,也為電視新聞媒體開展新聞傳播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而且短視頻本身也具有聲畫一體的特點,將短視頻在眾多渠道上進行傳播,可以讓新聞數據獲得廣泛的關注,突出短視頻的傳播優勢。
短視頻具有聲畫一體的視聽優勢,而視覺類信息內容更加直觀和清晰,傳播的效果也會更好。現如今,短視頻作為一類視聽媒介,更加符合碎片化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同時制作人員也可以對整個畫面的色彩、結構以及聲音的頻率等進行調整,讓聽覺和視覺的融合效果更好,所制作出來的成品更能夠具有感染力。
以“兩會”報道為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的抖音號就用一種較為幽默和風趣的風格進行傳播,第一時間對政策、信息、動態進行解讀。新聞聯播抖音號上的短視頻新聞能夠充分地滿足移動手機用戶的信息獲取需求。視頻主要呈現主播的面部以及上身動作,與觀眾的距離更近。另外,在字幕的表達上短視頻新聞內容也表現出了更加生動、更形象的優勢,比如放大字體、設置字體顏色、增加動畫效果,通過這種方式來更好地呼應整個新聞作品的主題。在聲音上制作人員把主播同期聲以及背景音樂相結合,努力實現聲畫一體,更好地增強了新聞的傳播效果。
短視頻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尤其是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基于5G技術的高傳播速率和低時間消耗等方面的優勢,短視頻能夠獲得更快的傳播速度,快速地觸達每一名用戶。除此之外,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短視頻,也具有操作簡便、內容制作簡單的優勢,對于受眾來說,他們只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從視頻錄制到最終視頻發布等多個操作環節。總而言之,通過充分利用各種新型的技術手段,電視新聞媒體在應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所擁有的創新型技術優勢將會越發突出。
第一,以先進技術為基礎。未來要始終堅持主流價值觀念,電視新聞短視頻傳播需要用好算法推薦機制,要重視利用算法。而且還要科學地引導算法,減少泛娛樂化的短視頻新聞,增加傳播社會正能量的短視頻新聞,讓大數據算法能夠更好地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和傳播效果。除此之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媒體也要充分借助新技術來創新短視頻傳播的手段,比如借助5G技術、大數據技術,更好地增強短視頻傳播的真實感與現場感。
第二,以內容建設為根本。未來電視新聞媒體在應用短視頻進行傳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內容為基礎,在內容中加入更多的正能量,用正能量來溫暖整個社會。而且在進行正能量傳播過程中,要結合短視頻的傳播特點,調整敘事方法,豐富傳播方式,從而增強傳播效果。除此之外,電視新聞媒體也要積極適應短視頻受眾群體的年輕化特點,讓表達方式更加貼合受眾的實際喜好,快速掌握輿論傳播的主動權。
第三,以深度融合為目標。未來電視新聞媒體要以深度融合為目標,應用短視頻助力輿論引導。電視新聞媒體要始終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積極創新傳播手段,加快推動媒體深度融合,不管是在內容方面還是在技術方面,都要加快融合,有效利用短視頻的優勢,更好地開展輿論引導工作。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媒體應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不僅符合新媒體環境的發展要求,而且也是追趕未來的發展潮流。電視媒體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媒介素養,總結研究新聞傳播規律,充分發揮短視頻的傳播優勢,要在堅持內容真實、完整與可靠的基礎上,著手進行二次創作和加工,尊重新聞事實,不斷提高短視頻新聞內容的質量,增強新聞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