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許伊
(泗洪縣融媒體中心,江蘇 泗洪 223900)
對于廣播新聞記者來說,發揮輿論導向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要認真踏實地對待自己的工作,高質量地完成新聞撰寫、編輯、傳播任務。當前,部分受眾依然通過廣播的方式獲取新聞信息,了解與國家、社會和個人相關的事件。廣播新聞記者不僅是信息的編輯者,也是信息的傳遞者,需要將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作為信息的傳遞者,新聞記者也可以對信息本身進行客觀、理性、科學的評價。這些評價不僅能夠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能夠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保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展。
在社會主義國家,黨是人民的黨,國家是人民的國家。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發展以及進步的核心與主體,國家各項政策以及方針的制定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除此之外,人民群眾也具有平等的權利。不論是國家、社會發生的大事,還是與個人相關的小事,群眾都具有知情權[1]。一般來說,對于沒有發生在自身周圍的事件,受眾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事件的完整過程。這時候,受眾只能通過廣播或者其他媒體的方式獲取新聞信息,從而了解社會以及國家的時事,而新聞記者是廣播新聞傳遞過程中重要的參與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個人能力,一方面要審時度勢,能夠將全新的廣播新聞信息真實地傳達給公眾。另一方面,以公開、公正的態度評論廣播新聞,正確地引導公眾。
上文已經提到,廣播新聞編輯記者在編寫新聞信息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另一方面要將真實的信息傳達給公眾,公眾在獲取真實信息之后,能夠根據新聞記者的評論態度和方向,了解新聞的實際情況,以及黨和國家在信息中所傳達的主要思想。在傳遞以及評論新聞信息的過程中,新聞編輯記者不僅要具有積極健康的心態,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將積極健康的思想傳遞給社會。而這些積極健康的思想是一種社會正能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眾內心的壓力和焦慮心理,最終保障公眾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廣播新聞編輯記者只有科學合理地引導社會輿論,才能夠保證公眾身心健康發展[2]。
眾所周知,廣播新聞是一種傳統的媒介,承擔著重要的任務,具體表現為黨和國家將重要的信息通過廣播新聞的方式向社會進行傳達。廣播媒體與新型的媒體相比,更具有真實性,因此,深受公眾的信賴。與其他新型的媒體相比,廣播媒體在受眾心中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所以新聞編輯記者要認識到廣播媒體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將黨和國家的重要思想,正確地傳遞給社會公眾。而這些思想以及精神,能夠在社會層面上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減少和降低社會層面的各種負面思想和情緒,最終保證社會的穩定,這也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
一般來說,新聞大事件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同時它的發生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廣播新聞編輯記者要具有宏觀意識,一方面能夠把握國家經濟和政治相關形勢的變化,另一方面,要能夠將新聞事件與國家經濟和政治發展情況相聯系,在掌握大趨勢的基礎上,把握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具體來說,新聞編輯記者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增強宏觀意識,把握時事大事。第一,新聞編輯記者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主要是提升經濟和政治相關的理論素養[4]。具體來說,新聞編輯記者可以利用業余的時間搜索線上以及線下的資源,學習與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相關的知識,在豐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個人素養。新聞編輯記者提高政治經濟相關的知識素養,能夠提高對新聞事件的靈敏度,尤其是與國家政治和經濟走勢相關的新聞事件,在面對相似的新聞事件時,新聞編輯記者能夠保持正確的立場,從宏觀角度分析新聞事件,把握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同時,新聞編輯記者在利用新聞事件引導輿論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尺度,將知識素養以及個人素養徹底地發揮出來。第二,新聞編輯記者提高政治覺悟性。所謂政治覺悟性,主要是指新聞工作者具有堅定的政治思想。定期學習黨和國家的相關方針政策,了解這些方針政策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原因,站在歷史的角度,全面分析這些方針政策,把握不同方針政策的本質內容,從而在廣播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能夠從根本上把握政治方向,表明政治觀點,真正地成為黨和群眾之間的良好紐帶。
一般來說,新聞事件都是偶然發生的,新聞編輯記者不能提前進行策劃和了解,但是在新聞發生之后,針對于新聞的播放形式,編輯記者可以靈活地進行策劃和創新。當前在播放廣播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很多新聞編輯記者不斷地創新播報形式,盡可能地吸引受眾的關注,提高受眾對新聞信息的興趣度。一般來說,新聞信息在播報的過程中,形式比較創新,能夠吸引受眾的關注。同時,這些新聞信息還具有較強的文化內涵,能夠使得整個新聞事件更加富有內涵。廣播新聞編輯記者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創新新聞的播報形式。第一,把握廣播新聞的基本主題。一般來說,廣播新聞信息要想能夠引起受眾的關注,必須要貼近受眾的生活。因此,新聞的主題一般要具有兩個基本的特征,第一個具有一定的貼近性,簡單地說就是貼近人們的生活。第二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性,主要是指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報道時事。一般來說,新聞編輯記者在播報廣播新聞信息的過程中,主題明確,能夠更加具有輿論導向性,這種方式不僅體現了新聞信息本身的影響力,也體現了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輿論導向性。第二,新聞記者要正確地認識新聞播報形式。一般來說,傳統的廣播新聞報道主要以說教的方式為主,這種方式比較死板,主要是向社會公眾傳達國家的思想、方針和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公眾嚴格地落實方針和政策[5]。這種方式給予社會公眾一種壓迫感,不利于社會公眾從心理上接受國家所傳達的政策、方針和思想。當前,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信息的不斷豐富,新聞工作者也要創新新聞播報的形式。在播放廣播新聞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比如,以采訪的方式進行播報,或者是以對比的方式進行播報。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從根本上還原新聞信息,同時還能夠幫助社會公眾了解新聞信息的細枝末節,極大地吸引了社會公眾的關注,使得新聞信息更加具有魅力。綜上所述,新聞編輯記者要學習和創新新聞播報的形式,能夠有效吸引社會公眾的關注,提高公眾對廣播新聞信息的興趣,在此基礎之上保證輿論的導向性。
新聞編輯記者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在編輯之前,新聞記者需要收集新聞素材,并基于這些素材撰寫基本的新聞稿件。在收集廣播新聞素材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所有的素材進行合理的歸納和總結,并從中挑選合適的新聞素材進行組合。廣播新聞編排工作不僅需要新聞工作者付出腦力勞動,同時還需要付出體力勞動。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具體來說,新聞編輯記者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提升編輯能力,保證輿論導向性。第一,增強對新聞素材的敏感性。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廣播新聞事件都需要具備較多的新聞素材,而這些素材主要分成兩種類,即正向素材與反向素材。所謂正向新聞素材,主要是指贊同新聞事件以及事業新聞事件背后所傳達的主流思想,而反向素材主要是極少數、極個別人所體現出來一種違法新聞事件本質的素材。新聞編輯記者在篩選新聞素材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正向素材,還要了解反向素材,在組合新聞素材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反向素材體現正向素材。通過對比的方式提高新聞的表現力,保證輿論的導向性。比如,以當前的熱點話題為例,在播報個人所得稅相關信息時,以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主題展開討論。廣播新聞工作者在報道這類問題時,要從三個方面展開討論,第一是國家和政府層面,第二是社會公眾層面,第三是國家和社會代表人物層面。在社會公眾層面,大多數人希望國家能夠提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壓力。而在國家和社會代表人物層面,又可分為兩個層面,即相關企業家可能會要求提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以緩解員工的壓力,而部分研究人員要求維持現狀,不能提高個人所得稅。國家和政府層面,在確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過程中,主要是綜合考慮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人民群眾的收入,具有全面性、客觀性和綜合性。因此,新聞編輯記者在報道該相關新聞信息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最終在把握國家方針政策的基礎之上,合理地給予縱向評價和正確的引導。社會公眾認識到當前個稅起征點是一個多方面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并不是個人的主觀因素能決定的,從而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緩解社會的不滿情緒,保證社會的穩定發展。綜上所述,廣播新聞編輯記者要提升新聞編輯能力,提高對新聞信息以及素材的敏感度,關注國家、社會以及公眾不同層面的觀點和想法,在此基礎上保證輿論的導向性。
新聞編輯記者要用心撰寫和編排廣播新聞稿件,一方面要將所有的新聞素材合理地組合在一起,凸顯廣播新聞的主題,另一方面要將新聞背后所傳達的消息形成一個線索鏈,引導受眾通過接收信息不斷地獲得新聞線索。這些新聞線索能夠刺激社會公眾的聽覺,最終保證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傳統的廣播新聞傳遞往往注重單向性,所謂單向性主要是指新聞編輯記者將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相關新聞信息傳遞給社會公眾,社會公眾只能被動接收新聞信息,或者是按照新聞信息的指導,合理地落實在工作和生活中,而不能針對新聞信息進行有效的評價和反饋個人的看法。當前,隨著各種新媒體的產生,新聞記者可以聯合使用廣播和新媒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公眾合理地對廣播新聞進行評價。新聞編輯記者及時地將這些評價的信息進行收集,了解社會公眾的想法,通過收集社會公眾的信息和想法,新聞工作者能夠了解自己的輿論導向是否有效果,是否對社會公眾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正向影響。綜上所述,廣播新聞編輯記者要明確廣播新聞的主題,提升引導能力,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到新聞事件的討論中,保證輿論的導向性。
對于廣播新聞工作者來說,其工作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除了要具有宏觀的態度和思想,還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6]。在平時工作以及生活中,要努力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除此之外,新聞工作者還要與周圍的同事進行深入的交流,學習優秀同事身上良好的品質,從而完善自身的工作。廣播新聞編輯記者還要重視實踐。所謂實踐一方面是深入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了解是新聞事件的本質,另一方面還要走入社會公眾的視野,了解社會公眾的想法。很多社會公眾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對廣播新聞事件了解的全面性不如新聞編輯記者,走入社會公眾的視野,對社會公眾進行適當的引導,可以幫助社會公眾了解新聞事件的全過程以及新聞事件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輿論導向性,對社會公眾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廣播新聞編輯記者要利用各種資源多學習,提升個人綜合能力,保證輿論導向性的落實。
廣播新聞編輯記者發揮輿論導向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保證每個公眾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知情權,而且還能夠保證公眾身心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本文主要站在廣播新聞編輯記者的角度,討論如何落實輿論導向性。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幾項措施。第一,新聞編輯記者要具有宏觀意識,及時把握時勢。第二,新聞編輯記者要學習和創新新聞播報形式。第三,新聞編輯記者要提升編輯能力,保證輿論的導向性。第四,新聞編輯記者要提升引導能力,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到新聞事件討論中。最后,廣播新聞編輯記者要多學習,提升個人綜合能力,促進輿論導向性的落實。希望以上幾點措施能夠幫助廣播新聞編輯記者調整工作方向,提高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