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明
(甘肅省金昌市第五中學,甘肅 金昌 737100)
現實生活對于國家發展、教育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學應充分考慮到新環境下的手段、方法,逐步改善學生的學習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律性,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都要與學生們開展較多的互動,對學生的學習體系更好地鞏固,指導他們主動學習、主動進步。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加強自身的表率作用,為改善初中歷史教學的效果提供更多的參考,為日后的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要求不斷增加,學生的歷史素養應不斷地提高,僅僅是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并不能改變學生的思維,對他們的歷史學習還會造成較強的局限性。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們對歷史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很多歷史事件的發生,并不是歷史人物能夠左右的,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前進的。由于當年的情況無法準確地判斷,所以學生們對于歷史的猜想和分析,應根據現有的歷史考察根據判斷,而不是隨意猜想。歷史的研究和學習過程中雖然出現了很多的重大事件,但是不同事件產生的影響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尤其是歷史對現在的影響依然很大。所以學生們對歷史的分析要保持理性,不能總是按照批判的眼光研究,而是要尊重歷史,加強歷史和現在的對比,提高歷史學習的覺悟能力。
初中歷史教學的方式應隨著時代的發展做出科學的變革,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僵化的教育思想,不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讓其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方式,應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師生之間存在很多的觀點、看法,大家應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應按照求同存異的觀點開展課堂教學工作,不要一味地否定學生,而是要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內涵更好地豐富,促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思考中得到更好的進步。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努力引入先進的教學技術,讓學生在歷史分析的時候通過開闊的視野進行研究,從而對歷史的進程做出正確判斷,既減少了教學的漏洞,又提高了教學的質量。由此,教師要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不斷地提高,通過新穎的方式對課堂教學的時間充分利用。
隨著初中歷史教學得到的關注度不斷增加,教師要進一步創新歷史教學的體驗,站在不同的角度研究、思考,一步一步地改變學生的觀點。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小組討論模式時,教師應設定明確的討論主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對于歷史的猜想、歷史的評價、歷史的意義進行透徹分析。大家在交流溝通的時候,保持就事論事的觀點,相互共享資源,這樣才能在歷史的綜合分析方面更加透徹,對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更好地完善。此外,為提高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體驗,應逐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鼓勵教師學習新的技術、新的方法,應給學生們帶來表率作用,對初中歷史教學高度負責。歷史教學體驗的優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師生之間要相互指出各自的問題,大家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彌補,共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水平,堅持在教育、學習的融合上得到更好的成就。
新時期下,初中歷史教學的問題并不少,想要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成績,要進一步地解決教育的問題。歷史教學情境不真實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歷史思考造成了較多的挑戰。初中歷史教學的初期階段,教師針對情境的塑造意識并不高。教師構建歷史教學情境,使教學過程精益求精,才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體驗,否則會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較多的問題,情境塑造沒有與學生產生較多的共鳴,各類歷史知識的探究、分析表現出薄弱的問題。歷史教學情境不真實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長期學習、思考的時候并不能得到較好的成果,遇到的問題、挑戰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教師對于歷史教學情境的塑造,應按照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法進行思考,與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較好地融合,逐步提高教學的水平,促使后續的教育工作得到更大的進步,減少教育的漏洞和隱患。
初中歷史教學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師在日常的準備工作中并沒有高度關注,準備的策略、方法也不完善,整體上的工作執行依然按照固定的套路、固定的方法實施。初中歷史教學的準備中,教師對于各類史料的考察、調研不健全,沒有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各類歷史知識的分析往往是從單一的角度思考,沒有加強學生的深入分析,導致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不高,整體上的知識掌握難以得到優良的成績。而且初中歷史教學的準備中,缺少對學生的預習引導,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往往是在課上臨時聽講,雖然投入了較多的精力,但是在學習的效率上并不高,課堂上的反饋也不好。教學準備薄弱的問題,導致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不斷下降。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準備意識,站在多個角度思考,提高教學準備的可靠性。
中學歷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學科,但由于缺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歷史教學改革的步伐相對比較遲緩,造成的缺失、漏洞是非常大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對于現代化的發展沒有科學地對比。歷史相比現在是以過去發生的事情來呈現,但是現在又何嘗不是未來的歷史?缺少與實際聯系的條件下,初中歷史教學的體系并不健全,學生們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遇到了較多的問題,無法鞏固自身的歷史素養。教師對于歷史的分析僅僅是停留在教材內部,對于課外的知識點并沒有充分地掌握,這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造成了較多的挑戰。歷史教學受到各方面的廣泛關注,教育工作者希望能夠借助歷史,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要堅持以史為鑒,加強對歷史的透徹分析,努力引導學生在歷史學習的時候得到更多的感悟。
教學互動問題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育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覺歷史學習相對比較枯燥,這是目前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大爭議的改革方向,也對初中歷史教師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主動與學生開展互動,往往是通過單一、理論的互動方式完成,此時的師生溝通、交流并不多,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得到預期效果。學生們對這樣的互動方式并沒有高度地認可,因此在課堂上學習的時候難以得到較大的進步,整體上的發展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戰。初中歷史教學的互動問題,還在于缺少合理的互動內容,教師在互動之前沒有滲透相應的理念,給學生帶來的綜合感受并不強烈。因此,歷史教學互動的提出、應用,要進一步把握好初中歷史教學的規范,明確互動的目標,優化互動的氛圍。
初中歷史教學的評價問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部分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學生的心態,而且大部分的評價是通過訓斥的方法完成的,長久以來并不能給學生帶來較強的自信心,評價的效果也不夠顯著。初中歷史教學的評價中,教師往往是抓住學生不足的地方進行訓斥,對于學生的優勢和學習成果沒有積極地肯定,長期的評價給學生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這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思考造成了較多的阻礙。教育進步和發展離不開教學的評價標準,但是初中歷史教學評價完全是單向評價。教師缺少自己的反思,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由此導致初中歷史教學的評價不夠權威,學生的觀點、想法沒有被積極地采納,使得師生之間的距離不斷增加,這對未來的教育工作開展是極其不利的。初中歷史教學的評價,應堅持在未來的教育中不斷地創新,對學生的成長、進步提供更多的保障。
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地模擬歷史情境,充分地展現出歷史史實,讓學生在學習、思考的時候留下深刻的印象,指導學生不斷地積累自身的歷史素養,在未來的學習中得到更大的進步。例如,在教學《商鞅變法》時,歷史教師先為學生講述商鞅變法的內容,讓學生們了解法治社會的雛形,然后請學生分組討論、共同表演,模仿商鞅對于爭奪地盤的貴族處置方式的過程,再現當年法治社會雛形的場景。談判辯論、諸侯口水戰、周王和諸侯之間的談判以及商鞅立法背后的思考,都在這些有趣的歷史場景中得以重現,讓學生們站在歷史的角度思考,對自身的學習理念、學習方法進一步革新,從而達到靈活學習的目標。
由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影響力較高,因此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要不斷地完善歷史教學準備,增加學生的體驗。歷史教學的準備應加強史料的收集、分析,尤其是最新的行業研究成果,以及各個地方的考古挖掘成果,都要納入準備工作中。通過加強教學資源的準備,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內容不斷地完善,指導學生們在學習、思考的時候擁有更好的體驗,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便于學生們對歷史更好地對比。歷史教學準備時,教師要給學生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們在歷史的學習、思考方面保持較高的主動性。如果總是按照被動學習的方法實施不僅難以提高歷史素養,同時在歷史成績上具有較大的浮動性。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準備,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指導學生們對當堂課程中教授的知識充分地消化,督促學生們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科學地積累。
相對而言,初中歷史教學的難度并不低,新時期下,歷史知識的分析不僅要考慮到過去,還要與實際生活密切地結合,要努力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鼓勵學生以史為鑒,堅持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中不斷地優化,調整學習的方向,對歷史知識更好地利用。學以致用,才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新目標,有利于對學生的歷史素養更好地鞏固。例如,在《歷史兩宋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這節課的學習中,教師請學生以宋代官員的角度和格局思考當時經濟變化、經濟中心遷移對百姓生活、社會政治及經濟變化的影響。同時,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判別經濟中心發生轉變,對于當時的行業和后續經濟的發展、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變化等有哪些重要的意義,從而思考當時經濟走向的原因。
初中歷史教學的互動要不斷地增加,幫助學生更好地開闊視野。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增加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于歷史教學的各類知識點進行分析。尤其是對歷史人物的分析、研究過程中,很多歷史人物的人生變化非常大,做出的事情也出乎意料,對于這樣的歷史人物分析往往存在較強的爭議性。教師和學生可以加強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探討,教師拿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們也拿出自己的觀點,進行相互溝通和分析,促使初中歷史教學的互動更加熱烈,在課堂上擁有輕松、愉悅的氣氛,促使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學習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互動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對學生的視野拓展產生了顯著的推動效果。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按照全面評價的方法實施,對學生的優勢、劣勢、學習方向、考試成績,都要做出系統化的評價,這樣才能對學生的現有情況做出正確的對比。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教育質量日益受到關注,教育評價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運用,雙向評價機制得以構建,教師和學生開展相互評價,使教師和學生換位思考,對于教師的問題、不足更好地掌握,引起教師的反思,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手段不斷地革新。教學評價的時候,還可以搭建全新的評價平臺,讓教師和學生們暢所欲言,針對課堂上的教學工作進行適當地優化,汲取更多的建議,有利于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不斷地提高。通過革新教學評價,讓教師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站在更高的層次進行指導。
現代化的初中歷史教學理念、方法不斷地優化,長期教育工作得到的成績非常顯著,創造的教育價值也比較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把握好學生的反饋。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改善歷史教學的發展內容,構建教學評價的新思路,可使學生重視歷史學習和進步,提升思考過程中保持較高的主動性,避免在學習的問題上不斷加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歷史教學的革新,要努力培訓教師,對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斷地提高,確保教師們對于歷史教學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合理發揮個人經驗的同時,要對新時代的教育技術、教育理念充分地引入,這樣才能在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上得到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