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麗
(云南旅游職業學院,云南昆明 650221)
在創新創業的環境下,我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如何通過創業帶動大學生的就業、實現高質量就業,以及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問題。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一線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所以,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專業理論以及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力度,促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得到提升,進而在未來實現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創新創業的本質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市場中的就業形勢愈加嚴峻,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因此,號召更多優秀青年參與到創新創業中,一方面提高學生自身的就業質量,同時也是為國家經濟注入生機與活力[1]。自從創新創業理念在2014年由李克強總理提出后,我國國內立刻掀起了創新創業浪潮,創新創業活動的類型也呈現出多樣化特點。
高職院校所實施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基于對學生未來擇業以及職業路徑規劃所設置的綜合性課程。在實際教學階段,需要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優勢特長以及對未來的認知等,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針對性教學指導。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個人的發展能起到積極作用。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認知自我、強化應對社會競爭力、合理安排大學學業、提高職業能力等。對于社會而言,更是能夠擁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后備人才。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可以通過系統化的理論與技能教學使學生具備適應崗位工作的關鍵能力,為學生畢業后步入一線崗位奠定良好基礎。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生產技術能力,但是創新意識、綜合管理能力會相對薄弱,這也在無形之中給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影響[2]?;诖耍呗氃盒P枰獙虒W理念做出優化,將創新創業思想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持續優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并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學生需要在客觀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不斷改造自我、優化自我,進而提升就業能力,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挖掘自身潛能,幫助學生學會客觀評價自己,激發創新意識、強化創新思維能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則是根據學生興趣、能力、性格等因素,引導學生結合專業與職業認知,全面認識到自己適合做什么、可以做什么,進而合理定位職業目標,樹立職業理想[3]。在創新創業環境下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梳理好就業思路,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市場就業形勢及時調整策略,促使自身的職業規劃與專業能力可以與社會發展相契合,進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與發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現階段,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學生在擇業與就業的過程中,在立足個人能力與個人需求的基礎上,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也就是說學生既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思維,又要具備客觀認識社會的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客觀分析、正確應對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4]。學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也需要積極適應時代發展的進程,對教學體制及時做出改革,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在創新創業的環境下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也要保證教學方式的科學性、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教學內容的優質性,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促使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第一步,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讓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在學習專業理論與技能的同時,還要時刻留意社會的變化以及行業發展形勢,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學生要盡量立足于所學專業,選擇感興趣的、適合自己的職業,同時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與創新創業觀。學校要在教育中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多種渠道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展開宣傳,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個人未來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學??衫眯律雽W的契機,以職業生涯為主題組織相關講座,或者成立職業生涯與發展協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與此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階段,要對施教方式不斷做出創新,比如采用“教練式”提問,引入“人生設計卡”于課堂,調動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5]。教學設計要以分析教學需求為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有目的、有意識地篩選,以此來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合理性與針對性。比如,針對剛剛走進校園的大一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點為認知自我,明確三年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學會科學規劃生活與學習;進入到第二學年,教學重點轉變為職業定位,通過真實體驗職業,探索職業認知,還可借助人職匹配測試工具;進入到第三學年,要引導學生科學規劃實習,強化自身的職業核心競爭能力,為就業擇業面試做好準備。專業教師還可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工作室,通過團體輔導與個人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對學生的就業困惑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展開指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咨詢服務,促使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與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當前我國一直在對教育政策進行調整,預計未來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的學生比例將達到1:1,職業教育存在諸多發展優勢,比如升學模式多、資助政策多、就業機會多、學習一技之長[6]。學??梢灾鲃幼兏铮Y合社會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對教學策略、辦學理念做出調整,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將區域發展新態勢融入教學中,攀登優質教育的新高度。
在創新創業環境下,為進一步優化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學校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積極探索人才培養路徑,制訂對應的、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并且從整體角度出發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水平,逐步打造出具有校際特色的教育新格局。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校可定期組織職業生涯主題競賽活動,打造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責任意識,如此能夠讓職業生涯規劃的針對性、穩定性、有效性得到增強。與此同時,將競賽活動融入教學中,還能夠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鍛煉,積極營造出校園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分享經驗,在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創業靈感。另外,教師也要因材施教,綜合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情,找到最適宜的教學方式,這既是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充分尊重,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做出準確的職業定位。學校方面應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其就業指導水平,以便于為學生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精準的就業指導。
在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課程建設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向學生傳遞職業生涯相關知識的重要途徑。課程的設置需要突出系統性與全程性,引導學生在正式步入職場前,在思想、心理、能力、知識等各方面做好應對職業挑戰的準備。立足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特點,學校在建設課程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下列四項原則。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部分學校在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忽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改變這一現狀,學校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充分尊重,力求通過教學調動其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第二,理論與實踐結合。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職業生涯相關的理論知識,了解就業規律以及就業形勢,熟悉就業政策等。但是學生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不相同,所以僅依靠理論課程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這就要求學校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為其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社會、提高職業認知、鍛煉就業能力。第三,理論實踐與素質培養并行。隨著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各個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業務能力,還要有創新能力、團隊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等。所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設置也要突出綜合性特點,將政策、心理、技能、實踐等內容納入到課程體系中,突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我以及外部環境的綜合性課程,想要達到理想化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要與學生展開積極互動。教師在課堂中要鼓勵學生突破自我、展示自我,可以嘗試小班教學的形式,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展示機會。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找到自身的優勢與短板,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與優化自己,促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在教學中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并非保持不變,而是需要在實踐檢驗的過程中靈活做出調整,以防止有目標難以落地或者不具可行性的情況發生。具體做法有,首先,豐富課程教學形式。教師在課堂理論講解的部分可穿插創新創業情景模擬、目標分解思維導圖、職業認知競賽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將整體目標劃分為多個小目標,腳踏實地逐個突破小目標,進而慢慢向整體目標靠攏;其次,將專業教學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結合,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組織實習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引導學生密切關注行業發展的動態信息,并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的合理性,并及時做出調整。教師要密切觀察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在恰當的時機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幫助,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經驗總結,為學生之后的自我規劃與成長發展夯實基礎。
高職院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搭建多樣化的教學實踐平臺,這樣做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實踐操作能力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此同時,學校要大力倡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首先,學??梢砸劳袑W生社團、第二課堂等積極組織互聯網創業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挑戰杯等競賽活動,在校園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全體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調動,讓學生有參與鍛煉的機會,優化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效果。其次,學校要對現有的創業教育資源進行整合,開辦創業先鋒班,為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更好更快的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參與SYB創業培訓班、KAB培訓、模擬創業活動,幫助學生對創業樹立科學全面的認識,并向其廣泛普及創業知識,提前感受創業、體驗創業。學校方面還可參照當地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的建設經驗,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積極構建本校的創業教育實習基地,將創業培訓、創業引導、創業模擬、創業孵化等事項內容集合為一體,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吸納社會的資源,打造出高效便捷且具有開放性特點的眾創空間,以實踐作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教學內部實訓室的建設還要與一線企業進行對接,將最真實的創業環境、創業設施精準還原于校內,讓學生在趨于真實的實踐場景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高職院校還可與當地的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定期組織學生走進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參觀,了解企業的運營方式,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中,通過崗位實習豐富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的思維認知,通過社會實踐教育平臺,促進高職學校創新人才的培養進程。
綜上所述,職業生涯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生涯的狀況對于人生的價值也會起到直接影響。在創新創業環境下,職業生涯規劃需要貫穿于個體成長與發展的各個環節,高職院校要幫助學生找到發揮自我潛能的路徑,有效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問題,從整體角度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讓學生實現良好的發展。雖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長期且艱難的工作,但只要學校與教師能夠從實際出發,對大學生當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需求、困境展開系統性分析,進而制訂針對性教學方案,便可使整體的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