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續馨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近年來,我國社會對教育工作開展的水平以及質量給予的關注程度日漸提高,高校內部培養出的人才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只有真正提高人才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才能夠實現社會的長久發展和進步。所以本文的研究也是以高校內部的教育工作開展為核心,探討在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和實施過程中,協同育人力量的具體發揮策略,希望能夠遵循教育所具有的原則,以此真正對高校內部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進行提高,使教育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理念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能力,以及高水準的人才。
在高校內部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立德樹人這一思想是教育最為核心的內容,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其所具有的教育優勢和教育特色不言而喻。但是在實踐開展的過程中,很多高校內部對于思政課程所具有的協同育人能力的發揮效果并不令人滿意[1]。特別是現代教育中出現了唯分數論成敗這一評價導向,導致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脫離了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核心理念,使教育工作的評價過于單一和片面,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的整體效果。
在思政協同育人這一理念的引導下,需要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的各個環節,使課程思政真正塑造學生的價值思想觀念,挖掘每一門科目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這樣才能夠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教育活動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也能夠找到課程教育工作開展的最新方向。利用協同育人這一思想理念,促使我國高校內部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能夠找到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帶領學生在全新的社會教育環境下乘風破浪,勇往直前[2-3]。
在我國教育行業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已經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其中課程整體的教育觀念以及系統性的教育工程建設,是教師提高教育工作整體效果的關鍵所在,也是學生能力高低的直接體現。思政課程具有一定的協同育人作用,所以在全新的教育時代下更需要發揮出這樣的優勢,為教育工作的開展做出巨大貢獻。
在改革開放思想理念不斷深入的過程之中,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變得日益緊密,所以當前國家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對人才進行有效的引導。高校需要把意識形態這一工作作為黨建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也能夠堅定地做好四個自信和兩個維護,使學生形成遠大的理想以及堅定發展的信念,為日后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高校內部教育管理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之中,思政能夠發揮出的協同育人理念,對于校園教學管理工作開展效果的改善,以及教育科研服務等工作的順利實施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內部,最高層次的黨組織能夠實現人才培養的最終任務,對于高校事業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的教育工作需要保證人民群眾能夠真正滿意,也需要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思想理念,真正地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核心,以學生的成長現狀作為立足點和著力點,有效改善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的現狀。
在校園教學工作開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地意識到,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主要群體就是大學生,只有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才能夠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從而能夠達到德才兼備人才培養的教育原則,為學生的進步創造主觀和客觀的條件。這些都是實現教育工作開展的最佳標準,所以在思政教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中,想要走上全新的改革和發展道路,并且把協同育人的理念滲透其中,就需要遵循團隊教育目標的同向性原則。
高校內部在落實黨最基本方針政策的基礎上,需要各個組織以及基層的領導能夠發揮出引導的作用,堅持以活動服務管理育人這一思想理念,把立德樹人的教育模式真正滲透到不同的教育模式之中,實現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階段,利用價值的引領為學生構建出一個最佳的知識學習模式。也能夠在思政協同育人這一模式的環境下,通過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激發學生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相互融合這一模式的形成,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的良好發展[4-6]。
在教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中,需要以分工合作,責任明確這一體系為核心,真正做好育人這項工作,并且保證協同育人這項工作能夠凸顯出其內在需求。在以往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其主要的任務都是由專職的思政教師對知識點進行傳授,實際上這一教學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誤區。高校內部每一堂課每一個學科內容中都包含著思政教育的內容,其他教育管理人員也需要自覺地肩負起教育育人這一使命,避免出現教育環節存在斷裂地帶的現象。同時,黨支部的工作開展和分工也需要明確,由專門的教師負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講解,行政的教師則負責學生家國情懷、科學情懷、人文情懷等各方面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在高校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模式,促使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吸收和掌握不同的知識,真正地把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各個學科之中,也能夠遵循著這一教學原則,發揮出協同育人的價值和優勢。
高校內部還需要堅持在辦學的過程中,遵循正確的政治發展方向,其中校園內部的黨委需要始終立足于“高等教育工作就是為人民提供有力的服務”這一思想理念,真正地把我黨的治國方針和服務策略融入到高校教學活動之中,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把校園內部學生作為課堂教學工作的主體。
在具體工作實施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完善和健全校園內部教育工作的整體規章制度,這樣才能夠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夠全方位地對校園內部協同育人機制所具有的優勢進行發揮,使思政教育工作得到推進[7]。同時,也需要堅持“辦學方向不動搖”這一理念,把黨的教育方針有針對性地進行落實和貫徹,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由校長負責定期開展深入的理論知識學習,使教師能夠意識到知行合一、立德樹人這一培養的重要性,保證不同學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真正把思政這一理念滲透其中。這樣才能夠在全新的教育理論支持下,使我國高校的內部教育工作向著時代化、大眾化、中國化的方向發展,也能夠堅持用正確的思想理論,為校園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從而真正發揮思政教育協同育人這一思想理念的優勢,提高校園內部教育的整體水平和效果。
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工作開展和實施過程中最根本的任務,也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核心教育工作,所以高校內部也需要把立德樹人這一基本的職責和要求進行落實。其中建設良好的教育隊伍至關重要,教師能夠做到知行合一,擁有著較高的政治素質以及道德品質,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同時,校園內部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引進黨的先進思想理念,利用黨員干部的領頭作用,不斷推進教育工作開展的效果。其中,高校內部需要對基層的黨建保障機制進行完善,加強對相關隊伍的有效建設,深化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管理工作開展的思想理念,為校園思政這一工作的開展和實踐提供有力的載體和支持。也需要發揮出黨員所具有的領導性作用,由于黨員在校園內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大責任,還需要圍繞著教育育人的最終目標,對任務進行細化,對整體的體系進行合理構建,這樣才能夠在高校內部實現教育責任鏈條,也能夠在一個協同常態化機制下,真正推進工作開展的整體效果,促使教育工作多方聯動,利用專項的檢查以及動態的督查等活動,確保思政工作的落實能夠落地生根,學生也能夠滿意,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協同育人的優勢,實現教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8]。
高校內部要以民主的思想文化和當前時代發展的精神作為底蘊,對學生的思想進行重塑。發揮教育的價值是目前我國教育事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達成的共識,還需要不斷堅持以個體社會國家協同發展這一理念為核心,堅持利用思政教育,對校園內部的人才進行引導。高校內部以人為本的教育工作的開展,就需要把思政課程創新理念,以及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的內容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滲透,把握教學的關鍵點,精心地對教學的課程進行設計[9-10]。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入學之后通過不同的活動以及教育模式,陶冶情操,展開全新的學習生活,也能夠發揮出思政協同育人這一優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講解與人才培養相關的教育工作發展路徑,讓學生快速轉變角色,真正進入到高校的環境之中,提高學生思想意識的同時,通過良好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在全新的環境下積極地參與到自己的新生活之中,利用教師所傳遞的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能力,真正地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力量[11-12]。
結論:綜上所述,高校內部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實施,一直以來都是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核心,近年來,素質教育理念提出的人才的綜合素養成為當前教育工作實施的核心內容,所以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思想在課堂上的滲透是刻不容緩的。在課程思政這一全新的視域下,高校內部的課堂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也需要不斷進行改革,發揮出思政所具有的協同育人作用,以此真正地為人才培養找到全新的方向。所以本文的研究也是基于以上的內容,主要探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策略,希望能夠真正地把協同育人這一理念融入到教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之中,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能力的提升,也能夠把學生作為課堂的根本,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