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旭暉
(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江蘇南京 210036)
新技術變革豐富了思想理論的形式和內容。當今世界面臨百年變局,全球科技競爭態勢和新興技術變革仍在深入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和未來產業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福祉和思想觀念,顛覆了傳統的思想意識話語體系和觀念建構模式,豐富了思想理論的表達形式,拓展了思想理論的本質內容和邊界范疇,加劇了國際意識形態競爭和挑戰。
新技術變革加快思想理論的創新??萍歼M步改善了思想創作的現實條件,促進了思想理論工具的便捷創作,推動了政治傳播、文化意識等思想意識載體的創新,提升了知識信息采集、集成、加工、存儲、運用的效率[1]。技術變革推動社會生產關系的變革,聯動影響政治法律制度的調整步伐,加快了思想意識理論的交叉滲透,改變了思想意識話語建構和表達模式,豐富了思想理論的內容體系和形式創新。
新技術變革加速思想理論的傳播。新技術變革深度演進,信息傳播更加智能迅捷,特別是觀念形態領域的概念、理論、知識等傳播海量增長。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廣泛運用于新媒體領域,知識更新速度前所未有,在知識存量、知識增量的基礎上衍生、裂變為海量信息和知識,信息流、思想流迸發涌動多維交織,輿論傳播更加碎片化,輿論受眾更加多元化,思想理論導向更加分散化,輿論信息急速發酵,衍生成強大的能量場。
新技術變革加劇思想文化的滲透??萍甲兏锢巳藗兊慕涣骶嚯x,提升了交往的便捷性,信息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格局加速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思想意識的滲透早已突破了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地理邊界,打破了物理意義的空間局限,對國家思想建設領域安全造成新的威脅和挑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是沒有硝煙的戰爭,網絡空間成為思想意識斗爭的主陣地和最前哨。部分西方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和技術霸權,以技術硬實力突破消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理論軟實力,大行網絡霸凌和強權主義,打壓和無理制裁我國互聯網科技企業,并以“網絡自由”之名大搞思想文化輸出,損害我國網絡主權,威脅我國思想文化安全。
新技術突飛猛進,迭代更新,與此同時其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也在同步增加,產生許多難以預估和控制的風險。技術中性論認為技術本身無所謂善惡,它無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術為人類的選擇和行動提供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對這些新的可能性的控制處于一種不確定狀態。技術一旦被人掌握,也可能被出于不良動機的人加以利用而產生負面用途,甚至形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技術監管困境。新技術的應用往往是國際化的,新技術的競爭也會影響國際競爭格局。
新技術變革加大了本國思想文化受到國際敵對勢力干預的風險。部分西方敵對勢力運用高科技手段,極力開展思想文化領域的分化侵襲,手段更加隱蔽,方法更加多樣,尤其在互聯網領域對我國進行思想意識話語權爭奪,利用互聯網的超時空性對我國進行價值觀滲透。科技競爭延伸到網絡思想文化領域,部分西方民主價值觀裹挾著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土壤迅猛傳播,傳播方式更加嫻熟巧妙,教化方式更加自然隱蔽,誘導年輕人盲目崇拜,侵蝕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和主流思想文化,搶占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安全構成嚴重挑戰。同時,利用新興社交媒體工具,部分海外輿論推波助瀾,炒作我國社會熱點和社會事件,挑動社會對立,甚至炮制假新聞、扭曲事實、散布謠言妄圖干擾我國團結穩定的社會大局。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我國人民才能自覺抵御部分西方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價值觀念的侵襲[2]。
新技術變革加大了削弱組織思想凝聚力的風險??萍甲兏锶ブ行幕膶驅χ髁魉枷胄螒B一元化指導地位產生沖擊,信息傳播的多元化和中心思想的淡化可能弱化組織的思想凝聚力。技術變革推動組織管理技術、管理體制、創新戰略變革,傳統科層制金字塔式的組織體系很難適應形勢發展,組織結構向扁平化方向發展,“去中心化”趨勢十分明顯,自我管理備受推崇,個體意識不斷凸顯強化。尤其是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直線管理型組織變成網絡化組織,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節點,個體的主體性地位更加凸顯,個性化的傾向更加鮮明,意識形態話語權進一步呈現發散態勢去中心化特征,多元化的需求和多樣化的視角對主流意識形態一元化指導地位構成挑戰。我們今天面臨著相對主義、多元主義、‘碎片化’占著主導地位的一個精神氛圍。各種思想觀念、海量輿論信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產生沖擊,錯誤負面思潮蔓延極有可能扭曲、泛化、解構馬克思主義思想,威脅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威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引領作用。
新技術變革加大了弱化思想理論話語權的風險。世界各國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推動科技創新,以確保在新一輪的科技競爭中掌握發展主動權。大國國際競爭突出表現為科技競爭,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可以參與制訂市場競爭的規則和技術標準,誰就贏得了話語權。部分歐美發達國家利用信息技術產業的絕對優勢地位,謀求國際話語權的支配地位,憑借超強的科技實力,通過亞馬遜、臉書、微軟、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掌控全球網絡體系,通過??怂?、彭博社、路透社、BBC、CNN等大型新聞機構構建歐美主導的英語傳媒宣傳機器。國際政治經濟不平等秩序在思想文化建設領域表現更加明顯。應該清醒地看到,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更加錯綜復雜,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兩種制度、兩種思想體系較量長期并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表明中國立場是時代賦予的重要命題。中國要加強對現代傳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研究,更加積極主動利用創新手段,掌握戰略主動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塑造黨和國家良好形象,強化對黨的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的宣傳解釋,深刻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傳播中國思想、中國理論、中國精神,有利于增強人民的思想自覺、政治自律、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深刻認識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著力把握理論體系的精神品格和科學特質,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3]。堅持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踐行為民服務的赤子情懷,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樹牢“四個意識”,勇于擔當作為,錘煉過硬本領,保持理論清醒,牢記政治責任,堅決同一切危害黨的理論方針的言行做斗爭,堅決捍衛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
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不動搖。用崇高的思想鼓舞士氣,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構筑思想領域的銅墻鐵壁,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綜合運用影視、音樂、網絡等多種科技手段,發揮科技載體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改進思政課線上線下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思想理論傳播質量和效力,保持校園思想文化健康發展。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孕育根與魂,筑牢思想政治防火墻。營造黨支部抓黨建抓思想文化工作的良好氛圍,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責任,敢抓敢管真抓真管,旗幟鮮明地開展思想政治學習和政治理論宣傳,確保黨中央的精神實質和決策部署在基層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著力實施青馬工程,發揮學校教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功能使命。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夯實思想根基,繼承革命精神,砥礪革命意志,打造集藝術性、思想性、科技性為一體的文化創意精品。修繕好革命紀念設施,優化展陳技術和內容,挖掘文物史料價值,以傳統歷史和現代科技再現氣勢恢宏的革命史詩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立足主流價值觀引領,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放大主流媒體傳播效應,占領網絡思想文化陣地,捍衛思想理論話語權。強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載體平臺,做優做強“學習強國”等政治理論學習平臺。堅定“四個自信”,站穩政治立場,自覺抵制西方意識形態話語霸權,認清部分西方大國打壓遏制我國發展的本質圖謀,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勇于斗爭,敢于亮劍。堅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順應歷史潮流,把握全球科技進步的大勢,擴大開放,互利共贏,促進經貿往來和對外投資,不搞閉關鎖國、故步自封。積極開展民間交流和青少年人文交流,開放包容,求同存異,促進優勢互補,增進友好感情,深化合作友誼,擴大“一帶一路”朋友圈,踐行多邊主義精神。加強對外交流和科技合作,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堅定不移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貢獻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改變思想理論生硬說教的方式,創新表達藝術,充分植入科技元素,用鮮活的傳播方式深入淺出地闡釋深奧的理論,讓馬克思主義理論走近群眾、走近生活。緊跟時代步伐,緊密團結人民群眾,弘揚時代主旋律,增強敘述功能,講清楚道理,擺清楚事實,明辨是非,以理服人。推進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展現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思想和現代中國絢麗的科技魅力,闡釋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增進思想理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用質樸的理論塑造人,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用豐富的內涵熏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