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 驥
雙“一號工程”,是指江西省大力推動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和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簡稱雙“一號工程”。圍繞2022年江西省實施的雙“一號工程”這個大題材,作為南昌本地主流媒體的南昌廣播電視臺,能否在小屏兼豎屏的時代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呢?事實證明,南昌臺的宣傳報道及時、全面并富有成效。
南昌廣播電視臺現有兩個主打的廣播電視時政欄目(節目),它們以差異化切入,打了一記漂亮的組合拳。
《新聞直通車》,廣播時政欄目;《每日新聞》,電視時政欄目。他們既是南昌臺廣播電視時政新聞權威的采編播實施者,也是央媒、省媒、本級新媒體、頭部平臺和流量平臺可靠的內容提供者。
2022年2月7日,江西省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召開,南昌廣播電視臺立即組織旗下廣播、電視和新媒體三部門,在早前相關策劃的基礎上,對照大會的相關精神,很快明確并下達了全臺的報道思路、部門分工和工作目標。
《每日新聞》在省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當天,便以《易煉紅在全省深化發展和改革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上強調 強力推動數字經濟大發展營商環境大提升充分激發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動能新活力》《葉建春在南昌市調研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時強調 彰顯“強省會”作為 展現“英雄城”擔當 努力成為數字經濟的全省領頭羊全國新高地》《李紅軍在春節后首個工作日部署全市重點工作時作動員號令 昂揚發奮 保持進位趕超不服輸的拼勁 狠抓落實打造深化發展和改革雙“一號工程”南昌樣板 大干快上 以優良作風創造主動局面實現強勁開局》為題,播發了省市主要領導對省雙“一號工程”工作推進的指示要求。
接著,還組織播發了《南昌:“數字引擎”釋放強勁動能激發發展潛力》《南昌將在九龍湖片區建設“元宇宙”試驗區》《我市組織收聽收看全省深化發展和改革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等多條相關動態稿件,最后,還以專題的方式輔以配合性稿件——《南昌:“數字引擎”釋放強勁動能激發發展潛力》,系統介紹南昌市堅定不移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聚焦數字經濟、數字南昌、數字政府建設,不斷促進數字經濟同百姓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進做法。該系列稿件還通過“掌上南昌”APP、南昌廣播電視臺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實施差異化轉發。
用心策劃、精心編排,在節目已有公信力的加持下,這組稿件贏得了很高的社會關注度,成為全市機關干部、社區群眾和廣大網友了解江西省雙“一號工程”,知曉南昌相關工作的重要信息來源。
推進大會結束后,廣播時政節目《新聞直通車》專門開辟《聚焦“雙一號工程”》專欄,就審批改革、數據共享、一網通辦和數字經濟發展等諸多內容,不斷加大宣傳報道力度。其中,在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方面,記者通過實地采訪,陸續播發了《做好“服務”文章 激發“市場”活力》《南昌縣:向營商環境發力書寫新答卷》等主題稿件。展示了南昌市不斷簡化辦事流程,創新性開展掌上辦、網上辦、幫代辦等暖心爽心的政務服務,切實讓辦事企業在辦事時“只進一扇門、只到一扇窗”。
在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方面,南昌臺進一步聚焦全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經驗和做法,解讀了全市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出臺的好政策,以及全市數字經濟企業取得的驕人成績,為南昌的數字經濟發展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自2022年2月份江西省大力推動雙“一號工程” 以來,《每日新聞》和《新聞直通車》除在本欄目播發近百條廣播電視稿件外,還為央媒,尤其是央視和央廣直接輸送了大批有分量的稿件。其中,2022年2月10日,央視《新聞聯播》以“南昌做大做優數字經濟”為主題,介紹了南昌發展數字經濟的做法與成效;2月19日,央視《朝聞天下》以“南昌企業為優化營商環境支招”為主題,關注了南昌良好的營商氛圍……
許多江西數字經濟的參與者,各行各業的創業者,通過南昌廣播電視臺采制的廣播電視節目,進一步增強了對于江西發展和改革的信心。
主動脈瓣狹窄(AS)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病。其病因不盡相同,治療上取決于AS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臨床癥狀。隨著矛盾的低血流、低跨瓣壓差伴正常射血分數的重度AS的提出,重度AS的診斷和干預節點備受挑戰[1] 。部分研究指出,左室縱軸收縮功能與跨瓣壓差和心功能相關,因而進一步影響治療策略與患者預后[2] ,因此本研究綜合臨床及超聲心動圖資料,對不同跨瓣壓差、不同射血分數的重度AS左室縱軸收縮功能做一對比分析。
相較于報紙而言,廣播電視的評論,尤其是電視的評論相對較弱。但近年來,南昌廣播電視臺不斷追求自我突破,開設了電視評論欄目《英雄城 新坐標》(前身為《觀點》),并于2022年初推出與江西雙“一號工程”內容相關的系列電視評論節目,如:《數字賦能 推動現代針紡產業向高端智能化轉型》《南昌:在全省開放型經濟工作中率先“作示范 勇爭先”》《南昌在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中爭當領跑者先行者》《打造區域性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南昌如何發力》《深化簡政放權 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干貨滿滿! 江西“28條”硬核政策惠企紓困解難》。此外,南昌臺還通過《英雄城 新坐標》欄目,邀請相關領域專家走進演播室,從宏觀和微觀角度解讀、暢談江西雙“一號工程”。
廣播欄目《新聞直通車》,不定期推出述評報道,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大力宣傳南昌市在推動省雙“一號工程”中所采用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為南昌市唱響優質營商環境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供輿論支撐。反響較好的稿件有《雙“一號工程”來了 江西準備這么做!》《聚焦雙“一號工程”:利企便民 我省加快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我市各地扎實推進雙“一號工程”落地落實落細》《聚焦雙“一號工程”:“1+3+4”做優做強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做好“服務”文章 激發“市場”活力》《“惠企通”通萬企 政策資金直接達》《引金融活水潤發展沃土》等。
2022年5月27日,南昌召開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全力落實江西省深化發展和改革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精神,以及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推動南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大會精神,聚焦率先“作示范、勇爭先”要求,動員全市上下鼓足干勁、奮發進取,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深入推動全市數字經濟做優做強。為了做好此次的報道,電視時政欄目《每日新聞》通過對會內市直部門和會外企業家的采訪,推出了《南昌:打造省內做先鋒、中部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等報道,從南昌已有的數字經濟基礎以及未來的規劃目標等方面,多維度展現發展數字經濟的意義。在采訪南昌某針織實業有限公司時,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通過5G智慧互聯網打造的大數據系統,能夠快速查找到每一天當中哪一些工序環節和哪一些部門發生了實際性錯誤,使得運營成本降低20%左右,產品不良率降低60%以上,生產效率同步提高30%以上。通過采訪企業家,從微觀的角度印證了南昌搶抓數字經濟的意義。同時,根據2021年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測算,從2005年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由2.6萬億元迅速增長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由14.2%提升到38.68%,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這個數據則從宏觀角度印證了江西搶抓雙“一號工程”的意義。
一微觀,一宏觀,在一組報道中得以上下呼應,宣傳效果超預期。在此次大會上,南昌市還公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全力打造全省創新引領區行動方案》,提出要構建“一核三基地多點支撐”,明確16條賽道,以及實施“八大行動”的50項重點任務清單。針對出臺的這項政策,電視欄目《每日新聞》采訪了市發改委、市工信局負責人,從中找準了方案的重點,明確該方案是南昌未來三年全力打造全省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的行動指南,明確了南昌各地結合本地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打造定位清楚、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構建“一核三基地多點支撐”的空間布局。隨即,該欄目又采訪了南昌市紅谷灘區、高新區、經開區、小藍經開區等相關的縣區、開發區,從不同角度來印證,來呼應。
在進行江西雙“一號工程”的策劃與組織報道中,廣播同樣利用上下呼應、里外呼應的手法,進一步豐富了報道的內涵。廣播節目《新聞直通車》在新聞報道《雙“一號工程”:利企便民 我省加快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中,對照省里的相關精神,以大找小,利用南昌高新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優秀做法作為呼應,通過政府“媽媽式”“保姆式”的貼心服務內容,讓轄區企業進一步增強留昌發展、加大投資的信心。記者走進江西某知名半導體公司,逐條對照貼心服務給企業帶來的可喜變化,報道了企業如何在政府的扶持下做強做大的。記者還由小見大,通過企業家之口講述南昌營商環境的變化與成效,再延伸到全市乃至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政策舉措,讓本次報道更加全面、生動、有說服力。
不僅如此,《新聞直播車》還靈活運用一個個小故事,作為省雙“一號工程”的呼應。記者梳理采訪線索時了解到,位于南昌市東湖區賢湖村的洪茂大廈,入駐企業不斷增加,停車難問題日益凸出。為讓轄區企業專注經營,東湖區提供“保姆式”服務,對企業反映的問題迅速做出回應,實時啟動改造計劃,新增停車位、停車棚,同時平整了門口的道路。基于上述故事采編的報道——《聚焦雙“一號工程”:東湖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厚植企業發展沃土》,用實實在在的舉措,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依托傳統媒體生產的江西省雙“一號工程”廣播電視稿件,在南昌廣播電視臺的運籌下,同時成了移動端差異化分發的重要稿件來源。目前,南昌臺已逐步構建起以“掌上南昌”APP為核心的新媒體平臺矩陣。新聞生產機制正在重構,傳播渠道向關系化網絡演變。
本臺官博和官微平臺,不僅轉發了本臺采制的有關江西省雙“一號工程”稿件,還二次編輯了許多相關內容稿件。它們以短小而又有趣的文字、年輕網友喜聞樂見的形式,較好地解讀和傳播了江西省雙“一號工程”的好做法和不俗成績。其代表性的稿件有《虎年江西“第一會”!釋放這些重要信號!》《南昌數字經濟發展按下加速鍵》《“秒”懂兩會|帶你看懂兩會中的“數字經濟”》《枝繁巢暖 引鳳來棲》、《南昌加快打造內陸開放型城市新標桿》《南昌啟動“百家企業評窗口”暨集中整治“窗口腐敗”工作》《南昌整治作風頑疾優化營商環境》《南昌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1%》《南昌市行政審批局實現營業執照秒批秒辦》《“證明”變“承諾”江西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等。
南昌廣播電視臺官方微博還創建了#南昌數字引擎釋放強勁動能#、#南昌推進數字經濟先行#、#江西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江西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等微博話題。
南昌廣播電視臺還以“掌上南昌”APP為核心,與全市12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了創意互動、技術互助、內容互享、傳播互融,有效地推動了新媒體平臺的市級矩陣式延展。同時,南昌廣播電視臺還與央媒矩陣、城市臺聯盟和知名網絡視聽平臺合作,構建起多維度、立體式全媒體矩陣平臺和內容共享機制,原創的江西省雙“一號工程”系列稿件已推送覆蓋至全國知名網絡平臺。如《南昌:數字經濟釋放發展新動能》《“贛服通”將迎5.0時代,用戶超3500萬》《數字經濟+農產品 土貨出村變網紅》《南昌:政府“媽媽式”服務,企業落戶謀發展,搶占數字經濟新高地》《挑重擔,走前列,南昌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等數十條與雙“一號工程”相關的稿件,被分發至央視頻移動網、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今日頭條、學習強國、百家號等新媒體平臺矩陣,產生了發稿數量的裂變式效應,以及傳播效果的網聯式效應。
江西省堅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切實以“第一等”的舉措,加快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江西省正以“第一等”的標準,全面打響“江西辦事不用求人、江西辦事依法依規、江西辦事便捷高效、江西辦事暖心爽心”營商環境品牌,爭當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讓南昌、讓江西成為要素集聚的“磁場”、企業發展的“沃土”、投資興業的“寶地”、現代治理的“范本”。南昌廣播電視臺通過立體式宣傳手段,為江西省雙“一號工程”的輿論先行貢獻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