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慶 王菲菲
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是精準識別老年人需求、有效提升養老服務的重要環節,更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舉措。老年人能力評估是指政府部門或其委托專業評估機構依據評估標準,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定級,并以此為結果,給予經濟補助、床位分配、保險認定等福利待遇的制度安排。《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要求,2022年年底前,建立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評估結果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跨部門互認。做好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是民政部門的重要職責。根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實踐,筆者認為,開展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需注重五個環節。
一是標準制定。老年人能力評估標準既有國家標準,也有地方標準。民政部在《老年人能力評估》行業標準基礎上,制定《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國家標準,從自理功能、運動功能、認知與心理功能、感知覺與社會參與4個維度進行評估。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規范》,上海市《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標準》,廣州市《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估規范》,各具特色。各地可根據需求人數、評估力量、結果應用等實際情況,選取適合本地的評估標準。標準的確定,關系著老年人需求數量、評估成本,進一步會影響到公共財政投入、養老服務資源供給,因此要提前預判,慎重選擇。
二是系統搭建。老年人評估數據采集、存儲、管理、應用,需建設相應的評估信息系統。獨立開發評估信息系統,成本較高。當前,省市級集中開發、縣鄉級分散使用的方式較為可行,既有利于數據管理維護,又有利于節約成本,進而實現移動互聯化、平臺統一化、管理分層化。老年人能力評估信息系統開發要注重與現有信息系統對接,如公安戶籍、殘聯評級、醫療保險、低保救助等信息。此外,還要做好數據安全工作,平衡信息公開與隱私保護的關系。
三是隊伍組建。人社部頒布實施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明確評估師是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認知能力、精神狀態等健康狀況測量與評估的人員,并對技能和知識提出了要求,指明評估人員職業化發展方向。民政部門在選擇評估隊伍時,可采取自行評估、委托機構、部門合作等方式。如廣州市家庭經濟核對和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負責評估管理業務,各區民政部門委托社會組織開展具體評估業務。評估人員以社工、醫療、護理人才為主。同時,還需加強評估隊伍培訓教育,提升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確保評估質量。
四是流程完善。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順利開展,從政策制定、宣傳推廣,到申請提交、現場評估,再到記錄保存、結果認定,有時還需重新評估、行政復議,涉及一套完整流程。政策宣傳方面,采取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社區宣傳等多種渠道,使老年人廣泛知曉。政策執行方面,要充分關注老年人失能失智實際情況,對于無法前往評估地點的老年人,可安排上門評估。結果確認方面,需得到老年人認可,若有疑議,可以進行復評。流程設計需簡潔高效,資料檔案要完整可查,不斷推進規范有序發展。
五是資源整合。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無論是政策制定、資源供給、社區支持,都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必須加強黨和政府對評估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評估工作順利開展。在經費籌集方面,要采取公共財政、社會資助、個人承擔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在結果應用方面,要注重與政府相關部門業務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