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波
小軍的家,在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侯咽集鎮,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他和祖輩生活在一起。孩子正是好動叛逆的年紀,老人照顧起來有些力不從心,看到小軍出門玩耍總少不了叮囑“千萬別跑丟了”“不要跟陌生人走”。如今,老人的愁眉終于舒展了—菏澤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和虹膜采集人員來到現場為侯咽集鎮近百名孤殘兒童、留守兒童采集虹膜信息。孩子一旦走失或被拐,被救助后即使提供不出家庭詳細信息,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和公安機關也可以通過虹膜信息比對,幫助他們重返家庭。
近年來,尤其是新修訂的未保法實施后,菏澤市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將提升易流浪走失困境兒童群體及其家庭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目標,構建未成年人保護“防火墻”和安全防線。
困境兒童流浪走失后,如何快速發現、救助?目前,民政部門在救助尋親技術上,通常采取的是DNA 比對、地域推送技術、人臉識別技術。2015 年《民政部 公安部關于加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見》規定:對經快速查詢未能確認身份的受助人員,救助管理機構應在其入站后7 個工作日內報請公安機關采集DNA 數據。2016 年2 月發起的“頭條尋人”,核心是基于地理位置精準彈窗技術做尋人資訊分發,簡單來說,就是以走失者失蹤地點為圓心,向特定半徑內的頭條用戶推送消息。人臉識別于2018 年10 月在全國100 個救助管理機構開始試點,2020 年開啟的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中全面應用。其中,基于生物識別的DNA 比對、人臉識別技術,對于未成年人走失源頭預防、快速發現都有其不足。相比之下,虹膜識別技術具有唯一性、穩定性、精準性、防偽性、非接觸、快速高效等優勢,適用于對各類人員進行無遺漏身份核查,可快速精準確定人員身份。
在此背景下,菏澤市啟動虹膜識別尋親“一路瞳行”易流浪走失困境兒童安全保護工程。為保證虹膜信息采集工作的順利開展,菏澤市民政局提前部署,與縣區民政部門、鄉鎮民政機構積極溝通,普及虹膜識別技術知識;多方籌集資金30 余萬元,先后配備虹膜身份核查系統、身份比對系統和虹膜采集儀、比對儀等軟件和設備,搭建未成年人虹膜信息庫;多次與公安部門進行資源對接,確保虹膜采集信息能夠及時納入公安大數據庫。
采集人員不辭辛苦,馬不停蹄地奔走在縣區、鄉鎮和社區村莊,分組帶隊逐縣區、逐村逐戶開展虹膜信息采集。同時,在采集工作中加強疫情防控,確保相關工作人員和孩子們的安全。各縣區民政工作人員篩選兒童名單,精準對接采集。
目前,虹膜信息采集第一階段工作已全部完成。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殘疾兒童、流浪乞討人員等困境兒童的近4000 份虹膜信息,進入菏澤市未成年人虹膜信息庫,并被納入全國公安警綜平臺大數據庫。菏澤市“一路瞳行”工程的實施,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增添了一把“利器”,成功打造出一個快速準確甄別尋親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