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健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132001,吉林省吉林市)
焊接專業常常給人“苦、臟、累”的印象,學生對專業認可度較低,對以往灌輸式、填鴨式的傳統教學課堂不感興趣[1],學習效果往往較差,畢業生專業技能水平不夠,無法滿足企業用人單位對焊接人才的要求。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以焊接方法與設備課程為例,對接《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和學校與企業聯合開發的《“1+X”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標準》[2],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焊接教學團隊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以“課程思政”為載體,基于焊接車間、VR 模擬實訓室、智慧職教信息化等教學平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為手段[3],積極探索“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方法[4],推進“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專業課程,建立學生專業自信心和認同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實現教學育人目標。
推行課程思政,切實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同步。結合課程知識特點,深度挖掘知識點中的精神價值和思想內涵,講出溫度。
焊接方法與設備課程是焊接專業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課程涵蓋焊接方法的原理特點、焊接材料、焊接設備、焊接工藝等內容。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特點、焊接材料、焊接工藝及設備使用等知識,具備初步的焊接工藝編制能力。
授課對象是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受家中寵愛。學生普遍對焊接崗位理解模糊,對“苦、臟、累”特點比較明顯的崗位和活動不太愿意參加,部分學生缺乏專業認同感和專業自信,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不足。生長在數字信息時代,愛玩電子產品,利用信息資源能力較強,但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思考和開拓創新的意識,同時強調自我發展,缺乏協作意識,團隊協作能力有待提高。
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課程思政的文件精神,結合不同模塊教學內容,深度挖掘知識點中所蘊藏的思政元素[6],以“踐行工匠精神、建設制造強國”為思政主線,按照“一課一主題”系統構建了從“崇尚勞動”到“技能報國”等有層次遞進關系的課程思政內容。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提出虛實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深度融合思政元素激發內驅力的思政建設方案。
堅持課程育人理念,結合教學內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本課程思政資源庫,見下頁表1。

表1 焊接方法與設備課程思政資源庫
注重價值引領,深化課程思政,接軌職業素養,課程內容和思政元素有機融合,見下頁表2。

表2 焊接方法與設備課程思政元素融合
根據對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所從事的焊接工作崗位(技術員、操作員)、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及職業行動能力的分析,設定本課程的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模塊的教學,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雙師教師授課法,基于焊接車間、VR 模擬實訓室、智慧職教信息化等教學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助力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培養學生焊接技術的應用能力,以適應現代焊接產業發展與技術升級的新要求。同時通過第二課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養、創新創業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擴招后生源結構變化的情況下,針對生源不同的學情,采取多元多維的個性化培養改革,實施因材施教;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保證“停課不停學”,開發支撐教學的大量的數字化資源,構建“人人樂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網絡學習空間,全面實現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并探究出線上學習監控體系、多元多維的質量反饋評價體系,保證授課質量。
課前學生在智慧職教線上學習平臺,根據教師發布的任務,觀看視頻資源,閱讀活頁式教材,搜集相關信息,通過教學平臺,完成課前測試,查找預留問題答案,同時在智慧職教討論區進行師生問答,進而完成對新任務的認知和梳理。通過課前自學,完成自測,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生誠信意識,激發學生樂學情懷。
在項目化教學任務實施過程中,依托焊接車間、VR模擬實訓室、智慧職教信息化教學平臺,教學團隊推行以項目導學、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賞學、檢測評學為主線的“五學”教學模式;打造課堂有理據、育人有手段、教學有目標、交流有慈愛、評價有標準的“五有”課堂模式;推動課程構建革命、學生地位革命、教師角色革命、課堂組織革命、多元評價革命的“五個革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創建以學習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思政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專業認同感及工匠精神,增強學生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下面以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為例,在此模塊中融入鳥巢焊接課程思政內容,以“實現大國工程的舉世成就——鳥巢焊接攻關” 為題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鳥巢是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鳥巢的鋼鐵身軀上沒有一個螺栓螺母,通體均由焊接連成,鋼材厚度從10 mm 到110 mm 不等,焊縫全長30 萬m,焊接質量要求高、操作難度大,它的建造成功標志著我國焊接工藝技術達到一定高度[7]。通過鳥巢焊接案例,學生以小組形式匯報提煉出的思政內容,包括工匠精神:鳥巢的建設離不開數百名高級焊工的連續作業,從這些高級焊工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從大自然的鳥巢,到形似鳥巢的體育場館外觀,從設計師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創新思維;攻堅克難:鳥巢采用Q460E特種鋼,這類鋼的焊接難題被我國焊接技術專家及焊接工程師解決;國家驕傲: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中國人在鳥巢向世界各國展示出了大國風貌,是值得記住的國家驕傲。
通過課中“五學五有五革”開展探究合作學習,信息資源知識共享,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建立學習共同體,促進共同進步,營造人人樂學、和諧協同氛圍,提升課堂生態文化,促進思政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課后利用第二課堂,按照“1+X”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焊接大賽的技能點進行拓展訓練,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依托教學平臺全時段全過程跟蹤學生學習過程,結合“1+X”特殊焊接技術職業能力要求,個人、組內、組間、專任教師、企業教師進行分層次多元多維立體化評價,進而建立課堂評價標準體系,實現多元評價革命。
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思政教學,學生的整體表現為:上課活起來,下課問起來,宿舍討論起來,翻轉課堂辯論起來,下課反思起來,知識能力、態度思想都提升起來。由北京藍墨大數據技術研究院針對吉林省2019年6 月15 日至2020 年6 月15 日真實教學大數據分析認定,團隊成員教師張遠健在全省十大魅力教師(高職院校組)中年度有效魅力值為4 756,排名為第二名,被評為“吉林省2020 年度十大魅力教師(高職院校組)”。
通過第二課堂,學生考取“1+X”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國際焊工證,參加省賽、國賽及“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均取得優異的成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實現四位一體、育人育才目標。深度挖掘工匠精神、團隊精神、創新精神、愛國主義等思政元素,使教學內容更有廣度;突出價值引領的思政目標,使教學方法更有深度;融入大國院士、大國工匠、大國工程、大國重器等思政案例,使教學過程更有溫度;注重專業自信、團隊合作、創新能力的思政效果,使教學評價更有力度。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思政探索與實踐,解決主要的教學痛點,全面滲透新工科國家情懷、愛崗敬業、工匠精神等思政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個性化培養,無縫對接第二課堂,培養學生高級認知和終身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