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娥,侯加陽,張群英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271000,山東泰安)
作為高職教育院校,泰山職業技術學院一直堅持立德樹人,根據國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新要求,近年來,重點開展全學科全領域的教學改革,將課程思政建設任務作為主要目標,按照文件指示修改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將思政工作體系融會到教學實踐全過程,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近年來,在教學實踐中,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一直緊跟時代腳步,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開展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效果,2020 年該課程被評為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線上線下混合),2021 年繼續遵循三教改革深入進行高標準的課改,該課程被評為院級思政示范課程。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該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使其真正發揮課程育人的主陣地作用。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旨在將工匠精神植入學生的內心,培養作為新一代工匠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老一輩工匠人勇于攀登、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結合課程的特點及學生從事的行業制定本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通過學習各種機構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點及應用,懂得“工匠精神”的本質,明確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融入點,梳理出本課程在教學實踐中融入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匠心精神等思政元素。
近年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建設一直在探索貼合時代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路,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將工匠精神植入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在校期間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工作后成為新時代的工匠人。
下面以任務“汽車的設計過程”為例,來說明思政元素貫穿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全過程的教學實踐。
(1)導學環節:民族自豪感與創造力——中國制造紅旗轎車;
(2)課堂實施:嚴謹治學,遵循準則——汽車設計知識;
(3)學生實踐:了解歷史,認識自我——制定個人職業規劃。
(1)以教學平臺線上資源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觀看國慶閱兵視頻、圖片,了解我國解放后自力更生,克服一切困難,制造出第一臺國產高級紅旗轎車,提高民族自豪感,樹立艱苦奮斗思想,增強文化自信。
(2)課堂任務引入的紅旗轎車極富中國民族特色,具有元首用車的氣派,激發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3)課堂任務實施中,讓學生學習汽車的設計過程,體會設計工程師在設計中的一絲不茍和嚴謹研發的態度,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工匠精神。
(4)學生探索和總結部分,讓學生感知歷史、認識自我,做出職業規劃,樹立自主學習的決心。
教學實踐分課前任務預習、課堂任務實施、課后任務拓展三大步驟進行,具體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1)課前任務預習。其教學環節見下頁表1。

表1 課前任務預習
(2)課堂任務實施。其教學環節見下頁表2。

表2 課堂任務實施
(3)課后任務拓展。課后線上任務,學生在線上平臺上交任務探究作業,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任務的檢索,在線上平臺預習下次課的內容。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院機電創新社團、各級機電產品創新大賽、各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使學生學有所思、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課后總結,本次課的目的是通過本任務的學習和探究,使學生了解我國解放初期的歷史,培養其學好機電專業為國家制造業貢獻一份力量的科學精神;學會汽車的一般設計過程,掌握機械零件的設計要求。大部分學生能初步完成個人職業規劃,更好掌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在2020年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線上線下混合)的基礎上增加課程思政模塊,2021 年建設院級思政示范課程階段,重點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使其真正發揮課程育人的主陣地作用。構建線上教學平臺的立體化教材,梳理出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融入點,線上教學平臺建設了思政設計章節導學、思政元素相關的視頻和愛國教育擴展閱讀等資源,在教學實踐中,愛國情懷、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匠心精神等思政元素無縫對接融入課堂教學。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線上平臺靈活添加課程資源,以便學生課后清晰地回顧學習。
教學實踐中始終強化本課程的德育目標。
(1)通過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與格局,增強時代責任感、使命感和歷史使命感。
(2)通過實驗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強化學生始終樹立大局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
(3)通過課程設計環節的指導,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熱愛科學、敬畏生命,逐漸培養學生遵守職業道德,將愛國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自身,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作為引導者,通過網絡答疑、課堂講授、現場指導等教學環節進行線上線下互動,使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貫穿教學全程,做到“潤物細無聲”。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環節的融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由傳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升華為專業基礎知識和思政相融合的教育教學,響應國家號召,培養新一代工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中華傳統工藝,形成堅定的工匠文化自信,擁有嚴謹創新負責的工匠精神,具備協作敬業的職業道德。
采取多角度過程考核評價機制,“四結合” 考核學生的課程教學效果,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理論評價與實踐評價四個評價相結合。強化對學生公平公正意識的培養,同時激勵學生團結協作,力爭在答辯時充分展示本組設計成果,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鑒于課程思政的教學作用最終會轉化為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目前本課程思政的評估分組進行,其標準為態度、行為的改變。結合線上線下課堂討論、小組實踐活動及其他競賽團隊活動的表現情況,包括任務完成度、準時度等評定,隨著線上線下課程的進行,將多種評價方法融合起來,不斷地調整完善。
本課程重點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學科文化及課程特色,深度挖掘專業課蘊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和育人功能,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將愛國精神、工匠精神全課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使其真正發揮課程育人的主陣地作用。人才培養全過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一體,構建全課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著力培養敢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工匠人。
通過思政教學改革,學生從能認真聽講到主動動手實踐、愿意分組實踐,最后可以通過團隊合作,一絲不茍地完成一項大學生機電創新大賽作品。通過課程實踐和思政教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日益增強,積極參加各類技能大賽,贏得了比賽,增強了技能,鍛煉了意志,教學效果受到學生及同行的一致好評。今后本課程將繼續遵循思政進課堂和三教改革的要求深入進行高標準的課改。
通過本課程思政教學建設,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積極將思政精神融入職業教育,技能點與課程大綱有效對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促進書證融通,為我國制造業輸送優質的技術技能人才,也為高職院校的其他專業教學提供思路,并為高職類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