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樨
(青縣教師發(fā)展中心,河北 滄州 062650)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廣大教育工作者越來越認識到提高課堂效率迫在眉睫。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響應國家“雙減”號召,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在“課程性質”部分明確規(guī)定: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等,增強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yǎng)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在“課程目標”部分明確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
由此可見,《課標》進一步明確了課程性質和培養(yǎng)目標。因此,廣大教師需要細致研讀《課標》內容,字斟句酌,認真領會《課標》精神,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什么這樣培養(yǎng)人等方面多思考多動腦。教師要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真正在課堂實踐中踐行《課標》理念,落實《課標》精神,讓《課標》成為教學的引路航標,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教材編寫思路清晰,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比如:七年級上冊的內容從“成長的節(jié)拍”到“友誼的天空”到“師生情誼”最后到“生命的思考”,梯度明顯,注重學段教學內容的銜接,聯(lián)系學生學習生活,可讀性、可教性都很強。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活潑新穎,圖文清晰精美,語言流暢,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欄目設計具體,操作性很強,每冊教材中都設計了“運用你的經驗”“拓展空間”“探究與分享”“方法與技能”“閱讀感悟”“相關鏈接”六個欄目,體現了教學主要內容和教學思路。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深入研究統(tǒng)編教材編排特點,領會編寫意圖,橫向整合、縱向延伸,真正讀懂教材的內容體系和呈現脈絡。
讀懂了教材還要用好教材,實現“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和諧統(tǒng)一。在教學實踐中,切實用好教材中的基本素材和案例,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主題活動。在課堂以外,引導學生堅持收看《新聞聯(lián)播》,閱讀相關雜志和報刊,關心時事熱點和身邊的事情,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和教材上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加深體會。這樣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不僅讓學生深入地把握學生的課本內容,而且提升了他們內化認知的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認同感、責任感。比如: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網絡改變世界”一課的第二課時,一位老師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第14 頁的“探究與分享”,結合具體案例和數據讓學生認識“網絡謠言”的危害,認識到個人隱私很容易被侵犯;接下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在網絡上,應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這位老師播放了《南方都市報》的一則新聞“你發(fā)前世青年照了嗎?當心泄露個人信息”。通過觀看視頻、教師點撥,讓學生理解不經意的網絡行為可能會導致個人信息被偷走,照片、家庭住址等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這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既充分運用了教材上的內容,又密切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再比如:“維護國家安全”一課,一位老師設計問題“公民不維護國家安全會給國家?guī)砟男┪:Γ俊蓖ㄟ^播放新聞視頻、展示中國漁民在南海打撈外國間諜武器等真實案例、圖片,讓學生討論公民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和公民應該如何維護國家安全。通過熱烈討論,引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角。以上的教學過程,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交流能力,又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案例和新聞時事,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個人保護意識。
互動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合作、激勵、競爭、表演等方式,落實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產生更加深入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教師要積極實施互動教學,豐富教學方法,充分體現課堂主陣地的作用。比如:運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理解知識;運用思維導圖法,讓學生清晰直觀地掌握所學內容要點;運用角色體驗法,讓學生在快樂的表演中體會學習內容;運用故事敘述法,讓學生在惟妙惟肖的案例中感受知識。這樣,通過師生間多種形式的互動,能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美好的人生觀、世界觀。比如: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上冊“愛在家人間”中“愛的碰撞”一課,一位教師圍繞“學生與父母的沖突”這個話題和學生展開互動。通過互動,首先讓學生理解學生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是學生自主意識增強和依賴心理之間的矛盾呈現,接下來,教師讓學生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蘊含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他們懂得愛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嚴格要求也是愛的體現。再如:統(tǒng)編教材九年級上冊“創(chuàng)新改變生活”一課,一位教師展示了某市青少年創(chuàng)新大賽的典型作品,包括剝蓮子的“錘蓮子套環(huán)”“多功能環(huán)保掃把”等等,以此創(chuàng)設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處處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活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開展互動教學,需要精心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設計和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活動,把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如此一來,學生擁有了與老師平等交流、對話的機會和自由的學習空間,變得越來越勇敢,會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充分地展示自我。這樣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關注學生發(fā)展”的理念,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生命的健康成長。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今后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依據《課標》,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教學模式;充分挖掘統(tǒng)編教材內容,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去完善和摸索。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面鏡子,是一片沃土,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用心去領會,用愛去澆灌,積極探索,努力創(chuàng)新,不斷開創(chuàng)課堂教學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