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2022年11月13日,位于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市中心的獨立大街發生爆炸。圖為救護車趕往現場救援。
2022年12月3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一定會沿其南部邊境建成縱深30公里的“安全區”,并稱恐怖組織對土耳其平民和武裝部隊的襲擊不會動搖其決心。此前的2022年11月20日,土耳其發起代號為“爪劍”的空中軍事行動,打擊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地區的庫爾德武裝,目標包括被土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庫爾德工人黨(庫工黨),以及被土指認為庫工黨“分支機構”的敘利亞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該行動是對11月13日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市中心獨立大街遭遇炸彈襲擊事件的回應,土政府聲稱“庫爾德恐怖分子”應對爆炸事件負責,不會讓“遇難者的鮮血留在地面上任其干涸”。
埃爾多安還表示,空襲只是“更大規模軍事行動的開始”。考慮到土自2016年以來已先后在敘北部發起“幼發拉底之盾”“橄欖枝”“和平之泉”三次軍事行動,這種威脅決非虛張聲勢。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則誓言若受攻擊必將以牙還牙,不惜進行“長期戰爭”。敘北部局勢再度劍拔弩張。
然而對于埃爾多安來說,隨著2023年總統大選和議會選舉的日益逼近,打擊庫爾德武裝的目的已不局限于“反恐”,該行動直接關系到他本人及其領導下的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的選舉前景和政治生命。
正發黨自2002年上臺以來,已連續執政20年,創下“連選連勝”的神話。但近年來土經濟陷入慢性危機,貨幣持續貶值,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屢創新高,加之新冠疫情的反復和全球經濟環境惡化,土面臨的危機不僅難見緩解跡象,反有每況愈下之勢。土民眾的不滿情緒不斷累積,反對黨借機發難,埃爾多安和正發黨的支持率跌至歷史低點,必須采取措施在大選前挽回頹勢。
炒作“反恐”的安全議題是其首要選擇。埃爾多安慣常以強勢反恐塑造自己作為“國家守護者”的形象,以彰顯責任感并凝聚民意。而反恐矛頭指向庫爾德極端組織和境外庫爾德武裝,也能極大調動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情緒,從而收獲其選票支持。這已不是他首次如此施為。2015年6月,正發黨在議會選舉中一度遇挫,“一黨組閣”的單獨執政地位眼見不保。埃爾多安遂拖延組建聯合政府進程,同時聚焦反恐和安全問題,一手打擊親庫爾德的人民民主黨,一手拉攏奉行極端土耳其民族主義的民族行動黨,分流其選民,最終使正發黨在當年11月的“提前選舉”中成功翻盤。
埃爾多安高舉反恐旗號打擊庫爾德武裝,還可阻礙反對黨聯盟進一步壯大力量。土反對黨自2018年大選開始采取結盟的方式與正發黨競爭,目前土耳其政壇的兩大政黨聯盟分別是由正發黨領導的“人民聯盟”,及由土耳其共和人民黨、好黨、幸福黨等聯手組建的“民族聯盟”。土民意調查機構2022年9月的數據顯示,“人民聯盟”支持率為30.8%,“民族聯盟”為30%,雙方勢均力敵。考慮到親庫爾德的人民民主黨獨自享有約9.1%的支持率,且一向與正發黨對立,若其在最后關頭選擇支持反對黨聯盟,則會一舉改變競選天平的傾斜方向。因此,土政府趁打擊庫爾德恐怖主義之機,一方面指認人民民主黨是庫工黨在政治領域的“利益代表”,將其與恐怖主義捆綁,削弱其選民基礎;另一方面,以涉恐罪名逮捕并起訴人民民主黨數百名政客,打壓其參選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反對黨若尋求拉攏人民民主黨,不僅會激怒土龐大的民族主義群體,還會被貼上“支持恐怖主義”的標簽。
土政府打擊敘北部的庫爾德武裝,還有助于加快土敘邊境的“安全區”建設,盡快實現埃爾多安遣返并安置敘利亞難民的計劃。難民問題是土2023年大選中僅次于經濟問題的焦點議題之一。目前,土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收容國,已收容360多萬敘利亞難民。龐大的難民群體給土帶來沉重經濟和社會負擔,不僅影響本地人口結構,還逐漸演變為嚴重的政治問題。特別是在土經濟陷入衰退后,民眾對難民的排斥感不斷上升,對政府的批評聲浪不絕于耳。2022年3月,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調研發現,約48%的土民眾希望政府能盡快遣返敘利亞難民。反對黨亦借題發揮,一方面指責政府的難民政策,要求埃爾多安為當前的“混亂局面”負責;另一方面向選民承諾解決難民問題,以爭取更多選票支持。埃爾多安和正發黨必須向其支持者證明,他們有能力、有意愿遣返敘利亞難民。建立“安全區”就是埃爾多安提出的行動路線圖。
從2016年開始,埃爾多安就致力于通過軍事行動在敘利亞境內、沿土敘邊境開辟一個縱深30公里的“安全區”,將原來控制這片地區的庫爾德人力量全部清除,以便安置敘利亞阿拉伯裔難民。目前這項工程正在進行中,但外界普遍認為埃爾多安可能會試圖發起新的軍事行動來加速這一進程。隨著土大選的不斷臨近,執政黨與反對派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難民問題將變得更加突出,埃爾多安對建立“安全區”的需求或將更加迫切。
在打擊敘北部庫爾德武裝的同時,埃爾多安在外交上也并非全無顧慮。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仍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盟友,美至今尚有約900名武裝人員在敘利亞參與聯合巡邏,并與庫爾德武裝共用軍事基地。土若發起進攻,將不可避免地危及美軍外圍,給本已緊張的土美關系帶來新問題。此外,埃爾多安聲稱要在幼發拉底河以西徹底清除庫爾德武裝力量,這意味著其軍事行動目標將包括塔爾里法特和曼比季等地,而這里不僅駐扎著庫武裝,還有部分敘利亞政府軍存在,若發生沖突或將造成土敘的正面碰撞。鑒于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是敘利亞政府的背后“靠山”,土耳其或許還需要準備好面對土俄關系的波動。
但埃爾多安似乎并不為此過分憂心。在烏克蘭危機升級的背景下,土耳其對美俄的戰略價值都有所提升。美在烏克蘭雖未親自下場,但需凝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成員國的團結以維持戰略平衡,并有意借此機會推動北約擴容,而這些均離不開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的配合與支持;同時,俄羅斯正遭受西方國家的全面制裁,在糧食運輸和能源出口等問題上依賴土耳其作為其“對外渠道”。因此,在當前情勢下,美俄很難為庫爾德人或敘利亞人而與土耳其發生沖突,埃爾多安為他此次的“庫爾德戰爭”找到了一個相對舒適的窗口期。未來,即便美俄要求土耳其就敘北問題坐下談判,那對埃爾多安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他將有更大機會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