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升

2022年12月11日,斐濟總理兼斐濟優先黨領導人努拜尼馬拉馬在蘇瓦向支持者發表講話。
2022年12月14日,斐濟舉行2006年政變以來的第三次大選。總理努拜尼馬拉馬領導的斐濟優先黨和競爭對手拉布卡領導的黨派聯盟各獲26個議會席位,均沒有贏得多數。擁有三個議席的小黨派社會民主自由黨成為決定新政府結構的關鍵少數派。在經過兩輪內部投票后,社會民主自由黨決定支持拉布卡代表的黨派聯盟,從而結束了努拜尼馬拉馬為期16年的執政歷史。
此次大選對斐濟內政外交影響巨大。一方面,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以旅游業為支柱的斐濟經濟急轉直下,政府應對挑戰舉步維艱,拉布卡政府如何領導斐濟走向復蘇值得關注。另一方面,隨著美國頻繁介入太平洋島國事務,南太平洋地區的大國競爭日趨激烈,斐濟作為該地區的人口和經濟大國,如何處理與域內外國家的關系受到國際關注。
2022年大選是斐濟2013年重新將民主投票引入憲法以來的第三次大選。領導2006年政變的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于2007年成為斐濟總理,是南太地區最重要的政治強人之一。努拜尼馬拉馬曾在此次大選前公開表示,要成為斐濟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理。
努拜尼馬拉馬執政初期,軍事政變的陰影籠罩著斐濟。為了實現政權合法化,努拜尼馬拉馬于2013年對憲法進行了大幅修改,形成《斐濟2013年憲法》。此次修憲不僅為一年后的大選做了立法準備,對推動斐濟的政治民主化進程也發揮了歷史性作用。
自1970年斐濟獨立以來,土著斐濟人和印度裔之間的競爭是引發政局動蕩的主要原因,過去50年發生的四次軍事政變都與族裔矛盾有關。努拜尼拉馬拉采取了一系列緩和矛盾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廢除基于種族的選舉制度。2014年努拜尼馬拉馬領導的斐濟優先黨在大選中獲勝,取得50個議會席位中的32個,以絕對優勢成為執政黨。
2014年的選舉改善了斐濟的國際形象,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開始取消對斐制裁,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加上政府不斷擴大投資并實施減稅政策,斐濟經濟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得以連年增長。
努拜尼馬拉馬領導斐濟在外交上實現了兩大突破:一是除了借助“北望戰略”,將“朋友圈”擴展到南太地區以外,與中日韓等亞洲國家也實現雙邊關系跨越式發展,這為其他太平洋島國發展對外關系提供了范例;二是推動斐濟國際影響力實現大幅提升。2017年11月,斐濟當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努拜尼馬拉馬積極應對氣變的政策使得斐濟在全球治理領域嶄露頭角。
努拜尼馬拉馬通過內政外交一系列改革措施強化了政權合法性,不僅贏得2014年和2018年兩次大選,也重新獲得國際社會認可。在2022年大選中,盡管努拜尼馬拉馬領導的斐濟優先黨未獲議會多數,但也在全國范圍內贏得42.5%的選票,議席數僅比2018年大選減少一個。努拜尼馬拉馬將作為反對黨領袖繼續影響斐濟政治。
2022年參加斐濟大選的黨派數量達到創紀錄的九個,其中四個邁過了進入議會所需的5%選票門檻。在總共55個議席當中,斐濟優先黨獲得26個,新成立的人民聯盟黨獲得21個,全國聯盟黨獲得5個,社會民主自由黨獲得3個。
由于沒有黨派贏得議會多數席位,組建聯合政府勢在必行。拉布卡作為反對黨領袖所領導的人民聯盟黨和全國聯盟黨黨派聯盟在2022年大選中共獲26個席位,成為努拜尼馬拉馬的有力競爭者,這也令新政府的組建過程異常焦灼。擁有三個議席的社會民主自由黨成為努拜尼馬拉馬和拉布卡競相爭取的關鍵少數派。
12月17日,社會民主自由黨成立談判小組,分別與斐濟優先黨和人民聯盟黨進行組閣談判,其政治訴求包括恢復大酋長會議、提供免費高等教育、免除學生貸款以及在耶路撒冷設立大使館,等等。至12月20日,社會民主自由黨內部仍未能達成共識,不得不進行黨內投票。在由30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中,16票支持反對派聯盟,14票支持斐濟優先黨。然而,此投票沒能決定最終結果。社會民主自由黨書記杜魯在投票結束后聲稱投票存在違規行為,宣布不承認其結果。
杜魯此舉使斐濟進入緊張狀態。一方面,努拜尼馬拉馬領導的斐濟優先黨拒絕承認敗選,認為競爭對手煽動仇恨和暴力。反對黨則指責斐濟優先黨刻意在民眾心中散播恐懼。另一方面,為避免新政府難產引發族群沖突,斐濟軍方宣布協助警察維持斐濟治安。對斐濟民眾而言,政變記憶并不遙遠,軍方的突然介入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緊張氣氛。
新政府的難產迫使社會民主自由黨再次進行黨內投票。12月23日,斐濟優先黨以一票之差輸給反對派聯盟,努拜尼馬拉馬隨即承認敗選。12月24日,74歲的拉布卡被斐濟總統卡托尼韋雷任命為總理,斐濟大選以人民聯盟黨、全國聯盟黨以及社會民主自由黨的共同組閣而告結束。
近年受疫情等影響,斐濟的支柱性產業旅游業遭受重創,首都蘇瓦無法繼續發揮國際客運中心和物流中轉站作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陷入困境。2020年斐濟成為經濟萎縮最嚴重的太平洋島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竟然下跌19%。隨之而來的是貧困率上升,外債居高不下。截至2022年7月底,斐濟的債務總額已相當于GDP的88.6%。雖然隨著旅游業的復蘇,斐濟經濟正走出衰退,但全球范圍內的食品、能源價格飆升及通貨膨脹仍影響著斐濟經濟的基本盤。如何迅速走出疫情是斐濟新政府面臨的頭號難題。
拉布卡組閣的艱難歷程表明,聯合政府內三個黨派之間的矛盾不易調和。社會民主自由黨在大選前曾表示不會與拉布卡合作,在組閣談判中又提出一系列涉及族裔的改革要求。目前尚不清楚拉布卡與社會民主自由黨就哪些問題在多大程度上達成了妥協,但社會民主自由黨注重土著事務、堅持恢復大酋長會議的政治綱領給拉布卡的執政之路增加了不確定性,族裔矛盾或將重新成為斐濟政治痛點。
新政府的對外政策將面臨大國競爭壓力。美澳等西方國家把南太平洋視為地緣政治博弈舞臺,近年明顯加大對南太事務的介入力度。斐濟作為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且擁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太平洋島國,如何處理與域內外大國的關系,對整個南太地區意義重大。斐濟社會民主自由黨領袖、新政府副總理加沃卡在大選前表示,斐濟的外交政策應當回歸傳統伙伴,即,全面恢復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太平洋島國的聯系。話雖這么說,斐濟不可能無視亞太地區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的歷史性變化,究竟采取什么樣的外交政策是對斐濟新領導層的又一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