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
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圖書館 山東 煙臺 265699
堅持理論創新可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本文通過研究圖書館智慧化的實現方式,研究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模式和服務內容,并做出了闡述。
公共圖書館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就是互聯網,讀者可以經過訪問互聯網,獲取大量的數字和網絡資源。而在公共圖書館建設紅色資源智慧化服務,則大大增加了紅色資源的使用率,同時也為了解紅色資源提供了便捷。在智慧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及紅色資源信息服務之間也不斷產生著變化,與讀者的關系也在逐步加強,其服務也更加全面。在公共圖書館逐步轉向智慧圖書館時,需要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作為基礎,以讀者對紅色資源的個性化需求為導向,通過技術創新提供紅色資源的超文本服務,資源挖掘服務,跨媒體服務等紅色資源智慧服務。公共圖書館因為這些更全面的服務變得更加專業和智能,在城市發展中,公共圖書館屬于文化中心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前進,如何在轉向智慧型圖書館過程中為讀者提供紅色資源的智慧服務,則是一項非常值得探討的課題。
隨著資源信息化的進程發展,公共圖書館的智慧化進程也隨之得到深化,正逐步轉變為服務內容、理念以及模式更具創新理念的智慧圖書館。然而,公共圖書館中對于紅色資源的智能化服務方面,仍然還不夠完善,本文通過研究公共圖書館紅色資源的智能化服務,為公共圖書館的智慧化發展提出了實踐依據[1]。新的公共圖書館法提出,公共圖書館發展方向應該轉向智慧化,同時公共圖書館有責任向智慧化發展。當前,公共圖書館需要加大力度,提升紅色資源的智慧服務。然而,由于國內較少研究公共圖書館紅色資源智能服務實踐,因此,公共圖書館紅色資源智能服務的研究成果并不充分。本文經過研究調查了百年紅色資源智慧化服務現狀,并提出了解決對策,就提升公共圖書館紅色資源智慧服務做出了支持,并且充實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應該使用圖書館業務自動化系統來建設公共圖書館大數據服務,以便于圖書館館藏集中編目、采購文獻、書目查詢以及館際互借等方面實現自動化,比如,可以在館藏書籍借還業務使用RFID技術,高度實現書目查詢、館際互借方面等自動化。
以讀者為中心并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是公共圖書館大數據的服務宗旨。當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圖書館資源和其服務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圖書館員可以創新思維,以便更好地收集、分析及整理相關知識,更全面地對用戶的知識應用及創新提供支持,從而提升對讀者的大數據服務質量。公共圖書館在服務讀者時,應該首要關注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大的效益,其知識產品的增值由創新知識產品及服務得以實現。
2.3.1 資源信息共享。智慧化公共圖書館經過多項新技術可以將書目信息、讀者、圖書館管理者互聯互通,實現讀者、前端、后端、管理者之間的相互智能連接,從而實現紅色資源信息的共享。
2.3.2 提高服務效率。在圖書管理和流通時,傳統圖書館在管理過程上較為煩瑣,費時費力,服務效率相對較低。公共圖書館則使用大數據管理資源,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時間、人力和物力,同時也對讀者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既提升了館員的工作效率,讀者的使用效率也得到了增強。
2.3.3 創新服務。圖書館經過使用新技術、新思路持續創新現有的服務就是公共圖書館大數據服務。公共圖書館通過使用RFID技術、人工智能技術、VR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先進技術滿足讀者需求,使讀者可以全程參與到圖書館的先進服務中。
圖書館的空間、資源以及讀者需求因為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而不斷出現新的要求。當遇到這部分不斷變化著的需求時,公共圖書館大數據服務則是一項非常值得推崇的創新服務,人們的需求可以由擴大公共圖書館空間、豐富公共圖書館紅色資源得以滿足。
3.1.1 響應不斷變化的資源需求。公共圖書館儲存的資源是有限度的,但是持續增加的知識量卻沒有盡頭,所以,公共圖書館在購置新資源時往往是有選擇性的,以更大程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當公共圖書館資源達到飽和的時候基于大數據而建的公用圖書館就為知識創新提供了更便捷的條件,再經過更加專業的圖書館管理員使館藏資源智慧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經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公共圖書館可以提升館藏資源的效益,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讀者。
3.1.2 滿足個人需求的變化。當前的個人需求是個性化需求,由原始的個人閱讀需求轉化而來。最開始,公共圖書館服務開發是為了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其價值由滿足核心讀者的閱讀需求得以實現?,F階段因為更加豐富的公共圖書館資源和更具多樣性背景的讀者,出現了當前讀者需求及潛在需求也隨著進一步發展變得更加多樣性和個性化。公共圖書館通過動態積累讀者行為數據,詳細分析讀者需求,打造更加全面多樣的服務方式,以充分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
下面幾個方式可以體現公共圖書館大數據服務的可行性:第一,新技術支持。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發展源于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所提供的動力支持。例如,通過使用RFID技術,公共圖書館可為讀者打造自助借書還書服務。第二,基于讀者需求。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已經跟不上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而大數據服務的發展能夠為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更加充分的服務。第三,基于圖書館專業人員。公共圖書館往往有擅長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專家,這就為開展大數據服務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讀者也能夠自由建立多個圖書館聯盟,自由暢游在閱讀的海洋中,從而更加便捷地閱讀到更多圖書館內的資源信息。
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隨著經濟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公共圖書館大數據服務的發展受到地區經濟文化的差異所影響。由于東部地區自身經濟優勢,其公共圖書館相較于其他地區的圖書館來說更具智慧化,智能化發展更加先進,在大數據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也更多樣化,新技術的應用相對更早并更加深入。例如,在RFID技術應用方面,東部地區公共圖書館除了在自助圖書借還服務上使用此項技術,還在智能書架以及安全門禁等方面也使用此技術[2]。除此之外,深圳圖書館還在圖書快速盤點、智能書車、數據展示墻、用戶畫像、閱讀賬單、數據挖掘與整合、閱讀推薦及數學競賽等方方面面使用此項技術。上海圖書館則使用iBeacon技術和位置定位、二維碼等技術相結合,推出了定位服務,讀者能夠使用手機App,更加快速地找到書目所在的地方,隨時掌握自己所在的樓層和閱覽室位置。設置咨詢機器人,一方面可以解答讀者提出的基礎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讀者進行互動,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查詢機器人的輔導記錄來了解讀者的需求,從而更加高效地為讀者提供服務, VR體驗區采用VR(虛擬現實)技術,VR技術為讀者提供身臨其境的數字化閱讀體驗,從而使讀者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大數據服務的魅力所在。
圖書館大數據服務建設的核心是智慧館員,是智慧化圖書館創新服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階段,智慧館員所面臨的挑戰非常艱巨,他們需要借助技術設備掌握讀者的實際需求和特點,然后經過大數據對讀者的閱讀興趣、行為以及潛在需求等進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要提升館員隊伍建設,培養更多的智慧館員,為提供智慧創新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進一步提高館員的專業技能。圖書館要展開跨學科和到館交流,打造完善的培養計劃,逐步增強館員的專業技能,為館員的成長創造適宜的成長環境。圖書館可以和高校、社會機構或其他圖書館之間展開學習活動,為館員創造平臺,促進友好的交流合作,增加館員學習更多的相關技能和知識。
基于自身專業業務技能的基礎,然后進行發展創新。圖書館員需要自發學習新的思想、知識和技術,持續提高自身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圖書館要積極鼓勵館員創新,大力提升創新思維推廣,完善并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合作和用戶參與屬于智慧化圖書館管理過程中應該著重強調的部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得以實現,比如,管理和管理系統更加透明,在過程中提高讀者的參與度,進一步優化管理程序,從而提升圖書館戰略和決策的效率。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和讀者的集體智慧構成了大數據服務的管理,而“一個團隊可以完成一項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則是集體智慧的基礎所在[3]。它的意義不是依靠少數人的能力,而是運用一群人互相交流合作的智慧去解決問題。通過管理大數據服務,公共圖書館可以提升服務效率,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文化教育,為讀者提供更全面多樣的資源信息獲取途徑。
加強建設圖書館云平臺,完善資源信息化服務,注重研究創新技術,全面創新服務內容,以滿足當前階段人民群眾對館藏資源需求,提供強有力地技術支持。圖書館應該加強數據安全保護,減少有害信息的傳播,從而提升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實現讀者服務的智慧化。
應該持續擴大大數據服務空間的創建以增強智慧化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傳統圖書館相比,現在的圖書館建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讀者逐漸可以實現最廣泛的信息互連及共享,智慧化圖書館的建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大力促進館藏資源的智能化建設,為讀者創造的一個更加完善、有參與感且多樣化的信息互聯與共享空間。
將公共圖書館合作聯盟作為交流平臺,通過開展科研合作和業務合作,促進與各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參與更多地區或全國性的學術探討活動,開拓深化商務合作,促進開展合作項目。創建與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民營圖書收藏單位等各圖書館資源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平臺,完善合作細則,促進國內圖書館行業的共同發展。
全面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持續擴大對外交流的推廣深度,拓寬影響力和交流圈子,對相關國際組織和行業組織的活動要不吝賜教,積極參與,進一步開拓國際合作領域及范圍,不斷加強與國外圖書館之間的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學術訪問和業務培訓等途徑,了解先進的國外圖書館辦館理念、技術及手段,取長補短,學習并借鑒。然后創建圖書館合作聯盟,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務建設等平臺,進一步與世界有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的大型圖書館展開交流合作。
總之,新時代智慧型公共圖書館只有不斷開拓創新服務手段,積極與現代化接軌,充分收集、整理、傳播館藏資源,轉變服務理念,通過各類媒介平臺智慧服務創新,擴大閱讀陣地的輻射面,才能將大數據服務的效能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