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群藝館:
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漢調二黃保護傳承發展立法起草工作動員部署會
12月9日,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漢調二黃保護傳承發展立法起草工作動員部署會,對安康市漢調二黃保護傳承發展條例起草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并圍繞條例起草中的重點問題進行了座談。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首艷出席會議并講話,市人大常委會社教工委、市政府辦、市文旅廣電局、漢濱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漢濱區文旅廣電局相關負責人及部分立法專家參加會議。
楊首艷在講話中指出,安康漢調二黃歷史悠久,是安康地域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安康人民情感表達的重要承載,是安康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漢調二黃保護傳承發展立法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體現,是提升安康文化建設水平的有力措施,也是對群眾關切的積極回應。
據悉,漢調二黃保護傳承發展立法是安康市首次涉及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立法工作,已列入安康市人大常委會2023年立法協作工作計劃。前期,安康市成立了由市、區人大常委會,市、區文旅廣電局有關人員,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審查與咨詢專家庫部分專家組成的立法工作專班,設立了起草工作辦公室,并制定了起草工作方案步驟,根據相關安排,將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條例的起草工作。
◎陜西省文化館:
陜西傳統手工技藝展暨2022陜西黃河記憶非遺展開幕
12月1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陜西傳統手工技藝展暨2022陜西黃河記憶非遺展,在西影TIME成功舉辦。活動以“賡續歷史文脈,守護大河文明”“傳承匠心匠藝,暢享美好生活”為主題,旨在為廣大非遺傳承人、相關從業者搭建平臺,推動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弘揚工作高質量發展,推進陜西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活動現場,老孫家羊肉泡饃、西秦刺繡、旬邑彩貼剪紙、宜君剪紙、澄城堯頭陶瓷、甘泉豆腐與豆腐干、澄城刺繡、西鄉牛肉干、紫陽毛尖、丹鳳葡萄酒、楊凌木雕、韓城蒸食面花等來自陜西各地的非遺項目,用琳瑯滿目的非遺產品、獨具匠心的技藝和色味俱佳的美食,讓參觀者一飽眼福與口福。陜北說書的傳承人喬仰文和華陰老腔的傳承人張喜民團隊,先后表演了《看今朝》與《關中古歌》,展示了這兩項源于厚重黃河文化的非遺瑰寶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省文化和旅游廳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始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原則,努力尋找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別是《陜西省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2022-2035)》等規劃陸續出臺,將在指導各級各部門不斷更好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壯大傳承人隊伍,提升非遺工作社會認同度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陜西省文化館:
“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主題活動在咸陽圓滿舉辦
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鞏固我省、市非遺保護傳承的影響力和知名度,12月18日,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咸陽市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文化館、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咸陽市文化旅游局承辦的“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陜西省“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咸陽茯茶直播分會場主題活動在咸陽市市民文化中心北廣場舉辦。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鄭曉燕現場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并宣布“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主題活動正式啟動。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保護處處長趙燕,咸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慧超,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王月明、市群眾藝術館館長、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李軍等有關部門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
本次活動除戶外熱鬧非凡的現場演出外,場館內還專設了茯茶文創產品展示區,古色古香的展廳里,主持人為大家詳細介紹根社磚茶、涇渭茯茶、裕興重散茯茶三家咸陽茯茶制作技藝(咸陽茯茶)項目,并為現場觀眾展示湯色,邀請觀眾品鑒,讓大家近距離體味“茯茶之美”。從《茯茶之歌》到《茯茶號子》,從茶藝表演到茯茶文創產品展示專區,“非遺”無處不在,“茯茶文化”讓現場觀眾感受深刻。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必將對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茶文化非遺項目保護、傳承、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西安市群藝館:
“2022年西安市非遺保護傳承人志愿者隊伍山區行”線上展示展演活動圓滿成功
為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由西安市群眾藝術館主辦、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西安市非遺博物館承辦的“2022年西安市非遺保護傳承人志愿者隊伍山區行”線上展示展演活動于2022年12月7日舉辦。
為配合疫情防控,此次活動選擇了線上展演展示的形式,邀請了10余項非遺項目為周至縣、鄠邑區老百姓們帶來一場家門口的文化盛宴。本次活動為促進山區人民了解非遺,提高鄉村人民的參與度、關注度以及保護非遺的意識,培育全民文化自信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安市非遺中心常年持續開展“非遺進山區”的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示的同時,增加活動參與性、教育性,提升“五進”活動實際意義,西安市群眾藝術館對此次活動進行視頻后期整理編輯,將陸續在部分區縣進行線上展播、展示,讓非遺切切實實走入鄉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非遺動力,真正實現非遺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