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珍 曹際良




摘要:文章通過對山東省家具、家電、工藝美術等主要輕工行業調研中收集的一手資料,系統全面地分析了當前山東省輕工聯社系統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的基本情況,以數據和實例證明了輕工行業產業集群在壯大區域經濟、優化產業布局、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推進環保生態、傳承傳統技藝、培育特色小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輕工行業;產業集群;作用分析
產業集群是產業生存和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對壯大縣鄉經濟、擴大就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發揮了重要支撐和帶動作用。輕工行業因其獨特優勢,成為特色產業的主要分布領域,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勁頭。
一、山東省輕工聯社系統特色產業集群基本情況
2020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山東省經濟運行逆勢上揚,其中全省規模以上輕工業營業收入16202億元,占全省工業的19.22%,利潤總額745.1億元,占全省工業的17.39%,輕工行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加大。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輕工行業的發展,受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
2013年以來,山東省輕工聯社積極培育引導輕工特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和省協會、地方政府部門培育共建了一大批產業集群,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山東省輕工聯社系統共有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42個、省級39個、特色區域46個(指未經有關部門正式命名,但已形成集群化發展趨勢,是下一步重點培育建設的對象),主要集中于家具、家電、工藝美術、五金、皮革、塑料等行業,行業分布情況分別見表1和圖1、地區分布情況分別見表2和圖2。
從行業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山東省輕工聯社系統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以工藝美術、家具、五金等行業為主,占全部的75%,主要原因在于其擁有鄉村產業的優勢和特征,產品初加工環節輻射千村萬戶,產業進入門檻低、操作簡單,易于在縣鄉村等地形成產業集聚,能夠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作用。從地區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德州、淄博、臨沂、濱州、濰坊等地輕工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發展較多,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城市因其歷史淵源、資源稟賦、文化底蘊、傳統技藝等,在傳統手工藝上積累較多,通常具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
二、輕工特色產業集群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作用
(一)輕工特色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者
輕工特色產業為“一鎮一品、一鄉一業”提供了產業載體和依托,為城鎮化進程提供了強大動力,是地方的特色名片、區域的支柱產業、稅收的主要來源,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青島家電及電子信息產業基地2020年底實現主營收入突破3000億元,其中智能家電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0億元,成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臨沂費縣木業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占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的82%,近三年木業產業年稅收增量均在2億元以上,增量占全縣稅收增量的比重均在50%以上,2019年達到120.5%,全年稅收總量主要靠木業產業增量拉動。菏澤莊寨鎮全鎮納稅30強企業中有25家為木制品企業,2018年全鎮木制品企業納稅1.1億元,占全鎮總稅收的80%。博興縣興福鎮商用廚具產業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2.5億元、利稅31.2億元,是全鎮的主要稅收來源。臨沭縣柳編產業,2020年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76億元,“十三五”期間柳編工藝品累計出口68.46億,年增長11.2%,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輕工特色產業集群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先行者
主要輕工特色產業集群依托完備的產業規劃和政策扶持,形成了從原材料、零部件、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到工程安裝、售中售后服務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和較強的配套能力,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優質生產基地、特色產業出口基地、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并且通過產業轉移,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了資源合理配置。青島家電生產基地,是全國首批“家電及電子信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21年被工信部認定為“智能家電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原材料、液晶顯示模組、壓縮機、電機、電子元器件等產業鏈環節聚集了一批知名企業,在沖壓、注塑、模具領域也吸引了一批配套企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博興縣興福鎮以“四化”促“四新”,加快廚房設備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高產業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臨沂費縣木業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由最初的原木加工,發展到人造板、櫥柜、地板、全屋定制等終端產品,形成旋皮、板材、家具等產業鏈齊全和膠黏劑、木業機械、產品檢驗檢測等配套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被評為“木制品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三)輕工特色產業集群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助力者
特色產業是助力脫貧攻堅的一支重要力量,發展特色產業是實施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手段。輕工特色產業大多具有產業進入門檻低、原始投資少、原材料就地取材、生產方式靈活等優勢,產業初加工環節可以輻射到村戶,可以吸納因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具備做生意能力、不能外出打工或從事田間作業等重體力勞動的農民就地就近就業,能夠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精準扶貧甚至造血式脫貧,而且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節能環保,變廢為寶,是生態式扶貧。昌邑卜莊從事草編編織的已達6000多人,其中婦女4000多人,覆蓋全鎮70多個村莊,90%以上都是不能干重體力活的老人,也是農村的低收入群體,從事草編加工使他們不出家門就可以實現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一步實現脫貧目標。曹縣莊寨鎮全鎮木業生產企業600余家、個體加工戶2000余戶,吸納從業人員6萬余人,占全鎮戶籍人口的80%、占常住人口的40%。臨淄區朱臺鎮王營村、房家村、建立村三個專業村70%的家庭均從事與廚房設備生產、銷售相關的工作,極大地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費縣木業產業就業門檻低,群眾60來歲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仍可進廠務工,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了可兼顧農業生產的務工機會,全縣木業產業直接從業人員11.98萬人,年工資收入61.58億元。臨沭柳編產業采用“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企業+訂單+貧困戶”的模式,輻射了上下游相關產業十余萬人口,是臨沭縣脫貧攻堅的有利助推器。
(四)輕工特色產業集群是治理污染、生態環保的推進者
隨著環保政策的大力推動,產業進園區、集群生態化建設快速發展,特別是用水量比較大、污染治理任務比較重的行業,基本上通過淘汰關停、園區管理,實現了統一規劃、集中治理、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走上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之路。作為全國最大的繩網產業基地,惠民縣推進“1+1+10”污染防治攻堅,通過淘汰退出一批、整合搬遷一批、升級改造一批等措施,對繩網產業集群開展集中整治,實現了繩網產業集群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升,環保設施更加完善,清潔、高效、低碳、循環的綠色產業集群進一步形成,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集群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一舉推動惠民縣成功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臨清市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和生態環保要求,在“項目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集群生態化”上蹚出了一條新路子,高標準建設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綠色智造示范區,實現了家具產業集群的生態綠色共享發展。草柳編、木刻、根雕、人造花等手工特色產業大多利用農副產品、植物秸稈、工業邊角料等為原料,就地取材,變廢為寶,促進了綠色生態循環經濟發展。
(五)輕工特色產業集群是特色技藝、傳統手藝的傳承者
輕工特色產業的發展大多依托當地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傳統技藝等區位優勢逐步壯大起來的,這種特有的資源、文化、技藝依靠當地勤勞智慧的人民代代相傳,并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特別是產業門類品種巨多的工藝美術行業,憑借深厚的歷史底蘊、精湛的工藝技術、鮮明的地域特色、卓越的文化成就和大量的技藝傳承者已成為工匠精神的傳承載體、鄉村記憶的重要內容、山東手造的核心主題、齊魯文化的典型代表、對外交流的文明使者。山東工藝美術產業主要品類有抽紗刺繡、天然纖維植物編織、工藝地毯、雕塑、美術陶瓷、琉璃、金屬工藝品、花畫工藝品、嵌銀漆器、珠寶首飾、古典紅木家具以及民間工藝品等12大類110余個品種,多為密集型手工藝產業。截至目前,全省工藝美術行業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1個、省級200余個,現有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4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4人、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13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349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375人,正高級工藝美術師29人、高級工藝美術師272人,以及大批技師、高級技師等行業技術人才,推動了全省工藝美術行業12大類110余個品種的傳承創新發展,促進了工藝美術產業、手工藝產業全面繁榮振興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六)輕工特色產業集群是特色小鎮培育建設的支撐者
特色小鎮建設是國家推動城鎮化、產城聯動的重要舉措。特色小鎮是產業、生活、生態一體化的空間經濟平臺,其核心不在旅游、不在房地產,而在于產業,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實現產鎮統籌協調發展。特色產業使小鎮資源升級為小鎮產業,為特色小鎮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中,山東上榜的7個特色小鎮中有6個是依托輕工特色產業。淄川昆侖鎮陶瓷特色小鎮,依托歷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特色突出、基礎雄厚的陶瓷產業,借助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聚焦陶瓷產業立鎮興鎮,將昆侖鎮打造成“陶瓷風情小鎮? 生態宜居新城”。費縣探沂鎮木業小鎮也是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依托規模強大的木業產業、木制家具產業以及完善的產業鏈條,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增強鎮域經濟發展活力戰略舉措,以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做新存量,做大增量,推動形成新型工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博興縣興福鎮,全國最大的不銹鋼商用廚具生產基地,是長江以北最大的黑白鐵加工集散地,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級廚具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全國重點鎮”“中國產業集群經濟示范鎮”“山東廚具產業第一鎮”“山東廚具產業百億大鎮”“山東興福智慧廚具特色小鎮”等榮譽稱號。
三、發展輕工特色產業集群的意見建議
(一)深入貫徹落實好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是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南針,也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輕工產業或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政策,各省也積極對接落實國家政策,發布具體落實措施,輕工特色產業的發展迎來了良好發展機遇。各產業集群所在地政府部門及主管部門要提高對產業政策工作的重視,要切實貫徹好、執行好、利用好國家的產業政策,推進輕工特色產業集群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二)履行職責發揮好政府作用
雖然市場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的形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不是起全部作用,要堅持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茖W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序的市場秩序等離不開黨和政府作用的發揮。輕工特色產業源自市場經濟,在培育發展中離不開政府在規劃、財稅、土地、配套、基建、平臺、招商等方面給予的扶持。產業集群主管部門要積極培育發展好輕工特色產業集群,確保國家政策、產業規劃的可持續性,同時做好產業集群的管理服務等工作,通過有效的管理,建立產業集群間的溝通交流、協作創新、提檔升級、末位淘汰等機制。
(三)凝聚合力搭建好行業平臺
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集技術創新、研發設計、檢測認證、信息咨詢、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訓、渠道銷售、物流倉儲等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和信息服務體系逐漸成為產業集群發展提升的關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要積極發揮在行業發展、產業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依靠所擁有的行業專家隊伍資源,整合高校、研究所、政府部門等各種優勢力量,推進產業集群與科研院所及有關部門的協作與配合,搭建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共享工廠、共享車間,引導產業集群持續發揮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四)創新發展扮演好企業角色
龍頭企業在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具有引導集群經營發展方向、擔當產業化經營主體組織、承擔集群技術進步開發和傳導等作用。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新發展格局下,消費升級、個性化定制、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及新產品、新生產、新銷售、新品牌、新模式層出不窮。要重點培育“領航型”龍頭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產業集群“群主”企業,鼓勵他們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領產業集群進行研發設計、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智能改造和數字轉型,帶動集群內其他中小企業、配套企業協同創新發展,促進產業集群持續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輕工集體企業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