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江西33歲的王姓讀者:我是和一位年長3輪的老人在同一天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分期差不多,術后也進行了同樣的輔助化療,但現在我復發了,而那位老年患者病情很穩定。按理說,我年輕,身體不應該更好嗎?
5年生存率老人更高
●本刊記者:和讀者有同樣的疑問,年輕人不是應該恢復得更好嗎?
○何裕民: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易患癌,且治療后的預后要比年輕人差點。然而現實卻是,有部分癌種,往往是年輕人病情進展更快,5年生存率比老年人更低。以胃癌為例,調查數據顯示:老年胃癌患者經治療后5年生存率為56.6%,而年輕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顯低于老年人,為39.1%。還有結直腸癌、乳腺癌、宮頸癌、白血病、骨肉瘤等,都存在類似的現象。
老人心態相對比年輕人要好
●本刊記者:這是什么原因呢?
○何裕民:回答這個問題,應多維度思考。首先,與腫瘤的生物學特性相關。腫瘤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而導致基因突變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因復制錯誤,人體的細胞和基因處在不停地復制當中,年齡越大,基因復制錯誤的幾率越大,癌細胞就會越積越多,癌癥可能性也就越高,這也是老年人易患癌的原因,這類癌癥在通過科學治療,改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是能很好地控制病情的;另一方面則是先天(遺傳因素)性易突變,而年輕人患癌多數是因自身基因先天存在缺陷,先天體質適合癌細胞生長,這類癌癥往往比其他病因進展更快。
其次,與確診時間相關。癌癥早期癥狀一般都不明顯,但老年人小毛病較多,往醫院跑的次數勤快些,也有助于癌癥在早期就被揪出來。而年輕人的體質和耐受性比較強,對身體的輕微不適并不在意,等癥狀加重才會引起警惕,就易延誤病情。
第三,與心態相關。相對來說,老年患者的心態要比年輕患者要好。年輕患者更“惜命”,顧慮多,壓力大,易焦慮抑郁,這樣的心理狀態并不利于癌癥康復。
此外,還與腫瘤的分化程度、腫瘤的異質性、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相關。癌癥的復雜性,即便分期相同,也會存在很多的特殊性,所以對待癌癥問題并不能流于表面。
及時就醫,注重預防
●本刊記者:其實,我們不希望去談論“到底是年輕的比年長的預后好,還是年長的比年輕的預后好”,做科普,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自己的身體,在疾病到來前或者剛來時就能重視。
○何裕民:的確,在癌癥日趨年輕化的今天,不僅年長者要注重癌癥預防,年輕人群也要提高警惕,發現問題,及時就醫,這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