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近日,汪小菲和大S“霸占”了熱搜,從高額撫養費到倆媽“罵戰”,再到“天價”床墊,很多網友直言天天熬夜在評論區“找瓜”,這“瓜”吃的太過癮了!某明星偷稅漏稅,某明星嫖娼被抓,八卦新聞總是有著巨大吸引力和流量。那么,我們為什么愛八卦呢?
滿足集體窺視欲和好奇心
八卦新聞泛指媒體為了轟動效應和滿足受眾娛樂型心理消費, 對有一定知名度的公眾人物( 即平時所說的“名人”, 如政治人物、演藝明星、體育明星、企業名流以及某些新聞人物)的日常言行、逸聞、丑聞、緋聞等隱私性信息進行報道的新聞的總稱。
人類的天性中就有好奇心和窺視欲。而窺視性好奇心的滿足則是通過偷窺、刺探、打聽和傳播鄰里或他人的敏感性事情、秘密、丑事或隱私來獲得。
八卦新聞受眾的心理主要是受窺視欲和好奇心驅使。傳統社會中, 人們通過人際刺探和私下傳播的形式滿足這種好奇心, 而現代社會中, 集體窺視的方式代替了這種小道來源, 窺視對象也由個人轉變為名人。于是, 大眾開始接受和青睞一些有關名人行蹤、隱私甚至丑聞的八卦新聞, 以滿足這種集體窺視欲和好奇心。
發泄情緒追尋心理平衡
心理學研究顯示, 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憾, 當個體通過努力無法消除自身缺憾時就會產生心理不平衡, 而尋找并認同與自己有相同或相似的缺憾,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不平衡心理。八卦新聞擔當了大眾情緒宣泄的通道,可以起到這樣一種“擦掉明星身上的光環”的作用。
現實生活中, 明星們的財富、美貌都是普通人羨慕的對象。當在網絡上看見那些關于名人的緋聞逸事、缺點丑聞時, 很多人會有一種欣喜和心理輕松感, 發現原來高不可攀、滿身光環的明星們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完美, 也和普通人一樣會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甚至違法犯罪的事情。通過對八卦新聞的談笑調侃、譏諷揶揄,甚至只是閱讀完某明星的八卦新聞,大多數人的心理失衡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和安慰。
“吃瓜”其實很減壓
“吃瓜”其實是一件很減壓的事情,因為選擇的話題是迎合自己心理需求的。通過述說別人的“遭遇”,而借機宣泄心中相同的情感,看似在同情別人,實際上是在安撫自己。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八卦別人和看娛樂新聞的時候,人們的腦細胞會被積極地調動起來,刺激人腦分泌內啡肽。內啡肽是人類大腦釋放的一種類嗎啡生物化學物質,有麻醉和興奮的作用,用來幫助減壓,減少痛苦,讓人產生幸福快樂的感覺。八卦的本質是“這件事我知道,你不知道”,背后潛藏的是八卦者的優越感,優越感的獲得會刺激八卦者無止境地八卦下去。
八卦并不可怕,適當的交流娛樂可以促進壓力的釋放,也可以促進感情,但是切勿現實中過度八卦別人的隱私,背后議論他人是非的人最后往往令人避而遠之,也很少有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