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文、徐嘉良、曾濤 /南京電子設備研究所
20世紀中葉,美國通過推動國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造就了多個至今領先的高技術產業,“星球大戰”計劃衍生了GPS全球定位系統,“曼哈頓計劃”帶動了美國核技術的民用開發和利用,彈道軌跡計算技術孕育了電子計算機產業的發展,美軍“阿帕網”的構建推開了互聯網時代的大門。我國國防工業以國家戰略為先導,以強軍為首要責任,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完成星座部署,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挖土”和地外天體起飛,“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并網成功,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在完成這些國家重大工程任務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先進科技成果。
原《國防法》規定,“國家直接投入產生的技術成果屬于國防資產,不得改變用途和目的”,限制了國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應用。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國防科技成果在長期禁轉的情況下積累了巨大的轉化潛能,一旦釋放,將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當前,全民知識產權防范意識普遍增強,各行業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存在核心技術不強、知識產權質量不優、轉化轉讓難的問題,特別是軍工國防領域的知識產權制度改革創新亟需研究解決。軍工科研院所的知識產權數量主要以發明專利居多,普通發明專利數量偏少,可以進行轉化、轉讓的專利比例偏低,同時面臨事業單位轉企、市場競爭常態化的大環境,如何更好地管理與運營知識產權,最大程度地發揮知識產權效能,真正實現知識產權引領技術創新、知識產權轉化為經濟效益、知識產權強企,是軍工科研院所重點考慮的問題。
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應站在軍工院所發展的角度統籌規劃,結合南京電子設備研究所自身發展特點,制定知識產權長遠與階段性發展戰略、知識產權專項管理制度,規范軍工院所的知識產權管理,進而有利于知識產權的運營,知識產權管理網絡如圖1所示。

圖1 知識產權管理網絡
根據現階段軍工院所的發展規模與市場環境,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專項管理體系,開展行業特色的知識產權貫標,實現知識產權貫穿軍工院所創新、研發、批生產、市場營銷的全流程,規范研發、采購、生產、經營貿易等環節的知識產權管理,進而適應裝備國際化發展,降低國際貿易的爭端與摩擦風險。
軍工院所技術領域多元化,需要建立相應的專利技術分析、情報支撐隊伍,引導研發團隊共同開展專利技術分析、情報分析,進行項目策劃,推動技術創新,搶占市場先機。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結構單一是普遍現象,需要加強復合型人才儲備,吸納專利代理人、律師、資產評估師,以應對知識產權代理、訴訟、運營的復雜事務。
根據軍工行業現階段市場開拓形勢,各軍工院所積極投身于重大項目的爭取工作,為產業化布局爭取條件。其中,技術群的知識產權導航與布局工作是重大項目的核心,涉及到專利申報、標準制定、著作撰寫等方面,都需要搶先一步,這就要求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要敏銳察覺市場與甲方的關注點,及時策劃知識產權布局工作。
知識產權布局主要以專利布局為主,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組織專利代理人與研發團隊,圍繞項目的技術創新點,開展研究方法分析、全球專利申請態勢分析、技術對比與分析、地域分析、申請人分析,形成項目整體專利布局策略與現階段專利布局策略,培育高價值專利,從源頭做好項目策劃,提前識別技術難點,推動關鍵技術攻關,為后續成果轉化、科技成果獎項申報奠定基礎。
建立專利布局長效機制,面向典型型號、關鍵技術領域、產業化項目不同領域的發展需求,重點圍繞幾大技術方向開展專利導航,充分運用技術情報、專利分析方法,提升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服務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持續對前沿性、顛覆性、戰略性專利布局示范項目給予支持,建立軍工院所專利布局成果庫與數據庫,實現院所內部資源共享。
編制智力成果和專利規劃與計劃,以專業建設與專業結構調整為基礎,根據專業設置、技術發展規劃、型號項目研制、預研創新項目等智力成果情況,制定知識產權成果年度計劃,分解下達知識產權目標要求。
按照軍工院所的技術專業結構、現有技術成果、技術體系規劃等方面內容,全面梳理知識產權項目,擬制知識產權項目規劃清單,明確具體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運營形式,以專業方向為單位,分別下達計劃要求,同時采用信息化工具進行線上管理,提高知識產權工作運轉效率,擴大知識產權工作內容和范圍,提升管理水平,增強知識產權引導技術創新的核心驅動力。
制定知識產權風險排查計劃,定期梳理技術創新、科研生產經營活動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排查,并采取針對性措施,規避侵權風險。特別是在轉讓、許可涉及國家安全、軍工院所戰略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方面,加強對重大活動經營對知識產權法律狀態、交易主體、交付清單內容的全方位審查,提升風險評估意識,強化防范手段。
目前,軍工院所的知識產權運營基本上停留在支撐項目競標、高新企業認定、獎項申報等傳統管理模式層面,目前五大軍工集團已開展知識產權貫標試點,引導探索國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的發展道路。現階段知識產權在軍工單位的運營主要體現在知識產權轉化、知識產權轉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3個方面。
知識產權轉化主要體現在裝備采購合同的知識產權權益條款,裝備采購合同文本為制式模板,軍工單位無權更改,具體知識產權名稱與權利要求明細無法體現,相應知識產權的經濟價值難以評估,特別是國防專利不能公開評估是知識產權難以轉化的瓶頸。
大力推進普通發明專利的申報,保證專利文本撰寫質量,提高專利授權效率,以專利群為整體進行綜合評估,在裝備采購合同附件中補充相應權益條款,明確體現其具體的經濟價值,是軍工院所大力推進知識產權快速轉化的有效辦法。
知識產權的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一直沒有明確、清晰、可操作的界定,服務體系不健全,缺乏有效對接機制,缺乏專業人員轉化,激勵措施受制于工資總額難以落實,部分單位成果完成人的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擔心國防工業科技成果轉讓造成國家秘密泄漏,擔心轉讓失敗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造成軍工院所、科研人員“不能轉、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死循環。
國家需要修訂相關政策法規,賦予軍工院所知識產權的處置權和收益權,破解“不能轉”;設置獎勵激勵政策,細化成果轉化收益實施細則,破解“不愿轉”;引入盡職免責和解密機制,破解“不敢轉”;逐步建立知識產權轉化服務體系,整合軍工院所、地方工辦、中介機構、商業銀行等機構,健全知識產權轉讓產業鏈全鏈條,推動知識產權轉讓,破解“不會轉”。
軍工院所屬于“產、學、研”科技創新型制造業,輕資產、無形化、知識化特點突出,主要知識產權資產為專利權,目前銀行機構對于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融資存在避險態度,主要是由于存在知識產權評估難、轉化效率低、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在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條件下,大力申報普通發明專利,積極尋求第三方擔保機構,推進商業銀行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評估與質押貸款的全過程,促使第三方機構聯合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共同完成擔保服務,從而規避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復雜的問題,簡化流程,降低風險,實現共贏。
軍工院所發展的核心是創新,要主動把握變化中的時代創新主題,找準發展路徑和發展坐標,堅定不移地推進創新,以科技委專業組、各研究室為抓手,推進各領域、專業技術創新發展,以市場營銷、產業化布局方式開展商業模式創新,以科研生產管理、質量體系管理、數字化體系管理等多元化手段促進管理創新工作。技術創新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管理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代表先進生產關系的突破。只有同步開展“三創新”工作,方能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變小。當然,所有創新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都需要知識產權的布局、保護與引領。面向未來發展,軍工院所需要全面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知識產權數量、質量與權益為牽引,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運營的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逐步健全知識產權體系,不斷增強創新力、競爭力、影響力、抗風險力,為國防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