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輝、許怡婷、苗春林、李稱贊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專利質量是彰顯創新驅動發展質量效益的核心指標之一,是保障知識產權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是夯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基礎。為此,國家知識產權局自2015年起就著眼長遠,陸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專利質量提升的措施,2017年明確提出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并強調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國家專利質量提升工程主要包括發明創造與專利申請質量提升工程等“四大重點工程”和完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等“八項基礎措施”,如圖1所示。
實施國家專利質量提升工程,旨在全面促進專利創造、申請、代理、審查、保護和運用全鏈條各環節的質量提升,如圖1所示。因此,這里所指的專利質量不單單是專利文本本身的質量,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激活沉睡專利,釋放專利價值,支撐創新發展。針對專利質量提升工程的措施,涉及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管理、運用和服務各個階段。

圖1 國家專利質量提升工程的“四大重點工程”“八項基礎措施”
2018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第七次工作會議上提出“高質量保證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的“三高”發展目標。作為衡量航天企業科學技術創新水平的專利,如何發揮應有作用,支撐航天企業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成為亟待研究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筆者深入分析航天企業專利現狀,結合國家專利質量提升相關政策,提出了航天企業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培育核心專利技術,提升專利質量、管控專利增量、盤活專利存量,釋放專利價值,積極響應國家專利質量提升“高水平創造、高質量申請、高效率審查、高效益運用”精神,切實支撐航天企業“三高”發展轉型。
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航天企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專利數量已累計申請十余萬件,初步形成企業發明創造的“蓄水池”、企業核心技術研發的“助推器”、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防護罩”,為支撐航天強國建設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但是中國企業也面臨著諸多共性問題,如高質量、高價值專利培育等,尤其在航天科技集團提出“三高”發展目標之后,航天企業專利工作需要進行適應性調整。
在歷代航天人艱苦奮斗下,航天企業攻克了一大批技術難題,形成了大量的智力成果,創新能力不斷攀升。以航天某企業為例,年均申請1800余件發明專利,累計專利申請1.7萬余件,專利數量和規模遠超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平均水平,充分支撐了企業貢獻航天力量、參與市場競爭、高新企業認定等。然而,航天企業也存在著專利技術創新點分散,體系化、全方位知識產權保護方案有待加強,支撐關鍵核心技術的高質量專利有待培育,充分參與國際化市場競爭的國際專利需要布局等狀況。
隨著國家關于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商業航天技術研發政策陸續出臺,國內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商業航天公司,導致商業航天領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航天企業在保證傳統技術領域優勢前提下,如何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效率,主動出擊,積極迎接市場挑戰,做好知識產權強企工作迫在眉睫。這就需要航天企業在已有優秀經驗和管理制度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一致整合、體系推進、及時完善、規范要求,同時兼顧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要求,聚焦主責主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引領航天發展。
近年來,國家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國防科工局等部委先后發布《關于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鼓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施。專利同時兼顧資產和權利屬性,如何在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的前提下,充分釋放專利價值,支撐航天企業高效益發展,需要研究法律、財務、審計、產業經營、知識產權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一些企業和發明人共贏的轉化激勵政策,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確保知識產權轉化運營。
航天企業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如圖2所示。以“三高”發展為目標,強化“兩個融合”,實施“四個提升”,推動“三個促進”,做好基礎保障,打造現代企業知識產權治理的有機循環體系。

圖2 航天企業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總體思路
專利質量提升工程的目的是結合企業特性,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針對航天企業以科研生產為主的特點,將知識產權工作融入科研生產發展尤為重要,除了抓準流程融合關鍵點,也需要通過人才隊伍的融合來實現專利質量提升工程更好服務科研生產的根本目的。
一是強化知識產權工作與科研生產流程融合。知識產權工作包括創造、保護、管理和運用等階段,科研生產涉及立項、研制、試驗和定型等階段,充分利用知識產權立項分析提前確認型號項目技術方案的合理性,通過建立專利預警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通過核心專利技術布局加強高質量、高價值專利創造,通過申報管理加強專利與型號項目進程匹配,通過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推廣,降低重復研制成本。
二是強化研制隊伍與知識產權服務隊伍融合。研制隊伍熟悉型號項目全流程、全要素,通過在型號項目隊伍配備知識產權專員,架起型號項目研制和知識產權工作橋梁,打通知識產權服務人員不懂專業技術的壁壘,提升知識產權工作對科研生產的服務支撐。同時,使研制隊伍能夠更好地加強知識產權布局的及時性、系統性和合理性,加強型號項目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升航天企業市場競爭優勢。
專利質量提升不僅僅包含專利文本的質量提升,也是針對知識產權創造、申請、代理、審查、保護和運用全鏈條各環節進行質量提升。除了專利審查屬于國家知識產權局職責外,航天企業在其他環節皆可大有所為。
一是提升專利質量。研究航天企業高質量專利評價要素,開展專利分級分類評估管理,引導高質量的發明創造。在申請質量提升方面,通過構建職務發明創造審批機制,充分融合技術專家和行政管理職能,打通技術和行政管理的壁壘,加強航天企業內部高質量專利篩選。通過加強專利技術交底書撰寫培訓,提升專利文本質量。在代理質量提升方面,通過構建專利代理機構供方名錄加強專利代理服務競爭采購,確保專利代理質量;通過建立專利代理人員與發明人之間常態化溝通機制,提升專利代理服務的及時性和精準性。
二是提升保護能力。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利用,針對型號項目全過程開展知識產權立項分析、核心布局、專利預警和專題追蹤,充分發揮專利信息導航預警作用;通過開展系統性知識產權保護方案研究,構建專利群,加強專利布局的集群化;通過研究建立知識產權侵權防范和維權保護機制,提升專利無效訴訟和應訴能力。
三是提升管理效率。首先,通過系統梳理現有航天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適用性、兼容性和一致性,修訂完善知識產權管理要求,固化優秀經驗,精簡管理流程,加強精準精細管理,形成管理辦法和企業標準相結合的彈性化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其次,通過建立統一的航天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平臺,形成集職務發明創造、申報、審批、保護和轉化推廣的全要素、全流程功能的信息化平臺,全面提升知識產權的管理效率。
四是提升價值效益。做好知識產權轉化項目試點推廣,加強高價值專利培育;打通航天企業知識產權內外部轉化渠道;加強轉化審批流程精細化管理;制定轉化獎勵辦法,激勵知識產權持續轉化。充分提升知識產權轉化效益,釋放知識產權社會價值。
一是促進專利布局一體化。一體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方案是現代企業治理重要環節,尤其隨著國內外商業航天競爭的加劇。因此,開展系統級知識產權保護方案研究,加強核心技術專利布局,形成市場競爭技術專利化、核心技術參數秘密化、外觀設計申請和商標注冊相結合、打造航天特色品牌的一體化知識產權保護方案,是航天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方向。
二是促進管理體系規范化。航天企業同時面臨著強國強軍和參與市場化競爭兩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貫徹航天企業知識產權體系時,必須滿足GB/T 29490《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和GJB 9158《裝備承制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要求》2個標準要求,同時兼顧航天企業裝備承制和市場競爭需求,優化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提升知識產權管理的體系化、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三是促進價值效益最大化。知識產權的價值效益包括2個方面:一是通過知識產權轉化直接產生的轉化收入效益,或通過銷售專利產品等途徑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二是專利技術產生的價值,比如對提升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社會影響力和提升行業競爭優勢等方面的價值。因此,最大化發揮專利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是航天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主要方向。
一是組織保障。專利的管理涉及法律保護、資產評估、審計計價、產業經營和人員激勵等多個專業或職業,因此專利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不能僅僅由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推動。結合航天企業專業化院所的設置,建立一個由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牽頭,法務、財務、審計、產業經營、人力資源等部門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相結合的院所兩級領導的小組和工作辦公室是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落地的前提。
二是經費保障。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專項經費的設置主要包括專利基本的申請和維護費用;高質量專利評估要素等專題研究費用;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專業能力提升費用;宣傳培訓費用;發明創造激勵和轉化運用獎勵等5個方面。
三是隊伍保障。構建分級分類的培訓課件體系,針對領導層、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研發人員,通過專題培訓、經驗交流、制度宣貫等方式,多渠道提升全員知識產權意識和能力,培養一支業務精煉、精通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咨詢隊伍,以及熟悉知識產權應用方法的設計師隊伍。
為支撐航天強國建設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助力航天企業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基于航天企業特色,筆者提出了航天企業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通過抓準與科研生產和隊伍融合關鍵點,開展知識產權全面提升舉措,引領航天知識產權發展方向,打造了航天企業現代化專利質量提升治理的有機循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