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麗 王超
(西南林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居住品質的提高,優美的園林景觀居住環境不僅能為人們提供休息、娛樂、觀賞的活動空間,還能調節局部小氣候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對人的行為情緒、身體健康、思維模式等都有著很大的影響[1]。所以現代居住小區設計不僅需要對傳統園林景觀理念的深入理解與認同,還需要對新思想文化的融入與創新。一個具有文化藝術內涵的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人們對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及對于住宅景觀所激發出來的潛在價值都是巨大的[2]。所以,對中國古典園林理論自然造景要素的分析研究,對我國現代城市居住區園林外部環境設計起著很重要的借鑒及推動作用。本文主要結合古典園林中造園自然要素:筑山、理水、疊石、植物、建筑等元素在滇池國際健康城-山瀾苑住宅小區中的具體運用開展探究,并結合實踐項目進行分析總結,希望對更多居住小區園林景觀建設的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中國古典園林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不僅集中表達了傳統文化形式,也客觀真實地體現了中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3]。古典園林造園風格獨特,造園手法及空間處理獨具匠心,堪稱世界園林之母。在這門學科中所包括的內容都是值得長時間深入研究學習的,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思想中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其設計主要是以自然山水園林為主,達到追求自然,模仿自然,也是體現“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天人合一自然意境。在我國古代造園者主要是一些作家或者是詩人,主要是受儒、道、佛3家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園林中著重體現的是一種“來源于自然又高出自然、詩情畫意、唯美境界”的追求。在古典園林中,主要通過造園要素、造園手法、造景手法等來體現這一特點。造園時體現著自然的元素,不僅是對自然要素進行簡單的堆疊,而是在借助于自然的基礎上,更深入進行的藝術創造。古典園林造園要素主要分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以及情感要素[4]。山瀾苑居住小區園林景觀建設主要是以自然山水為基礎,來創造一個美麗、舒暢、和諧、自由的環境,體現了古典園林中“天人合一,尊重自然”所表達的思想境界。
滇池國際健康城示范城-山瀾苑項目總用地面積54280.29m2,總建筑面積148357.56m2,其中室外景觀綠化面積為21712.12m2。主要業態為多層住宅以及商業配套,建筑密度為24%,綠地率為40%。

圖1 平面布置圖
小區景觀設計主要是結合周邊地理環境,背山面水,環境優越,基地東高西低,為山地地形,北側東側為坡地景觀,基地四周提供便利出行道路,基地連接古滇路、漁浦路、昆磨高速。由于該地塊地形東高西低,東部緊靠自然山脈,北側為坡地景觀。場地豎向較為復雜,獨特的山地地形也給項目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本項目設計師主要順應自然地勢并結合居住小區建筑外觀的設計端正沉穩,立面效果、材料裝飾細節質感及色彩充分來體現一種東方的園林景觀風韻以呼應空間主題,豎向玻璃界面掩映景觀空間,強調建筑與景觀的融合,為景觀主題設計增色。景觀設計靈感主要是鐘靈毓秀、清幽雅致、儒雅韻味、虛實掩映、靜謐山居、詩意生活。充分體現了古典園林理論中的“本以自然,且高于自然”,也體現了《園冶》一書中造園的“精在體宜”的“宜”字。設計者充分運用這一特點結合周圍地理環境、地勢以及氣候特點把自然要素融入小區景觀設計并與建筑類型與風格相結合。體現了“山交頭接耳、與水四時游歷、與石合二為一、與木可望天地”的山水園居生活。
水景設計是古典園林造園的手法之一,中國古典園林中理水方式具有多樣性,園林水景按水流狀態主要分為靜態水景、動態水景2種。靜態水景包括塘、湖等,特點是給人一種幽深、清寧的感覺。動態水景主要包括跌水、瀑布、溪流、噴涌的水柱等,給人一種清新、變換、歡快的感覺[5]。在山瀾苑小區園林景觀建設中,結合古典園林水景造園理論在小區主入口區域合理設置了景觀水系及跌水景,使整個小區園林具有靈動性和生機性。在小區主入口景觀采用這一理念手法來塑造水景,主要是因地制宜結合該小區的自然地勢條件,地勢較高,地形復雜,主要以山地和坡地為主。其中高程最低點1950.00,最高點1957.20,對于這一特殊性,設計師采用以假山、瀑布、溪澗等設計手法,體現了利用原始地理環境特點與大自然美麗的風景作為基礎,結合現代人的審美特點,在寧靜的私密空間中又帶有靈動的景觀氣息,來塑造園區內的流水景觀。在園林景觀建設中較好地運用水的靈動性,為增加景觀效果,在水景兩側利用人造霧系統工作原理,打造霧噴景觀,為整個園區增添靈動的景觀效果。在水面一側布置了石橋景觀,水借橋成景,橋得水成景,橋劃分水景空間,橋在古典園林中也稱為“虹”。架橋是為了分隔水面空間,便于水上交通,也有利于游人進行親水活動,提供更多觀景角度。橋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曲橋、廊橋、拱橋等,各式各樣的橋也成為園林景色的一部分。水借橋成景,橋因水成景。考慮到場地區域的建筑面積空間狀態,設計師采用古典園林中借景的設計手法,通過把遠處的自然山體引入到小區景觀中填補園內空間不足的問題,同時擴大園內空間尺度[6],并結合人們對自然的向往,通過將假山石、動水、靜水、景觀亭巧妙融合,運用自然手法來塑造園林景觀。

圖2 主入口跌水水景
位于居住區的一側因地勢平坦,且處于觀看昆明滇池的最佳位置點,如圖4所示,針對這一獨特區位優勢,設計師聯想到采用靜水景來打造,讓居住區的人們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找到一處靜謐的休閑空間,在此不但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也可以感受寧靜的大自然美,完全體現出了一種和諧的自然狀態,所以水作為園林造園4大要素之一,其中靈動、多變、柔美、安靜的特性,仍然是現代人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園得水,諸景有靈[7]。主要體現了水在園林中運用的重要性,其能給人們帶來心情的愉悅和精神層次的享受,所以水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元素,因有水的設計才使整個園林生機勃勃。所以,水景設計更多的引用了風景園林理論的精髓,追求以人為本,同時兼顧生態自然,本以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在山瀾苑居住小區水景設計中還充分體現出了以下指引向導和分割作用。

圖3 觀景平臺靜水水池
2.2.1 導向作用
在古典園林的設計中,山水的結合能讓人置身自然中,山瀾苑小區運用這一特點,在主景觀區域布置了景觀水系和石橋,在水系的周邊布置了游覽的木棧道,通過水景及小區景觀游步道充分將園區內各景觀節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游覽空間,進入到小區的游人會隨著水系和游步道的方向走動,順水賞景。山瀾苑小區的水景系統呈環狀以及帶狀分布,由小區中心景觀區向各住宅樓棟分散到小區西側,與小區主要景觀節點相結合,入口中心水景—集散廣場—中心會所—觀景平臺—小游園—康養區域—山亭—山門等主要景觀節點相連通。同時,將游覽者從開敞空間中逐步引向狹窄的靜謐園路,并向曲折迂回的觀光小道中欣賞園內景觀,從而達到引人入勝的畫面。
2.2.2 分隔作用
在古典園林造園中理水追求的是一種單純的自然美,對園林本身的功能及價值考慮的不多[9]。在山瀾苑居住小區中,結合這一理論,為避免空間的單調,根據現代建筑物特點采用帶狀水體的布置手法將園林分隔成不同的小景觀空間,拉長觀賞路線,豐富觀賞層次增加空間層次感,通過高低起伏的跌水,在邊界置石以及孤植羅漢松、紅果冬青、鶴望蘭、云南杜鵑等植物,形成了層次豐富的植物配置景觀;使整個區域起到了分割的作用,隨著水體變化而變化,加上植物以及景觀亭的配置,使整個小區的景觀層次得到了極大豐富。繼承了古典園林中的自然美,同時也滿足了現代人對居住環境的需求。

圖4 植物配置跌水景觀搭配效果
山瀾苑小區景觀設計巧妙地借鑒了古典園林的理水手法,還原自然風光,使用流動水、靜水結合植物的巧妙配置來表達設計的禪意及空間的靈動性。
在我國古代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中,造園家通過對山石的使用來構成點綴的效果,選擇放置大的山石,來形容巨大山峰景觀效果,給人視覺的觀賞效果,仿佛眼前山巒迭起。傳統園林中的山石是對自然山石的模仿和比擬,所以稱為“假山”,其不僅師法于自然,而且又凝結著造園家的藝術創造,因而除神形兼備外,還具有傳情的作用[10]。計成在《園冶》中所說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對山石景觀意境的最好描述。在現代景觀園林設計中,筑山、疊石是景觀設計工作中不可或缺少的重要元素,不僅起到擋水護坡、分隔水面空間與建筑景觀相結合的作用,而且還能夠在園林造景中發揮出很大的觀賞價值。在山瀾苑居住小區內,設計師借用了這一理論挑選一些外形奇特的景觀石來營造假山效果。石頭雖然看似靜物,但是被賦予了一定的特動勢,并彰顯出相應的生命活力,煥發出特定的精神藝術效果[11]。結合獨特的地形條件,順著溪澗的高低錯落起伏來堆置假山石營造一種層次分明、疏密有序、高低起伏、間斷有序的韻律感,極大地豐富了小區內的園林藝術內涵,也繼承了古典園林理論中的自然野趣,使歸家者在居住區中通行能夠感受到一種人在畫中行走的愜意和美觀。由于當地條件和成本限制,所選造園置石為云南當地特色景觀石,自然錯落分布于跌水及溪澗,并通過一些會散發香氣和開花的草本及藤本植物來塑造自然景觀特色。能夠進一步展示出現代園林景觀的藝術性美和模擬自然、回歸自然的景觀效果。

圖5 小區內筑山、疊石
“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是傳統藝術的理論精華。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體驗的思想感情,并通過特殊的藝術構思和形象塑造,把這種感情充分表現出的動人境界[12]。植物的配置在園中能襯托主景,還可以烘托園林意境。在古典園林植物配置中,造園者偏愛運用竹子、梅花、桂花、石榴樹、玉蘭等進行配置,主要體現了植物本身形態、色彩、氣味、光影等的自然美,也體現著其所承載的寓意與品格。
對于山瀾苑居住小區的景觀植物設計,結合古典園林理論中植物配置意境的創造,借鑒傳統優秀的造園理念與現實環境的利用而實現的一種“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天人合一”的創造[13]。在小區景觀植物配置中,通過常綠喬木、落葉喬木、花灌木、灌木球、地被等植物,采用多種形式并且考慮植物生長習性及景觀生態位的原則塑造景觀層次的高低錯落、還原生態自然韻味的植物景觀。具體植物配置:竹子、紅花木蓮、香泡、樂昌含笑、八月桂、枇杷、山杏、楊梅、造型黑松、叢生樸樹、叢生烏桕來作為植物景觀主體框架;采用樹形以及姿優美的早櫻、垂絲海棠、雞爪槭、紅楓、紫薇、木槿、紅葉李等中小喬木來烘托整改環境氛圍;采用黃金榕球、紅花繼木球、金葉女貞球、茶梅球等花灌木的花形以及花色來搭配,起到觀花觀色的效果,而且可以形成較大的綠量以及豐富的景觀層次空間效果,在一些建筑物的轉角采用了一些小灌木和喬木作為環境背景起遮擋作用;在居住小區住宅樓道路兩側有規律地栽植云南櫻花和香樟,提升整個小區道路的整體性和規范性布局;中心主景觀區視線較好的區位采用造型優美的造型黑松、羅漢松孤植,能體現出樹的個性和獨特美,成為空間的焦點,用于營造主景。項目施工中利用植物特殊形態以及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等來營造美麗的景觀[14],充分傳承了古典園林造園中利用植物的優勢營造景觀,既能提升環境的自然特性以及生態性和打造環境的舒適性,也能通過植物的自然美與精神品格融入到居住區景觀的設計中,使得周圍環境具有不同的意境產生。山瀾苑小區植物配置意境的創造,源于設計師對自然的理解和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植物、筑山、理水以及周圍建筑物的搭配,同時通過植物的姿態以及配置在景物中表達、寄托一定的情感、意識和哲理。充分將傳統造園要素和人文景觀融入現代園林景觀中,繼承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理念和方法,能夠體現出傳統文化帶來的生活意境[15],讓欣賞者以一種超然的心境去感悟自然,產生一種情景交融的共鳴。

圖6 喬、灌木造景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古典園林理論中自然要素已融入到現代城市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在山瀾苑居住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主要遵循生態可持續發展,人類回歸自然、親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區的設計理念,有效地將山、水、石、花木合理運用并結合。不但滿足對生態環境的適應性,還滿足人類發展需求以及濃厚的文化底蘊,從我國居住小區的長遠發展來看,綠色生態宜居的居住環境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對古典園林理論的滲透及應用研究仍需要深入。要營造生態宜居的健康家園必須以傳統風景園林理論為基礎,既要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需求,還要滿足人與自然情感交流的需求。中國古典園林理論對城市居住小區園林景觀發展和借鑒運用具有重大影響,本文通過滇池國際健康城-山瀾苑居住小區景觀設計案例的實踐應用,希望對未來建設的居住小區提供指導及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