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肖 偉 梁 爽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鄉村面臨產業萎縮、人才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鄉村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因素,故當下對鄉村景觀進行適應時代要求的評價是實現鄉村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路徑。
鄉村景觀空間包含生活、生產和生態三大類型,分別對應鄉村三大基本功能,即營造宜人的人居環境、確保糧食等農產品的供給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韌性出自拉丁語,本意是“恢復到最初的狀態”。鄉村韌性則是指鄉村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在適當的自然或非自然外力破壞下,對自然、社會、經濟系統產生一定影響后仍可在一定時間內通過自組織恢復到原本甚至更好的狀態,呈現“發展→破壞→重組→更新”的演進過程[1]。
AVC理論的核心是“三力”,“三力”特指景觀與旅游區域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載力(Capacity),簡稱AVC。AVC理論首次由劉濱誼等[2]于2002年在“廈門鼓浪嶼發展概念規劃國際咨詢”項目中提出,其意義在于增加客源與資金注入,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以景區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擴大容量。
鄉村景觀評價是對鄉村三大基本功能的評價,揭示鄉村景觀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對策和合理建議,而基于AVC理論的鄉村景觀綜合評價更具全面性和數據化的優勢。評價需首先確定決定“三力”的評價因素,其次根據評價因素確定權重。
陳威[3]將AVC理論運用在鄉村景觀規劃中,提出4層34個指標的鄉村景觀綜合評價體系。謝志晶等[4]選取江蘇省沭陽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為研究案例進行鄉村景觀綜合評價指標研究。穆海婷等[5]對鄉村生產性景觀綜合評價體系進行研究。通過對大量鄉村景觀綜合評價指標研究進行分析總結得出以下結論。
1)“三力”指標權重特點 吸引力所占權重為0.14~0.20,生命力所占權重為0.49~0.55,承載力所占權重為0.30左右。生命力所占權重最大,說明鄉村提供農產品的第一生產功能遠大于其維護良好生態和人居環境的功能。
2)吸引力指標特點 鄉村人文景觀所占權重較大,說明鄉村的文化傳承受到更多重視。
3)生命力指標特點 部分研究成果未將景觀價值可持續性計入生命力指標層,忽略了鄉村景觀可轉化為經濟效益的能力。
4)承載力指標特點 部分研究成果未將心理承載力、鄉村景觀空間韌性、垃圾和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作為承載力指標。
鄉村景觀綜合評價隨時代發展而變化,伴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人們意識到以往對鄉村景觀進行綜合評價的標準已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當面臨疫情、自然災害或戰爭時,鄉村僅能提供人口疏解、疫情隔離、資源供給等應急保障,故提升鄉村韌性水平是鄉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全面性 包含鄉村景觀的文化、美學、生態、社會屬性。
2)獨立性 各研究指標之間相互獨立。
3)地域性 針對特定區域選取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
4)可行性 以數據獲取的可行性為前提,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5)時代性 從當下現實問題出發提出評價指標。
茶香小鎮核心區位于幕阜山生態綠色產業帶中,生態環境優美,山水湖田兼備。評價指標的選取與其特色相結合并對“三力”內涵進行拓展。吸引力反映自然景觀吸引度、文化傳承包容度、人居環境宜居度等;生命力反映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產業結構及鄉村景觀可持續性3個方面;承載力不僅反映生態環境承載力,而且包含社會環境承載力。在此基礎上將每個層次的具體內容進行細分,綜合前人的分析評價,結合當前社會形勢總結出鄉村景觀綜合評價模型。
如表1所示,第1層為項目層,指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載力;第2層為因素層,由決定項目層的特征因素組成;第3層為指標層,是影響各個因素最重要的指標,共38項。在生命力項目層中,將景觀產品化和經濟性作為景觀可持續性的評價指標,在承載力項目層中,增加社會環境承載力因素層,其中特別設置安全與防災韌性指標。
根據規劃區內鄉村景觀特點,結合五大原則篩選評價指標,對8位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對各項指標進行兩兩比較逐層判斷評分,利用SPSS軟件計算出因素層和指標層權重值,將8份問卷對應的數值相加后計算平均值得到判斷矩陣,再通過SPSS軟件計算即可得到因素層的權重值。同時對數據進行整合度計算,縮小誤差。按此方法計算獲得鄉村景觀綜合評價體系中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載力對應38項指標的權重值。
茶香小鎮核心區位于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占地面積約283hm2。核心區交通便利,距縣城17km,012縣道經過規劃區。地形北高南低,中部為丘陵,南部為大泉洞,呈現茶園、林地、泉洞的景觀風貌。
規劃區內現狀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較薄弱。農房大部分為20世紀初建設的磚混結構樓房;僅有一條主路與縣道相連,為水泥路面,無法錯車也無集中停車場;無水廠,村民用水來自地下水;每戶均有小型污水化糞池,處理后的污水經溝渠排入水塘。
規劃區內集聚當地的獨特資源,包括青港白茶基地、森旺農業產業園、大眼泉度假區、趙國泰故居等,景色優美、產業集聚、文化深厚。青港白茶是我國茶中珍品,在當地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品牌效益。
采用專家咨詢法對指標層中的各項指標進行單獨打分,打分區間為0~5,其中0~1為極不理想,1~2為不太理想,2~3為一般,3~4為較好,4~5為理想。指標層的打分結果反推得到因素層的現狀評分,從而推出項目層的現狀評分。
整合指標現狀評分結果,結合指標權重值,兩者相乘計算得到綜合評價分值(見表1),參照案例的綜合評判標準,確定項目層評判標準(見表2)。

表1 鄉村景觀綜合評價模型、指標權重及評價結果

表2 鄉村景觀綜合評價評判標準
青山鎮茶香小鎮核心區吸引力綜合評價分值為0.403,生命力綜合評價分值為0.903,承載力綜合評價分值為1.792。評價結果排序為“吸引力<生命力<承載力”,承載力方面較具優勢,而吸引力和生命力方面相對薄弱,說明核心區整體自然生態環境良好,但社會綜合條件與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4.3.1 吸引力評價
青山鎮茶香小鎮核心區景觀綜合評價體系中,吸引力主要包含4個因素層,18個指標層,綜合評價分值為0.403,處于很差水平。文化傳承因素層的綜合評價分值為0.407,區位條件因素層的綜合評價分值為0.370,均處于很差水平;自然景觀因素層的綜合評價分值為1.290,處于一般水平;居住環境因素層的綜合評價分值為0.668,處于較差水平,其中接待設施服務水平、景觀整潔度層面最為薄弱。
4.3.2 生命力評價
青山鎮茶香小鎮核心區生命力的綜合評價分值為0.903,為較差水平,主要包含3個因素層。社會經濟因素層綜合評價分值為1.584,為較好水平,其中產品類型多樣性、青壯年人口比例是亟待提高的層面;景觀可持續性因素層綜合評價分值為0.420,處于很差水平;產業結構因素層綜合評價分值為0.999,處于較差水平。
4.3.3 承載力評價
青山鎮茶香小鎮核心區承載力的綜合評價分值為1.792,為較好水平,包含2個因素層,10個指標層。生態環境承載力因素層的綜合評價分值為1.739,處于較好水平,但其中土壤質量、水環境質量、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率、林木覆蓋率、土地退化面積都處于較差水平,是需要著重提高的層面;社會環境承載力的綜合評價分值為0.851,為較差水平,其中安全與防災的韌性應特別重視,有待提高。
完善鄉村環境和市政設施,強化景觀藝術表達,打造具有標志性的景觀節點;打通并拓寬規劃區內外部之間的道路,通過茶香綠道與核心景點的串聯,形成風景帶,同時結合美麗鄉村改造,形成鄉村游賞路線,帶動核心區流量;提高接待服務水平,做大做強鄉村民宿;完善信息化水平,實現科學規劃與發展。
結合資源條件,注入創意產業,規劃特色項目,發展康養產業及網絡信息服務等,與鄉村旅游進行有效融合,實現產業迭代升級,使鄉村景觀作為旅游產品產生經濟效益;加強品牌化經營,注重結合鄉土元素,打造本地茶文化核心標簽;增加茶類產品的多樣性,進行茶葉深加工生產或茶葉飲品生產等;增設管理、研發等方面的就業崗位,同時出臺獎勵措施引導青年人返鄉,提高青年人才占比,通過人才振興增強鄉村生命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特別重視水環境、土壤環境的保護,進行土壤環境治理,嚴格控制農戶在農作物種植期間對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地下水資源,減少土地退化,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鼓勵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鼓勵、推動農戶進行排污系統、沼氣系統、垃圾處理系統的升級改進,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尤其重視安全防災和鄉村韌性的提升:①統籌規劃,提高鄉村韌性,預留災害緩沖地帶,確保規劃區和周邊區域既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優化完善交通體系,構建和主城區聯系的快速通道,建設可恢復的生命線系統;②強化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韌性,充分考慮“剛彈兼并、平疫結合”,構建應急設施和資源供應調配體系;③加大對災害的監測和防御力度,建立智慧數據系統,實現精細化鄉村治理。
本文基于AVC理論構建鄉村景觀綜合評價體系,以青山鎮茶香小鎮核心區為實例進行綜合評價分析,提出景觀提升建議。在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防疫新要求,在生命力層面創新提出景觀可持續性因素,在承載力層面強調社會環境承載力因素的重要性,特別提出安全與防災的韌性這一指標,力求構建更具時代意義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