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可 王廷瑞 陳艷榮 李 曉 張玉倩
(濱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山東 濱州,256600)
急性腦梗死與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血栓形成相關,而急性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為腦梗死的常見類型,該病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致殘、致死風險較高,臨床應予以積極有效的治療[1]。針對該病,既往多選用藥物對此類患者實行早期的病情控制,但藥物起效較為緩慢,難以及時控制病情進展,無法滿足臨床所需。隨著醫學技術的持續發展,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等介入手術在腦血管疾病中得到應用,能夠顯著改善血管功能,提高腦內血流量,從而調節腦血管儲備能力,對于患者的恢復意義重大[2]。但臨床關于該手術對急性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并同側頸內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的認知功能的影響尚不明確。基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濱州市中心醫院收治的40 例急性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并同側頸內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在此類患者中的具體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濱州市中心醫院收治的40 例急性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并同側頸內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臨床資料,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25 例)和觀察組(15 例)。其中對照組男15 例,女10 例;年齡42~75 歲,平均年齡(60.67±2.34)歲;文化程度:10 例小學,10 例初、高中,5 例本科及以上;基礎疾病:10 例高血壓,4 例糖尿病;體質量指數(BMI)19~27 kg/m2,平均BMI(24.79±0.68)kg/m2。觀察組男9 例,女6 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60.75±2.39)歲;文化程度:5 例小學,6 例初、高中,4 例本科及以上;基礎疾病:7 例高血壓,6 例糖尿病;BMI 20~27 kg/m2,平均BMI(24.83±0.72)kg/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悉,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濱州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CT 血管造影證實,單側頸動脈狹窄程度≥50%,其他不同的腦供血動脈狹窄程度≤50%;②依從性較高;③病歷資料齊全;④無嚴重腦器質性疾病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③存有酒精、藥物依賴史者;④存在惡性腫瘤者;⑤存有全身性感染者;⑥意識障礙,無法進行正常溝通者;⑦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⑧對本方案使用的治療方案存在禁忌證者;⑨合并嚴重的臟器功能不全者;⑩存在顱內出血、動脈瘤者。
所有患者入組后,均行血常規、凝血功能等檢查,并行心電圖、全腦血管造影檢查,以明晰患者腦部組織基本構造并排除顱內其他病癥。對照組患者口服75 mg/d 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生產企業: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6,規格:75 mg)與100 mg/d 的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企業:廣西大海陽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5021565,規格:50 mg),進行雙抗治療以及調控血壓、血糖等基礎內科治療,連續服用6 個月。
觀察組患者于常規雙抗及內科基礎治療2 周后,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①術前、術中、術后處理。術前2 h 與術中、術后連續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生產企業:廣東科倫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517,規格:10 mg/50 mL),時刻監測患者血壓;術后3 天給予其低分子肝素(生產企業: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1,規格:5000AXa 單位/0.5 mL)抗凝。②手術方式。局麻下以Seidinger 技術穿刺股動脈,置入8F 動脈鞘,完全肝素化,于泥鰍導絲、單彎的幫助下完成腦血管造影,辨別頸動脈狹窄水平,明確手術方案。于泥鰍導絲指引下把保護傘送入頸內動脈巖段,釋放保護傘,順延保護傘導絲將預擴球囊送入,在精準定位后施行預擴張,并按頸動脈病變特點選擇支架。對于頸總與頸內動脈中軸線角度>45°,粥樣硬化狹窄中無潰瘍,頸總與頸內動脈直徑差>50%的患者選擇開環支架;對于頸總與頸內動脈中軸線角度<45°,粥樣硬化狹窄中有潰瘍,頸總與頸內動脈直徑差<50%的患者選擇閉環支架,復查造影表明狹窄處有所好轉則撤出球囊。再于導絲引導下把自膨支架送入,精準定位后釋放支架,之后新造影確定殘余狹窄≤30%,術畢,縫合穿刺血管,加壓包扎。兩組觀察至術后6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腦血流動力學、神經功能、認知功能、生活質量、腦梗死再發情況。①腦血流動力學: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采用超聲經顱多撲克血流分析儀檢測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以大腦后動脈為準,測量并記錄阻力指數(RI)、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②神經功能: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評估。量表共計42 分,分數越高,則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越重。③認知功能: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以簡易智能量表(MMSE)[5]、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6]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MMSE 共7 個項目,30 題,滿分30 分,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MoCA 共11 個項目,總分30 分,分數高,則患者認知功能越好。④生活質量: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7]評定。量表共計74 條目,4 個維度(心理、軀體、社會功能與物質狀態),為5 級評分(1~5 分),各維度最終評分=(維度粗分-最低分)/滿分×100,總分為0~100 分,評分高則生活質量高。⑤兩組腦梗死再發情況:隨訪6 個月內,記錄兩組腦梗死再發情況。
選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以獨立t 檢驗,組內比較以配對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RI、Vs、Vm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RI 均低于治療前,Vs、Vm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RI 低于對照組,Vs、Vm 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例數RIVs(cm/s)Vm(cm/s)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250.75±0.180.61±0.13a68.43±6.7574.59±7.63a52.09±4.5657.85±5.13a觀察組150.79±0.200.42±0.06a68.51±6.8282.41±8.13a52.14±4.6763.12±5.69a t 0.6535.3110.0363.0630.0333.020 P 0.518<0.0010.9710.0040.9740.005
治療前,兩組NIHSS、MMSE、MoC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MMSE、MoCA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MMSE、MoCA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功能與認知功能比較 (±s,分)

表2 兩組神經功能與認知功能比較 (±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例數NIHSS 評分MMSE 評分MoCA 評分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2516.56±2.489.54±1.65a16.75±2.3420.61±2.54a14.55±2.0519.79±2.63a觀察組1516.63±2.545.32±1.01a16.83±3.4124.46±2.98a14.61±2.1224.55±3.02a t 0.0868.9260.0884.3490.0895.243 P 0.932<0.0010.930<0.0010.930<0.001
治療前,兩組GQOLI-74 內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GQOLI-74 內各維度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GQOLI-74 內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例數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狀態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2560.59±2.3172.48±3.42a62.31±2.5773.59±3.53a61.48±2.1970.55±3.37a62.28±2.6373.55±3.53a觀察組1560.63±2.3679.67±4.13a62.35±2.6281.63±4.25a61.53±2.2680.63±3.95a62.34±2.7582.69±4.37a t 0.0535.9540.0476.4590.0698.5860.0697.249images/BZ_20_472_1758_474_1760.pngP 0.958<0.0010.963<0.0010.945<0.0010.946<0.001
觀察組腦梗死再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腦梗死再發情況比較 [n(%)]
急性腦梗死為臨床多發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該病會引起不同程度神經功能損傷,是造成成人殘疾及死亡的常見原因[8]。因而,對患者閉塞腦血管進行疏通、恢復腦循環對于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受損神經恢復至關重要。現階段,臨床對于此類患者多以藥物保守治療,雖可緩解患者病情,但見效相對較慢,多數患者經治療后亦遺留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語言及肢體活動障礙等,嚴重降低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RI、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Vs、Vm、MMSE、MoCA、GQOLI-74 內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進而提示,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在急性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并同側頸內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中效果更佳,可更為有效地改善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患者神經功能予以保護,提升認知功能,改善生活質量。腦血流動力學是反映此類患者的腦血管能力與腦血流情況的客觀指標,對于評估患者的治療效果意義重大[9]。經治療后,觀察組RI、Vs、Vm 均明顯改善。其原因在于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可及時解除動脈狹窄情況,從而顯著加快患者腦血管血流速度和流量恢復,降低血纖維蛋白原水平與血液黏稠度,進而改善腦血流動力學及局部病變組織的微循環,減輕腦缺血所致的腦水腫,增加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和局部腦氧飽和度,預防神經功能持續性損傷,并能夠促使受損神經修復[10-11]。同時,施以頸動脈支架置入術過后可促使前體蛋白含量減少,有效提高腦內海馬、額葉乙酰膽堿系統水平,繼而顯著增強神經元突觸能力與學習記憶功能,進而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減輕疾病對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12]。頸動脈支架置入術還可有效改善慢性腦低灌注誘發的葡萄糖代謝紊亂與蛋白質形成受阻情況,有效去除自由基和興奮性氨基酸,進而減輕軸突變性和神經元有氧代謝的抑制,最終增加神經信息的傳遞,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恢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腦梗死再發率低于對照組,提示通過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可有效減少腦梗死的再發。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具備療效確切、創傷性小等優點,故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但仍需注意的是,本研究還存在納入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較短等不足,可能會給試驗結果的精準度造成影響。因此,后續臨床還需不斷完善試驗設計,繼續擴大樣本量,并適當延長觀察時間,以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在急性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并同側頸內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旨在為之后診治此類患者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可有效改善急性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合并同側頸內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減輕神經功能損傷,有效促進認知功能恢復,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腦梗死再發率較低,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