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珍 尹 東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重癥肺炎患者存在肺部換氣功能障礙情況,進而出現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等表現,使得機體系統循環異常,甚至還可能出現呼吸衰竭,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不利影響[1]。當前臨床對重癥肺炎患者多開展機械通氣治療,但是由于患者自身咳嗽能力較差,會導致大量黏稠分泌物積聚在遠端支氣管上,無法順利排出,進而影響治療效果[2]。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灌洗技術在臨床上最初是用在塵肺治療中,其能夠清除支氣管炎癥細胞,控制急性感染,提升肺功能[3]。伴隨臨床對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灌洗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其在重癥肺炎治療方面也可發揮良好效果,其能夠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緩解肺部炎癥。但是同樣也發現,單純開展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灌洗技術,對于肺部細小支氣管中黏稠痰液以及痰痂排出效果不佳,因此,還需聯合其他方式開展治療。機械振動排痰通過對背部進行叩擊,有利于粘附在支氣管黏膜表面的黏液或代謝物松動、脫落,同時經細小氣道逐漸轉移至大氣道,方便小氣道內痰液排出[4]。為提升重癥肺炎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擇2021年1月~2022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70 例患者,并對35 例觀察組患者開展纖維支氣管鏡以及機械振動排痰治療,現作出以下介紹。
選擇2021年1月~2022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接收的重癥肺炎患者70 例。選擇隨機數表法分組,常規組35 例,觀察組35 例。觀察組女性15 例,男性20例;年齡40~60 歲,平均年齡(50.30±3.27)歲;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Ⅱ(APACHE-Ⅱ)得分18~26 分,平均得分(22.03±3.05)分;體質量52~63 kg,平均體質量(58.69±2.15)kg。常規組女性16 例,男性19 例;年齡41~59 歲,平均年齡(50.36±3.34)歲;APACHE-Ⅱ得分17~27 分,平均得分(22.06±3.08)分;體質量51~65 kg,平均體質量(58.76±2.18)kg。針對本次研究內一般數據選擇統計學軟件實施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在實施臨床多種檢查項目后,患者均被確診為重癥肺炎[5];②出現不同程度呼吸困難、發熱以及咳嗽等臨床表現;③開展氣管插管以及機械通氣治療。
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②出現咯血癥狀者;③有消化道出血情況者;④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等疾病者;⑤伴有腦血管意外以及顱腦外傷情況者[6];⑥依從性較差,不愿意配合研究者。
全部患者在進入醫院后均使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并且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如維持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營養支持以及擴張支氣管等,并且開展機械通氣治療。在此基礎上,將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應用于常規組患者中,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予以鎮靜鎮痛處理后,將2 mL 鹽酸利多卡因溶液滴在氣管套管中,選擇纖維支氣管鏡,于氣管插管中將纖維支氣管鏡推送到氣管內,依據順序分別對氣管、肺葉、主支氣管以及肺段等實施查看,提前開展胸部影像學檢查,并結合檢查結果明確病變位置,充分抽吸分泌物。使用37℃ 0.9%氯化鈉溶液沖洗病灶處,最終注射抗生素稀釋液并保留。
將纖維支氣管鏡以及機械振動排痰治療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其中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措施同常規組,在開展纖維支氣管鏡灌洗前20 min,使用振動排痰機(生產企業:吉林省日成醫用電子器材有限公司,型號:PTJ-5001C 型),設定儀器工作頻率是15~30 Hz,通過自下而上、自外向內的方式實施排痰,單次振動排痰時間在10~15 min 之間,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開展2~4 次/d。
①比較兩組患者各時期呼吸功能。觀察時間依次是治療前以及治療24 h 后,對比項目是動態順應性、呼吸機呼吸做功以及氧合指數。②比較兩組患者各時期對比各時期每組患者肺功能。觀察時間依次是治療前以及治療2 h 后,對比項目有一秒用力呼吸容積、最大呼氣中期流速以及一氧化碳彌散量。③比較兩組患者各時期炎癥因子水平。觀察時間依次是治療前以及治療24 h 后,對比項目有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以及C 反應蛋白。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治療后咳嗽、發熱等臨床表現消失,血清炎性指標均恢復正常,氧分壓≥80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壓≤50 mm Hg,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肺復張,病灶全部吸收屬于顯效;治療后咳嗽、發熱等臨床表現改善,血清炎性指標水平下降,70 mm Hg<氧分壓<80 mm Hg,50 mm Hg<二氧化碳分壓<70 mm Hg,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肺部分復張,病灶部分吸收屬于有效;未能達到上述標準屬于無效[7]。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⑤比較兩組患者機械通氣、重癥監護室治療和住院時間。
全部數據均以SPSS 22.0 軟件開展計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同組組內治療前動態順應性以及氧合指數均低于治療24 h 后,呼吸機呼吸做功高于治療24 h 后;治療24 h 后,常規組患者動態順應性以及氧合指數均低于觀察組,呼吸機呼吸做功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1 cm H2O≈0.00978 Kpa。
動態順應性(mL/cm H2O)呼吸機呼吸做功(J/L)氧合指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常規組3521.024.7231.976.37*1.160.150.960.10*277.9646.78350.6049.87*觀察組3520.914.6339.036.49*1.150.140.620.08*278.0946.86386.8551.52*t 0.0984.5930.28815.7070.0122.991 P 0.922<0.0010.774<0.0010.9910.004組別例數
同組組內治療前一秒用力呼吸容積、最大呼氣中期流速以及一氧化碳彌散量均低于治療2 h 后,治療2 h 后常規組患者一秒用力呼吸容積、最大呼氣中期流速以及一氧化碳彌散量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同組組內治療前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療24 h 后;治療24 h 后常規組患者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s)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白細胞計數(×109/L)降鈣素原(ug/L)C 反應蛋白(m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常規組3518.101.6812.501.36*28.523.7620.823.70*80.265.6865.315.22*觀察組35 18.211.729.011.01*28.473.7015.123.51*80.205.6338.103.71*t 0.27112.1880.0566.6120.04425.136 P 0.787<0.0010.955<0.0010.965<0.001組別例數
常規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
常規組患者機械通氣、重癥監護室治療和住院時間均長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重癥監護室治療和住院時間比較 (±s,d)

表5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重癥監護室治療和住院時間比較 (±s,d)
組別例數機械通氣重癥監護室治療住院時間常規組359.751.6312.662.2517.691.62觀察組356.801.428.502.0113.021.51 t 8.0738.15712.475<0.001<0.001<0.001 P
重癥肺炎患者通常病情嚴重,并且還會伴有胸痛以及乏力等臨床表現,在開展機械通氣治療后,氣道分泌物排出功能減弱。同時,受到分泌物黏稠以及痰栓等因素影響,使得肺換氣以及通氣功能均有顯著下降。既往臨床通常選擇全身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重癥肺炎,但是局部病灶無法獲得滿意的藥物濃度,降低治療效果。因此,探尋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作為研究關鍵。
針對呼吸道內分泌物進行有效清除,降低患者呼吸道中痰液黏稠度,可使呼吸道阻力下降,進而改善重癥肺炎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情況以及肺通氣功能[8]。伴隨內鏡技術在臨床的應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灌洗技術在重癥肺炎治療中發揮良好效果,其能夠在直視狀態下了解患者氣管管腔阻塞和黏膜病變情況[9]。另外,開展肺泡灌洗能夠發揮濕化效果,對氣道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增強咳嗽反射,有利于患者排出氣道內分泌物[10]。同時,灌洗還能夠清除氣道痰痂以及炎性分泌物,有利于炎癥吸收,改善支氣管和肺泡通氣功能。在完成灌洗后,利用纖維支氣管鏡注射抗生素溶液,能夠使局部病灶藥物濃度升高,強化抗菌作用。但是在臨床長期應用中發現,單純使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仍有部分患者未能獲得滿意效果。考慮是由于纖維支氣管鏡只能作用于淺段支氣管,針對肺內小氣管分泌物以及痰痂清除效果有限。在賀敏等[11]的研究中,其對重癥肺炎患者開展振動排痰治療,治療后患者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以及白細胞水平均有明顯下降,同時氧合指數顯著提升。故而其認為將振動排痰應用在該疾病治療中,能夠獲得良好效果。通過開展本次研究后發現,治療后在動態順應性以及氧合指數方面,觀察組比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呼吸機呼吸做功方面,觀察組比常規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一秒用力呼吸容積、最大呼氣中期流速以及一氧化碳彌散量方面,觀察組比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方面,觀察組比常規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比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機械通氣、重癥監護室治療和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比常規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研究結果開展進一步分析,在使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的基礎上,選擇機械振動排痰,不僅能夠利用振動排痰物理定向叩擊力松弛肺中細小氣道黏液和痰痂,還可將肺中細小氣道內黏液以及痰痂轉移到大氣道內,便于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灌洗,并將其有效排出體外,確保重癥肺炎患者呼吸道通暢,有利于肺泡復張,提升肺功能,促進呼吸功能恢復[12-13]。另外,在實施機械振動排痰后,通過纖維支氣管鏡開展灌洗治療,能夠有效清除病灶內病菌,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發揮重要作用[14]。
綜上所述,將纖維支氣管鏡以及機械振動排痰應用在重癥肺炎治療中,可改善呼吸功能,提升肺功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縮短治療時間,強化治療效果,發揮一定干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