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迦南 邢淑靜 連艷芬
(山東省威海市中心醫院腫瘤科,山東 威海,264400)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占80%[1-2]。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經發展至晚期,喪失根治性手術機會,多通過藥物進行治療[3-4]。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可提供多種治療方案。三線治療是最常用的一類治療方案,適用于處于進展期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過應用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治療達到控制腫瘤病灶生長、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目的[5]。血管生成在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可為腫瘤生長提供充足營養,還可為腫瘤轉移、侵襲提供支持,所以抗血管生成無疑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一般,需聯合其他藥物治療,提升腫瘤控制效果。安羅替尼是我國自主研發上市的小分子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對肝細胞因子受體c-kit 發揮抑制作用,繼而抑制人體腫瘤細胞生長、繁殖、侵襲、遷移。安羅替尼可對多種腫瘤組織血管生長相關因子發揮抑制作用,減少腫瘤病灶組織的血供,縮小腫瘤病灶體積。本研究以2020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70 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安羅替尼聯合化療三線治療的效果,報道內容如下。
回顧分析威海市中心醫院于2020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70 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合治療方案將患者分為化療組、聯合組,每組患者35 例。化療組男23 例,女12 例;年齡44~79 歲,平均年齡(61.62±6.91)歲;臨床分期ⅢB 期15 例,Ⅳ期20 例;體力狀況評分(PS 評分)0 分7 例,1 分28 例;病理類型:腺癌20 例,鱗狀細胞癌15 例;轉移部位:骨轉移3 例,食管轉移6 例,多處轉移26 例。聯合組男22 例,女13 例;年齡43~79 歲,平均年齡(61.36±6.89)歲;臨床分期ⅢB 期10 例,Ⅳ期25 例;PS 評分0 分6 例,1 分29 例;病理類型:腺癌21 例,鱗狀細胞癌14 例;轉移部位:骨轉移有3 例,食管轉移5 例,多處轉移2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威海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國非小細胞肺癌PD-L1 表達檢測臨床病理專家共識》[6]、《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 版)》[7]中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標準;②患者經手術病理性或組織學確診,可提供完整清晰的檢查報告;③患者均有可測量靶病灶;④患者的預計生存時間>3月;⑤患者的肺癌病灶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
排除標準:①患者屬于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②患者有咯血癥狀,且咯血量>50 mL;③患者的凝血檢查與血常規檢查顯示異常;④患者伴有器官功能障礙;⑤患者合并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⑥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系統疾病。
兩組患者確診后,均完成尿常規、血常規、影像學等檢查,結合相關檢查結果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明確患者的治療方案。確定治療方案后,兩組患者均進行12 周的臨床治療。
化療組給予單純化療治療:化療藥物是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生產企業: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85,規格:1.0 g)、注射用順鉑(生產企業: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461,規格:10 mg),吉西他濱靜脈滴注,用藥量是1 000 mg/m2,第1、8 天各用藥一次;順鉑靜脈滴注,3 d用藥總量是75 mg/m2,在第1、2、3 天用藥;3 周是1 個療程,持續用藥4 個療程后評估效果。
聯合組給予安羅替尼聯合化療三線治療:化療方案與化療組相同,另給予鹽酸安羅替尼膠囊(生產企業: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004,規格:12 mg×7粒)口服,12 mg/次,1 次/d,正常情況在早餐前用藥,持續治療2 周,停藥1 周。3 周是1 個療程,持續用藥4 個療程后評估效果。
①用藥效果。完成12 周治療后,判斷患者的用藥效果,完全緩解:肺癌病灶全部消失,淋巴結短直徑明顯減少且<10 mm;部分緩解:肺癌病灶大部分消失,病灶最長直徑的總和有減少,且和基線水平比較減少幅度≥30%;疾病進展:患者病灶最長直徑的總和增加20%或有新病灶出現;疾病穩定:患者病灶情況處于部分緩解和疾病進展之間[8]。用藥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肺癌總例數×100%,疾病獲益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例數/肺癌總例數×100%。
②不良反應。統計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含胃腸道反應、血常規異常、口腔黏膜炎、外周神經毒性、肝腎功能異常五項,統計發生例數并計算百分比,不良反應率=(胃腸道反應+血常規異常+口腔黏膜炎+外周神經毒性+肝腎功能異常)例數/總例數×100%。
③腫瘤標志物。統計患者用藥前、用藥12 周后的角蛋白19 片段抗原21-1(Protein 19 f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胚抗原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25,CA125)、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抽取3 mL空腹靜脈血樣,應用TDZ4-WS 臺式低速離心機對血樣進行離心分離,速度是5 000 r/min,時間是15 min,獲取上層血清,應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完成檢測。
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腫瘤標志物)均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呈正態分布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 檢驗,多時點采用重復測量分析;計數資料(用藥效果、不良反應)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用藥有效率、疾病獲益率大于化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效果比較 [n(%)]
聯合組不良反應率與化療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n(%)]
用藥前,聯合組的CYFRA21-1、CEA、CA125、SCCA、NSE 水平與化療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12 周后,兩組患者的CYFRA21-1、CEA、CA125、SCCA、NSE水平低于用藥前,且聯合組的CYFRA21-1、CEA、CA125、SCCA、NSE 水平低于化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時間組別例數CYFRA21-1(mg/L)CEA(ng/mL)CA125(U/mL)SCCA(ng/mL)NSE(U/mL)用藥前用藥12 周后化療組357.45±1.48130.21±26.49276.58±34.3922.54±7.4340.21±5.87聯合組357.21±1.46128.45±26.46278.34±34.4322.90±7.4840.89±5.90 t 0.6830.2780.2140.2020.483 P 0.4970.7820.8310.8410.630化療組353.68±0.8246.69±9.5380.69±10.4512.67±2.0126.79±2.93聯合組352.20±0.6727.09±6.8751.07±8.985.02±1.6822.05±3.78 t 8.2699.87012.71817.2765.863 P<0.001<0.001<0.001<0.001<0.001
非小細胞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全球范圍內的惡性腫瘤,更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9]。李春姍等[10]的研究表明,與其他惡性腫瘤比較,非小細胞肺癌的病死率明顯更高。為提升非小細胞肺癌的生存率,臨床進行了大量研究,包含早期診斷、根治性手術、藥物化療、靶向治療等。但多數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處于晚期,伴有一種或多種轉移,病情危重,失去根治的機會[11]。對于這一類患者,臨床多給予化療控制病情、緩解癥狀。但劉麗婭等[12]、柯洋等[13]的研究指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化療方案,多數患者無法獲得較好效果,生存率較低。因此,臨床需及時尋求更理想、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盡可能讓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獲益,改善患者的結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晚期患者多伴有轉移,根治性手術無較大意義,所以藥物成為控制病灶增長、緩解癥狀、延長壽命的首選。
安羅替尼屬于新型藥物,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具有抑制腫瘤生長、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等作用[14-15]。宋云等[16]的研究指出,在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三線治療中應用安羅替尼,可延長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生命質量與預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腫瘤病灶生長、轉移期間,腫瘤血管生成為腫瘤微環境維持提供了重要支持。腫瘤細胞會分泌大量促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這些因子可和內皮細胞表面相應受體有效結合,激活信號通路,令血管內皮細胞遷移,生成和正常血管有明顯差別的新生血管[17]。新生血管承擔著為腫瘤細胞提供營養物質、氧氣等重任,可滿足腫瘤細胞生長遷移的需求。所以,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是現今臨床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新方向。安羅替尼具有強大的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功效,且抑制功效遠遠高于舒尼替尼以及索拉非尼等抗血管生成藥物,能夠同時阻斷大量血管生成途徑,減少腫瘤血供、氧供,延緩腫瘤病灶的生長速度[18]。安羅替尼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 中展現出高度選擇性,可選擇性抑制該受體分泌,對正常細胞造成的毒性更輕微,用藥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結果表明,聯合組用藥有效率57.14%、疾病獲益率88.57%大于化療組31.43%、57.14%,聯合組的CYFRA21-1、CEA、CA125、SCCA、NSE 水平低于化療組,聯合組不良反應和化療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無疑表明聯用安羅替尼治療的效果優于單純化療方案。三線治療可有效抑制血管生成,可減少新生血管持續為腫瘤組織提供養分,聯合安羅替尼抗血管生成作用進一步增強,所以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好。腫瘤標志物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典型指標,指標水平高低直接反映著患者是否發生腫瘤、腫瘤病情嚴重程度,患者經治療后指標水平發生良性變化,無疑反映臨床治療有效,也可間接評估患者的病情轉歸情況。不良反應是評價治療安全性的有效指標,但安羅替尼與化療藥物聯合后,可互相作用,減少部分藥物毒性作用,故患者聯合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并未升高。
綜上所述,對于進展期狀態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及時給予安羅替尼聯合化療三線治療,可有效控制腫瘤病灶生長繁殖,改善腫瘤標志物水平,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