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婧
(赤峰市醫院靜配中心,內蒙古 赤峰,024000)
作為醫院重要部門,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PIVAS)主要負責全靜脈營養、抗生素以及細胞毒性藥物等各類藥物的混合調配,在藥學監護下對各個病區分散的靜脈滴注藥物進行集中調配、混合、分發,從而為患者疾病治療提供相關藥學服務,滿足臨床治療需求,保障用藥安全性[1-2]。傳統PIVAS管理多由各科室、病區自行負責,調配差錯率高,且工作強度大,存在潛在的護理安全風險,一旦出現感染事件將會導致院內交叉感染,降低藥效,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風險管理模式,轉變傳統的供給型調配為服務型調配,評估工作中各類風險,以保障護理安全及護理質量。PIVAS 擁有明顯的質量管控和技術應用優勢,加強風險管理可避免危害藥品對護士和病區環境的污染,有效預防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大大減輕護士工作負荷。通過標準化和規范化工作流程,減少用藥錯誤發生,提升調配質量管控能力,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增效減耗。為探究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對赤峰市醫院靜配中心4 位藥師、14 名護理人員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選取赤峰市醫院靜配中心4 位藥師、14 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將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實施風險管理的階段作為對照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實施風險管理措施的階段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 名,女15 名;年齡23~54 歲,平均年齡(44.19±6.32)歲;體質量43~83 kg,平均體質量(63.28±5.68)kg;工作年限5~26年,平均工作年限(12.49±2.36)年;受教育程度:大專8 名,本科7 名,研究生3 名。所有參與研究的工作人員對研究目的、流程表示了解,加入研究均屬自愿。本研究申請得到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入組對象均來源于PIVAS;②年齡≥20 歲,持有專業資格證書;③工作年限≥5年;④交流無障礙,可配合研究;⑤研究期間崗位穩定,無變動。
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嚴重受損;②研究期間離崗、離職者;③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④中途自愿退出者;⑤實習護士。
對照組:按照常規管理流程執行各項工作,嚴格按照靜脈用藥集中調配的相關制度及要求進行操作,認真核對藥物名稱與使用劑量,遵照醫囑,保障合理調配、安全用藥。
觀察組:在PIVAS 工作中引入護理安全風險管理,具體如下:①組建風險管理小組。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藥師及藥劑科護理人員組建質控小組,由主管護師作為小組組長,明確小組各成員職責,定期進行小組培訓,掌握PIVAS 質量控制細節,并嚴格落實,與藥師配合完成各項藥品管理工作,加強對各類儀器的維護與保養,監測儀器設備運行狀況。檢查PIVAS 工作的消毒隔離執行情況。②崗前培訓。所有新調入PIVAS 的工作人員在上崗前均應實施一對一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能夠進行單獨調配。護理人員每月至少進行1 次業務知識及技能學習,加強職業危害、藥理知識及自我防護等培訓教育,檢查手衛生落實情況,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按照要求穿戴防護用品。強化職業防護意識,不得徒手分離針頭,在處理安瓿瓶類藥品時應用紗布包裹后折斷,當發生銳器損傷應及時上報,并正確處理。每半年對工作人員進行1 次健康體檢,包括傳染四項、血常規、胸片等,一方面防止傳染性疾病的影響,另一方面及時發現細胞毒性藥物和消毒劑對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的影響。③心理干預。加強對工作人員的人文關懷,關注心理狀態及情緒變化,主動詢問護理人員的需求,定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或設立心理咨詢處,幫助工作人員解決心理問題。減輕工作人員壓力,每進行2 h 調配工作可出倉休息15 min,補充能量、活動四肢,舒緩壓力。定期組織拓展訓練及郊游等活動,放松身心,提升團隊凝聚力。建立激勵機制,將工作人員薪資與調配質量、數量掛鉤,表現優秀者予以獎勵,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實施彈性排班制度,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減輕工作壓力。④環境管理。限制PIVAS人流量及物流量,非科室工作人員不得隨意進出。將潔凈區與輔助工作區分開,保持壓差梯度,配置新風系統,確保室內有新風送入。結合調配工作量,動態調整進入PIVAS 的人員數量。進入潔凈區之后應確保工作一次性完成,盡可能減少走動,保持潔凈區密封。⑤加強中心環節質量控制。藥品調配工作應做好質量控制,對于普通藥品避免采用交叉調配的方法,若需要在同一載體加入多種藥品,應按照說明書、結合藥品性質調配,若操作期間出現異常應暫停,向上級匯報,消除疑慮后再進行調配。臨時醫囑應在病房護士執行后進行提交,無需統一安排在同一時間,藥師控制好輸液速度,每批排藥量內科患者應在200 mL 以上,外科在300 mL 以上。退藥醫囑應在臨時醫囑處理前完成,有特殊時間要求的藥物或腸外營養液輸注,應在備注欄對批次進行注明,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擔,避免特殊時間段藥物調配差錯引起的安全隱患。對于調配差錯應及時整改,藥品擺放應分批次、按效期擺放,遵循近期先用原則。存在破損、泄漏的藥品及時上報,若藥品無標簽不得參與調配。特殊靜脈用藥應做好安全標記,若藥品為非整支應用,應標記好下劃線,混合配置藥液應按量配置,并蓋章確認;對于青霉素類、化療類藥品,應在標簽上蓋章,在指定的生物安全柜內完成靜脈用藥的配置,在避光條件下在藥物標簽上蓋章。嚴格控制微粒污染,把控藥品質量安全,改進加藥方式,盡可能減少瓶塞穿刺次數,控制加藥種類。嚴格按照流程執行各項操作,掌握細胞毒藥物溢出的處理方法,降低職業風險。
隨訪并調查兩組調配差錯發生情況,比較兩組護理安全質量評分、工作人員考核成績,調查工作人員滿意度。①護理安全質量評估采用赤峰市醫院自擬問卷,主要涵蓋消毒隔離、調配操作、醫囑審核、打包發放四個方面,采用0~10 分評分法,高分值表示更好的護理質量。②工作人員考核主要涉及到專業知識、操作能力、綜合素質,采用百分制評分法。③滿意度采用赤峰市醫院自擬問卷,采用1~5 分賦分方法對20個問題進行賦分,滿分100 分,≥80 分為十分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60 分為不滿意三個級別。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0 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調配差錯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調配差錯發生情況比較 [n(%)]
觀察組各項護理安全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安全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護理安全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消毒隔離調配操作醫囑審核打包發放觀察組189.30±0.24 9.02±0.17 9.52±0.25 9.24±0.32對照組187.74±0.21 7.31±0.36 8.14±0.16 8.21±0.25 t 20.75418.22319.72610.761 P<0.001<0.001<0.001<0.001
觀察組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操作能力及綜合素質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工作人員考核成績比較 (±s,分)

表3 兩組工作人員考核成績比較 (±s,分)
組別例數專業知識操作能力綜合素質觀察組1893.29±5.3294.03±4.7492.04±4.67對照組1886.53±6.0387.24±4.3283.48±5.63 t 3.5674.4924.965 P 0.001<0.001<0.001
觀察組對風險管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對風險管理滿意度比較 [n(%)]
PIVAS 工作流程繁瑣、藥物類型多,其護理質量與患者用藥安全息息相關,且影響工作人員身心健康,如何合理進行調配、降低調配差錯發生率是醫療機構關注的重點話題[4-6]。作為臨床常見治療途徑,靜脈用藥作用速度快,較口服用藥更為直接,在臨床應用廣泛。PIVAS 負責醫院靜脈用藥的調配,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用藥安全及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積極做好護理風險評估,加強風險控制,是降低調配差錯、保障藥物質量的有效途徑[7-9]。
近年來,PIVAS 規模不斷擴大,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工作量增加,存在較高的審方出錯、排藥錯誤等風險,輕則會對患者用藥安全產生影響,重則會引起醫療事故的發生,因此應提升PIVAS 工作人員護理安全意識,積極進行風險管理,降低調配差錯發生率,保障用藥安全[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調配差錯發生率較對照組低,提示該管理辦法能夠減少調配差錯的發生。PIVAS 工作量大,對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有著較高的要求,若上崗前培訓工作未落實到位,護理人員及藥師對PIVAS 規章制度不了解、操作不標準,將直接影響藥品調配的安全性[11]。通過對工作人員的崗前培訓,能夠強化其自我防護意識,增強對職業危害的認識,從而遵照規章制度規范化操作,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藥劑與護理是PIVAS 的兩個重要層面,兩者密切相關,工作人員應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要做到相互督促、提醒,將調配差錯扼殺在搖籃狀態[12-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及綜合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風險管理在提升工作人員考核成績方面的作用。護士與藥師負性心理、工作壓力大是導致調配差錯的主要因素,情緒不穩定會影響工作人員的專注力,進而影響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15-16]。因此應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心理疏導與干預,通過彈性排班、激勵措施、人力資源優化等緩解工作壓力,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疏導工作人員負性情緒,從而使其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減少調配差錯[17-19]。在環境方面,應在PIVAS 工作范圍構建無菌環境,堅持無菌操作的原則,控制人員流動。由于PIVAS 有風機、生物安全柜等裝置,在工作時產生的噪音比較大,照明產生的光源污染、消毒劑都對護士產生影響,從而導致護理安全風險[20]。因此應做好環境管理,以保障工作人員安全,降低風險。PIVAS 護理安全體現在各個細節,應加強質量管控,消除潛在的風險因素,實施規范化操作,認真落實貼簽、擺藥、調配、核對等每一個環節,優化改進流程中的不合理緩解,降低調配差錯。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護理安全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工作人員滿意度較對照組高,體現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的護理安全與患者用藥安全及工作人員身心健康密切相關,通過風險管理措施能夠減少調配差錯,提升護理安全質量及工作人員素質,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