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忠艷 渠娟娟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高壓氧治療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腦外傷在臨床中為創傷性疾病,具體指頭部遭受外界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的顱腦損傷現象,極易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頭部受到劇烈外力作用后,昏迷超過6 h 或是出現二次昏迷稱為重型腦外傷,此種情況對患者影響更大,可嚴重損害患者腦部神經功能,如果出現失血、水腫,甚至會造成腦疝、失憶或腦部永久性功能障礙等嚴重后果。目前隨著交通事故數量的攀升,重型腦外傷患者數量不斷增加,為了能夠降低腦外傷對患者的影響,降低致殘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臨床中嘗試利用高壓氧對重型腦外傷患者進行治療,目的是能夠迅速控制顱內壓,從而改善腦組織血氧供應,降低腦水腫程度,為腦細胞修復奠定良好基礎[1]。高壓氧治療在輔助護理措施方面要求較高,一方面要保證治療效果,另一方面還要提升治療安全性。常規護理模式規范度理想,但是在護理主動性和有效性上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從全局角度制訂切實有效的護理措施,將提升各個階段護理針對性的全程護理干預應用到接受高壓氧治療的重型腦外傷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0 例重型腦外傷并接受高壓氧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26~53 歲,平均年齡(38.65±2.84)歲;手術后(10.64±1.03)d 接受高壓氧治療。觀察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齡24~54 歲,平均年齡(37.15±2.36)歲;手術后(10.75±1.12)d 接受高壓氧治療。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充分了解研究相關內容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因外傷導致腦外傷者;②經臨床綜合檢查并接受影像學檢查后確定為重型腦外傷;③GCS 為3~12分者。
排除標準:①臟器功能嚴重異常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同時合并骨折或其他臟器損傷者;④高壓氧治療禁忌者;⑤入組前存在有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
患者入院后接受全面檢查和專業評估,根據結果制訂常規治療方案,具備手術指征者及時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疾病情況合理選擇綜合治療方案,具體為頭部降溫、止血、預防并控制感染、降低顱內壓、給予腦神經營養類藥物或糖皮質激素、必要營養支持等。病情得到穩定控制后,相關科室醫生進行會診,判斷是否存在高壓氧治療禁忌證,確認無誤后擇期接受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治療方法:使用設備為大型醫用空氣加壓氧艙,治療過程中將壓力保持在0.2 MPa。特殊患者及病情危重者,前3 d 可適當降低治療壓力,保持在0.15~0.18 MPa。治療時,加壓20 min,穩定給氧時間控制在30 min,暫停10 min 后再吸氧30 min,減壓時間控制在20~30 min,總體治療時間維持在11 min。連續治療10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0 d,本周期治療完成后休息7~10 d,再開展下個周期治療。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為治療前和清醒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和指導,告知接受高壓氧治療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并詳細說明注意事項;治療前確認設備可用,關艙前再次確認注意事項,要求患者試戴面罩并試吸,發現異常后及時解決;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治療,合理調整壓力,保證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治療后密切觀察患者疾病改善情況以及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及時將情況匯報給醫師。
觀察組則實施全程護理干預。①全面匯總患者病歷資料,了解其生命體征情況。鼻飼患者需要在入艙前2 h 完成鼻飼。細致檢查直觀情況,注意調整置管高度和位置,避免引流速度過快導致顱內壓力異常降低。②進艙治療之前,需要根據患者情況及需要,準備好必須物品,危重患者在首次治療時,需要床旁接診,再次進行疾病情況和生命體征評估,帶有氣囊的套管,注意排空內部0.9%氯化鈉溶液,避免加壓時導致破裂?;颊咿D運及入艙后,上半身利用軟墊固定,與床之間保持15 °~30 °的夾角,確保顱內靜脈回流,改善腦水腫情況,同時還可以預防誤吸。③高壓氧艙內需要備齊物品,并進行規范消毒,避免引發感染,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擇面罩或氣管套管型號,根據需要提前準備好治療使用物品和搶救物品。④進艙前進行必要健康宣教,特別是針對陪艙治療家屬,告知其治療流程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及問題,給予必要心理疏導,緩解其緊張等不良情緒。說明嚴禁攜帶的物品,并保證患者或家屬掌握艙內合理調整咽鼓管壓力的方法。針對昏迷患者,需要首先接受骨膜穿刺,避免治療過程中造成中耳氣壓損傷。⑤危重癥患者需要合理調整治療壓力,使其能夠保持良好耐受度。加壓過程中,艙內人員需要持續調整中耳內外壓力,使其保持平衡,主要動作為敞口吞咽、捏著鼻子嘴巴鼓氣等?;杳曰颊咝枰o助完成被動吞咽動作,如果發現患者有痛苦表情,需要暫停加壓并對壓力進行合理調整。要求面部和面罩良好貼合,輔助完成吸氧,密切關注患者情況,如果有痛苦反饋需要暫停加壓,并適當降壓。治療完成后,摘掉面罩,實現自主呼吸。治療時注意患者保暖。
兩組均接受高壓氧治療,4 周后評價干預效果。
①護理干預有效性:高壓氧+護理干預后,評價患者疾病改善效果,具體標準為:優:治療完成后,患者恢復清醒神志,疾病相關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或是基本全部消失,不存在認知障礙、語言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等功能缺損,生活自理能力理想;良:治療完成后,患者恢復清醒神志,疾病相關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改善,存在一定程度功能缺損,但是未對正常生活產生明顯影響,基本能夠實現生活自理;可:治療完成后,患者疾病相關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存在較為明顯的功能缺損,日常生活需要在他人輔助下方可順利完成;差:未達到以上標準。干預有效性=(優+良+可)例數/總例數×100%。
②昏迷指數:評價工具為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GCS)[2],以肢體運動情況以及語言和睜眼反應作為評價標準,總計分值為15 分,評分在13~14 分提示輕度昏迷,評分在9~12 分提示中度昏迷,評分在3~8 分提示重度昏迷。
③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生存質量評價工具為WHO 生存質量評定量表(中文版)[3],主要包括4 個領域,分數為26~130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高。生活能力評分評定標準為巴氏量表,主要項目為穿衣能力、走動能力、進食能力等10 項,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能力恢復越理想。
④護理滿意度:出院前,發放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價量表(信效度>0.87),評價患者對輔助護理措施滿意度,總分值為100 分。分值<60 分提示不滿意,60~80 分提示較為滿意,>80 分提示滿意,依據上述標準計算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較為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9.00 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干預有效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有效性比較 [n(%)]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GC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昏迷指數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昏迷指數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GCS 評分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306.53±0.6714.05±0.32*對照組306.67±0.5413.85±0.27*t 0.8912.616 P 0.3770.011組別例數
干預前,兩組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提升,且觀察組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和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和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干預前干預后生存質量評分生活能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生活能力評分觀察組 3045.02±4.02 38.02±5.49 88.03±12.01* 65.14±4.48*對照組 3044.78±3.79 37.46±4.79 72.49±7.94* 61.96±4.12*t 0.2380.4215.9122.862 P 0.8130.6750.0010.006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相關研究結果證實,重型腦外傷屬于一種具有極為復雜病理變化的損傷,腦部受到創傷后,會引發能量代謝及微循環障礙,自由基會受到攻擊,致使腦細胞凋亡,此種狀態下,腦組織會發生變形甚至壞死,致使組織發生腫脹,神經細胞受損,進而導致腦組織嚴重缺氧[4]。還有研究結果證實,人體腦組織的耗氧量約為人體總耗氧需求的1/4,人體腦組織極易發生缺氧,腦外傷特別是重型腦外傷患者受到創傷后,可能會形成永久性的功能障礙,導致患者喪失自主行動能力、意識和語言功能[5]。腦外傷患者接受手術或綜合保守治療,疾病得到穩定控制后,最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改善腦細胞氧供,這是降低患者殘疾率、恢復正常生活能力的關鍵[6]。高壓氧治療是現階段臨床中一種新型、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相關研究表明,高壓氧治療能夠利用高壓形式將氧氣注入人體內,從而有效改善機體內的血氧分壓狀況,提升體內血氧含量和氧彌散,有效緩解和改善患者機體缺氧特別是大腦缺氧狀況,有助于恢復患者腦細胞線粒體酶的活性,使腦細胞能夠盡快修復損傷,恢復正常代謝[7-8]。此外,腦組織缺氧后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高壓氧有利于抑制此項活動,且能夠盡量減少消耗內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劑SOD,可有效控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從而降低因為缺血導致的腦細胞損傷,實現保護神經細胞的目的,可有效降低致殘率,使患者盡量恢復自主生活能力。臨床大量實踐結果證實,重型腦外傷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盡早接受高壓氧治療,對其預后改善具有積極作用[9]。
對臨床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認為高壓氧治療的同時,實施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提升治療安全性,保證患者安全,進而保證治療效果。常規護理模式臨床應用廣泛,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從科室管理規定,完成各項護理服務措施[10]。常規護理模式缺點在于無法有效提升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因此工作會存在一定不足。全程護理干預措施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和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其優勢在于,護理工作將患者作為中心,重視滿足其各個層面的需求,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11]。本研究將全程護理干預應用于重型腦外傷患者實施高壓氧治療護理工作中,制訂切實有效的護理方案,提升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治療前進行全面評估和分析,判斷工作重點,進艙后通過開展心理干預、宣教、指導和必要檢查,保證艙內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結果證實,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疾病改善效果更為理想,治療后GCS 評分顯著提升,其生活活動能力有了明顯改善,生存質量評分大幅度提升,護理滿意度較高,提示全程護理模式具有顯著的臨床護理優勢,與李亞斌等[12]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重型腦外傷患者應用高壓氧進行治療的同時,輔以全程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升疾病康復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和生活質量,總體效果理想,患者滿意度高,值得借鑒運用??紤]到本研究納入對象及研究時間有限,會對研究結論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后期條件成熟可納入更多病例開展研究,以期獲得更為準確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