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玲
(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民醫院門診手術室,山東 德州,253500)
由于手術的過程需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嚴重程度在其相應部位切開對應大小的創口,所以患者極易在術中或術后出現獲得性感染,對患者護理滿意程度以及順應性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在手術環節的管理過程中應主要對手術室環境、手術設施以及護理干預方案進行管理以達到改善護理質量、深化護理內涵的目的。常見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方案多見于規章制度引導下的對常態化設施設備的管理的監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手術室細節管理進而導致患者的滿意度以及順應度的降低,甚至造成了護理惡性事件頻發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續護理以及治療等措施的難度[2]。因此,針對該現象應及時對手術室護理干預方案進行修改以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本研究對手術室護理的不同方案對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進行了簡要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民醫院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拋硬幣法均勻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21~69 歲,平均年齡(45.55±5.25)歲;手術類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5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8 例,腹腔鏡子宮切除術9 例,甲狀腺葉切除術8 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24~71 歲,平均年齡(45.95±5.27)歲;手術類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6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7 例,腹腔鏡子宮切除術11 例,甲狀腺葉切除術6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本研究所納入患者均對研究內容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病案完整,且基礎信息清晰;②患者病案基礎信息真實性較高,可追溯;③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患有或既往患有重大精神疾病、存在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②出現慢性病危象的患者;③患有烈性傳染病的患者。
兩組患者的護理人員均采用同一組護理管理團隊進行護理管理,并根據科室以及崗位進行均勻分配,共21 名護理管理人員,其中3 名護士長、3 名護師和15 名護士,年齡22~45 歲,平均年齡(33.59±5.77)歲;工作年限2~15年,平均工作年限(8.85±2.67)年。
對照組應用常態化護理干預措施,對手術室內的器械準備、消毒措施以及基礎設施是否完好等情況進行檢查,針對出現缺損的醫療器械進行及時補充與充分消毒。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對室內溫度、濕度進行把控并于術前實施除菌處理,保證患者在良好的濕度與適宜的溫度環境(即溫度為20~26℃;室內濕度30%~60%)中開展手術,同時協助主刀醫師進行患者體位的更改。密切關注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堵塞情況,同時及時協助患者進行吸氧。當患者呼吸道中存在大量痰液時,及時協助患者吸痰。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實施相應的用藥、飲食、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導并叮囑患者嚴格按照術后注意事項進行日常活動。對于行動能力較差的患者實施被動運動協助其翻身,預防出現壓瘡以及深靜脈血栓。通過適當吊高患者下肢改變其血液流動進而避免患者出現下肢腫脹、發紺、疼痛、接觸痛以及深靜脈血運障礙的現象。對患者手術切口部位定期的消毒與處理,避免發生獲得性感染。
研究組以針對性護理理念為指導實施護理干預方案。①建立護理干預小組。護理干預小組以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護理小組組長,實施崗位專人責任制度,即崗位職責落實到對應的責任護士,便于手術室內項目的管理以及后續追責。按照劃分好的責任區進行醫療設備完整程度、使用性能的檢查,同時對手術室內器械的消毒的合格率進行定期檢驗。將整理好的手術物品進行分區擺放并使用干凈的容器進行存儲。將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進行分別儲存,同時將注射器與留置針、穿刺針等尖銳物品用保護套集中放置。②建立手術室內的針對性護理干預管理辦法。在原有的護理干預管理辦法基礎上制訂針對性管理辦法。在術前結合手術特性對患者的手術高級風險因素進行調查并實施針對性風險預防措施。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職業培訓,使其嚴格遵守針對性護理干預的管理辦法同時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在手術期間對患者的心理波動進行關注。③術后護理干預。在手術結束后的第一時間內與麻醉師進行溝通,使用無菌紗布蘸取少量溫水對術中迸濺的血跡進行擦拭,協助患者進行穿衣等,在轉入病房前對其進行保暖。同時在轉移期間協助采取適當的體位以免造成傷口撕裂或獲得性感染等,造成后續干預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并發癥,影響生活質量。④針對患者血壓升高現象進行針對性護理。于患者實施手術前進行高血壓病史調查,在患者了解手術過程的同時在責任醫師的指導下適當允許患者服用降壓藥。針對實施氣管插管聯合麻醉的患者進行氣管內壁與咽喉部的充分麻醉,避免麻醉藥物的使用引起患者進入麻醉狀態后導致其換氣不足引起的二氧化碳積累造成的血壓升高現象。同時于患者術前進行血壓計、氧氣吸入設備、氣管導管、動態心電監護儀的準備。若患者有低壓指征,應及時進行吸氧并實施快速輸液。
①觀察護理人員工作質量評分結果并進行比較:對護理工作環境、儀器設施管理、藥物管理、著裝管理、護理文書書寫以及消毒隔離措施的改善水平進行數據比較。根據科室以及護理現狀擬定針對性護理工作質量評分表,經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民醫院專家組內統一討論后進行相應的評分,評分采取百分制,評分與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呈正相關。
②患者對護理過程及結果的滿意度比較:根據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民醫院制訂針對性滿意度自擬問卷,共設20 個項目,以最終得分為最終指標(百分制)。將患者的滿意程度劃分為不滿意(<60 分)、一般滿意(60~80 分)、十分滿意(81~100 分),計算滿意度。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③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主要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評分進行比較,對護理前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共8 個方面指標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分統計。采取百分制,其生活質量與分值呈正相關。SF-36 量表采用5 級評分標準,1~5 分分別對應生活質量由高到低,其積分總分<60 分記作生活質量較差,61~80 分記作生活質量良好,81~100 分記作生活質量優良[1]。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護理環境管理、儀器設施管理、藥物管理、著裝管理、安全管理及護理文書書寫、消毒隔離措施、護理技能等項目的評分改善水平以及護理綜合評分的改善水平較對照組有大幅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表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表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護理工作環境儀器設施管理藥物管理著裝管理護理文書書寫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 4050.25±5.71 76.65±4.97* 51.41±5.69 77.57±4.78* 51.89±2.17 89.85±5.42* 50.99±4.81 89.95±5.24* 50.57±5.18 85.65±4.89*對照組 4050.24±4.78 65.42±4.95* 51.43±5.71 60.17±5.28* 51.91±2.24 75.13±6.28* 51.19±4.24 71.71±5.13* 50.59±5.24 71.70±5.19*t 0.00810.1250.01515.4510.04011.2220.19715.7310.01712.372 P 0.993<0.0010.987<0.0010.967<0.0010.844<0.0010.986<0.001
續表1 兩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表評分比較 (±s,分)

續表1 兩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表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消毒隔離措施安全管理護理技能綜合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4059.98±5.2788.81±6.23*55.59±5.7789.47±6.23*52.69±2.7879.87±4.37*57.79±5.1581.17±4.79*對照組4060.04±5.2875.47±6.25*55.01±5.8965.43±6.29*52.64±2.3766.41±4.31*58.11±5.1766.45±5.15*t 0.0509.5370.44417.1730.08613.8690.27712.782 P 0.959<0.0010.657<0.0010.931<0.0010.782<0.001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 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F-36 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4051.25±5.2971.15±4.97*50.41±5.0965.58±4.79*48.89±2.1868.85±6.21*48.95±4.2581.93±5.28*對照組4051.13±4.2564.23±4.95*50.43±5.1654.13±5.26*47.96±2.3251.16±6.30*48.05±4.1365.72±4.31*t 0.1116.2390.01710.1791.84712.6470.96015.041 P 0.911<0.0010.986<0.0010.068<0.0010.339<.001
續表3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 (±s,分)

續表3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精力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4051.47±5.3785.65±4.89*51.33±5.2481.85±6.35*41.57±2.2970.15±6.27*41.23±4.1870.15±2.97*對照組4051.49±5.3961.47±5.13*51.31±5.2564.46±6.31*41.16±4.8564.13±2.45*41.93±4.3562.23±2.95*t 0.01621.5770.01712.2850.4835.6550.73311.965 P 0.986<0.0010.986<0.0010.630<0.0010.465<0.001
手術室是醫療單位體系中為患者提供手術及搶救等挽救患者生命的主要場所,是醫療單位中對管理以及技術要求極高的重要部門[2-3]。因此,在手術室的管理辦法中實施相應的護理管理干預方案在醫患間均存在重要意義[4-5]。
常規管理辦法中手術室內設備、常用器械以及藥物的準備和相應設施的消毒,有護理管理針對性低的現象[6-7]。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在手術中的心理產生了變化進而導致其順應性降低,最終導致患者的滿意度降低,對醫療單位形象的樹立以及醫患關系均形成消極影響[8-9]。常態化手術室護理干預關注手術室內環境、消毒情況,而缺少從患者角度出發的考量,進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以及預后恢復效果[10-11]。本研究中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從手術室的護理管理辦法、器械管理辦法入手結合患者特性進行針對性干預,在保證手術能夠順利進行的同時改善患者的情緒,對其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達到改善護理質量的目的[12-13]。由于手術室內的操作要求極高,所以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將護理環節中的步驟細化,對于結構復雜的手術室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因手術前準備不當造成的術中及術后患者出現獲得性感染的現象,同時對行局部麻醉、有清醒意識的患者及時進行了心理干預,對患者情緒的調節具有積極意義。由于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改善,所以其后續的護理順應性以及滿意度均得到正向改善,對深化護理內涵與樹立醫療單位的形象具有積極意義[14]。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針對性手術室護理干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高于對照組未經針對性手術室護理患者的60%。并且,由于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工作環境、儀器設施管理、藥物管理、著裝管理、護理文書書寫以及消毒隔離措施的改善水平顯著提高,所以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也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該護理干預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將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運用在手術室的護理管理中,能在改善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同時有效提高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因此可以進行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