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蘭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腎內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尿毒癥是慢性腎衰竭患者病情進展至終末期的表現,患者的典型癥狀為肢體水腫、食欲下降以及身體疲乏等。患者的腎功能嚴重喪失,引起水、電解質失衡,內分泌功能失調,同時代謝終末產物等在機體中不斷潴留,使患者產生相關癥狀及體征表現,如腹瀉、納差、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等,隨病情進展還可能誘發感染、高鉀血癥等并發癥,甚至誘發臟器功能性障礙,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手段包括透析治療和腎移植治療,然而腎移植治療的腎源有限,并且可能出現腎臟排斥,因此其臨床應用受限。目前,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高通量血液透析的高通量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夠更好地清除毒素物質,改善機體營養狀況以及預防腎性骨病、心血管并發癥等,本研究將探究對尿毒癥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療價值。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220 例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10 例。觀察組男60 例,女50 例;年齡43~78 歲,平均年齡(59.80±2.50)歲;體質量指數(BMI)16.80~27.50 kg/m2,平均BMI(22.80±1.60)kg/m2;病程1~6年,平均病程(2.50±0.40)年。對照組男59 例,女51 例;年齡42~79 歲,平均年齡(59.70±2.60)歲;BMI 16.50~27.60 kg/m2,平均BMI(22.90±1.50)kg/m2;病程1~5.5年,平均病程(2.60±0.3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邔χ委煼桨钢橥猓栽负炇鹬橥鈺?。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內科學》[2]對于尿毒癥的判定準則;②維持性血液透析≥12 個月者;③意識狀態清晰者;④相關資料齊備者;⑤年齡18~80 歲;
排除標準:①具有重度出血傾向表現者;②確診呼吸衰竭者;③確診肝癌、肺癌等惡性腫瘤者;④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變者;⑤具有肝臟、肺臟、心臟等臟器功能病變者(心臟代償性增大除外);⑥合并低血壓者;⑦確診各類急慢性感染疾病者;⑧確診各類精神疾病者;⑨無法配合完成規范化治療或研究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血液透析治療。準備SUREFLUX 血液透析器,參數如下:超濾系數12 mL/h,膜面積1.5 m2,以碳酸氫鹽作為患者的透析液,血液透析期間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300 mL/min,3 次/周,4 h/次,以標準內瘺穿刺作為患者的血管通路,給予低分子肝素實施抗凝治療,并于透析結束前30 min 停用肝素抗凝。
觀察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應用FX80 透析器,參數如下:超濾系數59 mL/h,膜面積1.8 m2,患者的血流量控制250~300 mL/min,透析液流量通常為800 mL/min,治療期間透析膜表面積1.3 m2,4 h/次,3 次/周。
兩組患者均治療4 周。
①測定兩組患者血清生化指標。治療前、治療后,需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測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甲狀旁腺素(iPTH)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指標。②測定患者血清微炎癥狀態指標。抽取治療前、治療后清晨空腹靜脈血,測定C 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指標。③測定患者血清營養指標。抽取治療前、治療后清晨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白蛋白(ALB)和總蛋白(TP)以及血紅蛋白(Hb)指標。④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癥狀體征表現顯著改善,同時SCr、清蛋白等血清學指標改善≥40%;有效:患者的癥狀體征緩解,實驗室指標改善20%~39%;無效:病情無明顯變化或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⑤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頭痛頭暈、低血壓、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率=(頭痛頭暈+低血壓+惡心嘔吐+皮膚瘙癢)例數/總例數×100%。⑥比較兩組患者的鈣、磷代謝情況。抽取治療前、治療后清晨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鈣、磷水平。
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血清BUN、SCr、iPTH、β2-MG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BUN、SCr、iPTH、β2-MG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BUN、SCr、iPTH、β2-MG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s)
組別例數BUN(mmol/L)SCr(umol/L)iPTH(pg/mL)β2-MG(ug/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11038.96±7.758.26±2.06846.95±13.62 350.62±13.16 816.59±52.62 506.26±23.6214.22±2.697.16±1.62對照組11038.97±7.7312.63±3.15847.19±13.59 388.19±16.35 815.79±53.62 706.35±32.6914.23±2.6811.18±2.06 t 0.010 12.1770.13118.7740.11252.0340.02816.088 P 0.992 <0.0010.896<0.0010.911 <0.0010.978<0.001
治療前,兩組血清CRP、PCT、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RP、PCT、TNF-α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CRP、PCT、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微炎癥狀態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微炎癥狀態指標比較 (±s)
組別例數CRP(mg/L)PCT(ng/mL)TNF-α(u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11018.96±4.355.26±1.060.62±0.180.31±0.107.09±1.161.83±0.52對照組11018.97±4.337.98±2.360.63±0.170.59±0.137.11±1.153.36±0.92 t 0.017 11.0270.42417.9050.12815.184 P 0.986 <0.0010.672<0.0010.898<0.001
治療前,兩組血清ALB、TP、Hb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ALB、TP、Hb 水平均較治療前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ALB、TP、Hb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營養指標比較 (±s,g/L)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營養指標比較 (±s,g/L)
?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27%高于對照組的86.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觀察組不良反應率4.55%低于對照組的1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
治療前,兩組鈣、磷代謝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鈣均高于治療前、血清磷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血清鈣高于對照組、血清磷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鈣、磷代謝情況比較 (±s,mmol/L)

表6 兩組鈣、磷代謝情況比較 (±s,mmol/L)
組別例數鈣磷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1101.08±0.62 2.28±0.63 2.16±0.14 1.71±0.11對照組1101.09±0.61 1.32±0.62 2.15±0.15 2.00±0.20 t 0.12111.3910.51113.325 P 0.904<0.0010.610<0.001
現階段對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手段主要為血液凈化技術,如低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等[3-4]。血液透析借助半透膜原理,利用對流以及擴散等一系列方式將機體當中殘留的毒素物質進行排出體外,從而糾正患者的機體酸堿平衡以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凈化血液[5-6]。
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過程中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高通量血液透析的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國內研究顯示[7]高通量血液透析應用于尿毒癥的治療中,總有效率可達95.62%,這與本研究結果類似。分析原因在于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應用過程中借助高分子合成聚合物作為透析材料能夠提升血液透析質量,如膜孔徑進一步增大,并且進一步增加了吸附方式、彌散方式以及對流方式等,有利于實現對不同類型分子溶質的充分清除能力,所以可更好地提升血液透析效果[8]。
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生化指標的改善情況好于對照組,如治療后血清BUN、SCr、iPTH、β2-MG 水平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陸偉鋒等[9]結果類似,試驗組患者的血清BUN、SCr 水平在治療后低于同期對照組。原因在于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夠清除機體當中的大分子毒物以及中分子毒物,有利于避免中大分子毒物殘留,可更有效的改善血清生化指標。
尿毒癥患者存在鈣、磷代謝障礙。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血清鈣高于對照組、血清磷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肖蕓[10]結果顯示,應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A 組患者治療后鈣、磷代謝改善效果好于應有常規血液透析的B 組患者。原因在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腎臟內環境,增強毒素清除能力。特別是高通量血液透析膜可對中大分子物質進行充分有效地吸附及彌散,其生物相容性提升,所以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鈣、磷代謝情況。
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血清CRP、PCT、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應用可有效抑制尿毒癥患者的炎性反應。常規血液透析通常超濾系數為6,所以可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物質[11],然而對于大分子毒素物質,特別是單個多肽鏈形成的分子物質,常規血液透析的清除效果并不理想。高通量血液透析借助反超濾機制能夠增強透析膜的透水性能,同時孔徑也有所增加,可更好地對大分子和中分子毒素物質進行清除,這對于抑制炎性反應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營養指標,如血清ALB、TP、Hb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于晶晶[12]研究發現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應用能夠更好地預防貧血、營養不良等并發癥。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應用可保護患者的殘余腎功能,對于延遲或預防患者透析淀粉樣變性有重要價值,對于改善患者的機體營養狀況以及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率和病死率有重要幫助。
綜上所述,對尿毒癥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較為滿意,有利于改善血生化指標、調節機體營養狀況、緩解機體微炎癥狀態,并可提升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