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 陳 歌
新疆醫藥健康產業作為新疆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對于助力健康新疆建設意義重大。該產業一方面具有地緣人文優勢突出、產業資源獨特、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且擁有多重政策紅利的主要特點與優勢,另一方面也確實在戰略執行能力、集團化管控能力、運營管理能力、風險管控能力、以及專業管理人才與團隊配置等方面相對薄弱,即使規模排名前序的區域醫藥企業也與內地較發達地區的藥企存在一定差距。在當今行業監管環境日漸嚴格,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跨界沖擊、快速引領行業變革的背景下,轉型調整和快速發展時期的新疆醫藥企業,迫切需要結合戰略目標與實際情況,以戰略為導向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做到識別并快速隔離風險,及時消除隱性問題,以此支撐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在遵循戰略導向下,內部控制質量也會同時顯著影響企業的戰略行為,因此在建立內控體系基礎上應同時確保內控評價機制的長期運行,不斷提升內部控制的質量,追尋內部控制體系的創新,強化信息化、數據化、人工智能化的程度,此舉不僅能夠長期確保戰略執行、合規運營及管理效率,也能在新商業環境下提升醫藥企業實施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概率,抓住創新驅動帶來的發展機遇。
在當前國家級區域醫藥產業背景下,新疆醫藥企業可選擇“一體兩翼”戰略方針與“內生+外延”的戰略發展方式,即內生增長方面高度重視市場與研發創新,外延發展方面借助產業基金等多元方式進行外延并購,橫向整合藥企優質資源帶動協同發展,縱向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三產聯動,并希望在短期內快速形成規模優勢,打造區域產業標桿。同時,為滿足企業切實發展與管理需要,需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并確保其長期有效。因此,新疆醫藥企業可使用COSO框架及財政部內控指引為體系基礎,建立基于戰略導向的集團化內部控制體系,圍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等核心要素,為企業建立與外部監管、行業環境、以及企業自身實際需求相匹配、相融合的內部控制體系(含穿透式內控合規管控體系及后期評價系統),并在現有體系上持續迭代創新,確保其長期為企業發展服務。
內部控制是在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所逐步形成的為滿足內部管理和對外需求所形成的一種自我檢查、自我調整及自我控制系統,企業內部控制則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控制目標,而由企業的領導者動員全體員工所共同實施的一種經營管控行為和過程。縱觀內部控制理論產生及發展的歷史進程,其沿著“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整合(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風險管理框架”的路徑經歷6個發展階段,后期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與風險管理框架階段對當今世界各國企業影響深遠。我國于2008年6月28日由國家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年4月26日,國家五部委又發布了三個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分別為《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標志著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的基本建成,為中國企業內控建設提供了理論與政策指導。
1.使用六位一體方法。主要用于實現基于戰略導向的內控體系建設,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拆分以下六大目標,并將其分開逐一解決,然后再整合起來,以達到整體目標或解決整個問題的目的。使用六位一體方法可以使問題得到更詳細和全面地分析和解決,同時可以對各個子目標或子問題進行優先級的排序,以便更有效地解決問題。①以風險為導向:風險是體系建設的目標,通過建立在企業戰略基礎上的風險評估,從而確定控制對象。②以流程為對象:流程是載體,是整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任何戰略都要通過業務流程實現,風險也可以定位到一個業務流程中去,找到風險源。③以控制為手段:控制是手段,主要是針對風險源,在業務流程中設置控制措施,即誰(崗位)負責執行控制、控制的具體內容、控制實施留下的證據。④以制度為平臺:制度是在流程中的任何一個崗位(崗位的組合就是部門)的風險、控制、前后流程輸出、輸入關系的一個匯總,也就是一個工作界面。⑤以考核為保障:以考核為保障,是指通過建立目標責任管理和考核評價體系,對內部控制行為的監督與激勵,切實將企業戰略目標層層分解到位、崗位責任逐級落實到位。⑥以IT為支撐:風險管理系統是利用IT手段實施風險評估的重要載體,通過該系統的實施,可以大度提升風險識別和評估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是實施風險防范的重要工具。
2.使用個別訪談的方法。主要用于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通過向企業各業務板塊相關流程的關鍵工作人員詢問,并對答復進行評價,獲取與內部控制建立和執行情況相關的信息,以此從執行層面了解企業現行內部控制的現狀并對內部管控提出相關建議。通常需要通過檢查有關文件、憑證來印證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描述,對于同一問題應注意不同人員的描述是否相同。
3.使用實地觀察法。通過實地觀察的方法了解相關流程的關鍵崗位人員正在從事的活動或實施的程序,實地觀察及跟蹤各項經濟活動的實際控制,是否有效控制了相關風險。
4.使用抽樣測試。根據內控范圍及各業務發生的頻率確定各業務的抽樣頻率及樣本量,各業務板塊相關流程的關鍵崗位人員需根據項目組提供的抽樣樣本量提供相關單證。通過跟單測試的方式,對企業外部獲取及內部審核審批的相關單據進行跟單測試,了解企業現行執行與制度是否相互匹配;企業現行的控制方式與風險點控制是否相互匹配;企業現行的管控是否符合內外部管理的要求;企業現行的執行與分級審批是否相互匹配等問題。
新時期醫藥企業面臨著國家層面制度引導的創新,因此其戰略的制定需要留足迭代的空間,戰略目標需要“頂層設計、自上而下”的反復推敲,最終確定針對性、可行性強的戰略目標以及配套落地策略與應對方案。由此保障基于戰略基礎設計的具備行業特色的內控體系,基礎扎實,最終可實現落地。新疆醫藥企業建立基于其自身戰略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其核心是在現有內部控制整體框架與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戰略目標在整體體系中的重要性,在建設中配套企業短、中、長期戰略規劃的制定。
為應對最新且在不斷變化中的外部政策與監管要求,新疆醫藥企業可將穿透式合規管控作為內控體系搭建與實施重點之一,且強調相匹配的內控環境的重要性。保障合規運營是內控體系建設的基礎目標,但對于醫藥企業來說,由于政策、監管環境與業務模式在不斷而快速的變化,均面臨著巨大且持續性的合規化壓力。在逐步落實和結合企業特質資源進行改進、完善過程中,基于內生式與外延式管控需要,做合規內控的方式需要結合藥企實際情況,實現營銷模式轉型過程中的嵌套,循序漸進,系統性地強化業務行為與財務的合規,建立有效的、穿透式的、可確保合規證據鏈完整的管控體系。因此,醫藥企業本身的證據鏈建設是合規性的最重要的基礎,強調并打造上述的內控環境,決定了藥企營銷模式轉型升級和管控升級落地的可行性。
內部控制體系的搭建需要在運行過程中持續進行調整。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來保障內部控制自我修復的免疫系統功能,不斷完善治理,提升治理效率。根據環境變化、國家政策要求、自身條件變動等,不斷對內部控制的體系建設進行完善和優化。從醫藥企業行業特點以及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出發,強化內部控制的嚴肅性與整個流程環節的完整性,強調建立及不斷優化內部控制完整的閉環管控評價標準與機制的重要性。
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為強化自身競爭能力、適應行業監管以及探索融資渠道的創新,醫藥企業大多已踏上了企業信息化建設與智能化建設的進程。新疆醫藥企業在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與企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相融合,通過信息化手段與技術來優化對生產、銷售、財務管理以及供應鏈等重要業務環節的控制能力,利用技術創新手段優化內控體系。同時,根據內控測試與評價的結果不斷指導智能信息化在企業運用與升級的方向,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新疆醫藥企業根據醫藥大健康集團化發展戰略,搭建了為集團化管理服務的內控控制體系,其以股份公司為核心,協同下屬各經營公司,以統一的戰略目標為基礎,識別集團化形態下相互疊加、放大或相互抵消后的綜合風險,建立有效的集團化內控環境與控制措施,避免集團化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各自為政、協同困難、同業競爭、效率低下等問題,確保集團內各企業合規運轉,促進內部信息對稱、高效溝通,提高集團整體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