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 陳卓珺
在高校運行與管理的各項工作中,財務管理始終位于中樞地位,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對于高校的正規化運行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意義非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財務管理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的建設與發展,承接科技賦能,推動高校智慧財務建設勢在必行。
1.數字化生態體系。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商業化,在技術賦能下的數字化生態體系逐漸形成,且開始出現了泛化的苗頭。這不僅代表了科學技術在商業化領域的廣泛應用,更實現了范圍化、動態化、發展化的資產集合。在數字化生態體系框架下的全部資產都是彼此關聯、互相協同的,一改以往“求穩”的發展思路,而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潮流實現持續運動,常態化校正發展方向,扭轉以往不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建設與運營理念,推動各主體的優化發展。
2.智慧財務與傳統財務的區別。數字化生態體系下,智慧化財務管理的優越性日益顯現,與傳統財務管理區別明顯。第一,工作人員素質顯著提升。智慧財務下,工作人員的角色轉換是財務管理流程中的重要一環,以往單一的財務管理人員開始向高端化、復合化、戰略化轉變,人力資源使用效率劇增,財務業財融合成效顯著。第二,數據信息重要性提升。財務管理的智慧化轉變需要以海量的數據信息為基礎,高校依托財務共享中心,集成數據信息于共享中心,確保財務管理的智慧化轉型發揮實效,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功能效用,推動高校的現代化建設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第三,成本管理結構科學優化。財務管理的智慧化轉變,有助于高校借助新技術、新手段開展運營管理現狀的宏觀分析,承接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的基本需求,推動管理經費的合理使用與自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穩定發展。
3.數字化生態體系下高校建設智慧財務的緊迫性。隨著數字化生態體系深化,高校財務管理的復雜程度日益提升,數據規模呈現海量化趨勢,僅僅依靠區域網絡及小型軟件已經不能滿足實務需求,不僅出現低效率、低質量現象,且容易滋生影響高校建設發展的負面因素。由此,高校迫切需要以財務管理制度的智慧化轉變為開端,著眼于精細化、科學化細節,結合智慧化財務建設的標準需求精煉和完善財務管理流程,集成運營大數據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模式與云計算,尋求時間與空間破局,革新現行財務管理系統,實現財務工作全流程的升級再造,優化資源配置與經費管理,兼顧自身建設運行與社會責任承擔,抓住發展契機,凸顯智慧財務技術學習應用的重要作用與強大優勢,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化高校。
1.財務預算申報審批。財務預算申報與審批,是高校智慧財務建設的“頭等大事”,直接關系到高校日常管理與教育教學項目開展的效率效果,與高校日常運行管理的規章制度密切相關。高校應立足智慧化模式轉變與技術應用,強調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專題開展圍繞財務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把控、預算結果評估全流程的智慧化促進,高水平契合數字化生態體系鞏固發展下的標準需求,以全面強化預算管理為開端,加速成本結構優化與管理效能提升,讓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功能效用,推動高校建設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加速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2.財務會計核算機制。會計核算是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具有功能性強、復雜性高的特征,具體包含銀行對賬、出納管理、項目管理、外部管理、收入分配、資金結算、基金財務等多項內容。在以往,會計核算主要依靠人工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效率低下、錯誤頻發的問題,而智慧財務建設的深入推進,以人工智能替代人力操作,既縮減了綜合成本,又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助于全面提升工作質量,主動生成智能憑證,為外部系統鏈接提供必要的幫助。
3.薪酬管理系統。數字化生態體系下,雖然高校能夠滿足薪酬管理的基本需求,但仍然難以妥善解決薪酬管理內容環節復雜、涉及對象廣泛的現實問題。基于此,通過智慧財務建設,統籌薪酬管理所涉及的各個環節板塊,對于同類、相似條目開展合并計算,充分凸顯薪酬管理的功能效用,推動薪酬管理系統的全面智慧化轉變,更加直接、準確地獲取薪酬信息,并實現數據信息同步錄入,優化薪酬調整系數,全面提升薪酬管理效率、效果,加速高校的智慧化發展。
4.財務核銷體系。財務核銷,是智慧財務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內容,高校需要在現行核銷體系的基礎上,著眼于核心技術需要,融合運用數字化生態體系下的智慧化技術,改良財務報銷系統、優化重組報銷流程。同時,高校財務管理的智慧化轉變應重點關注報銷單據生成、流程化審批與網絡支付等關鍵環節,通過智慧化技術、軟件落實財務預算控制與報銷單據生成、審批、支付全過程的跟蹤管控,標定關鍵控制點并實時回傳數據信息,深入推進業務與財務的融合發展,為高校財務管理決策與戰略調整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支撐,確保智慧化財務的高效建設。
5.費用管理體系。受高等院校的特殊性質影響,除了水電、固定設施、維護保養等日常運行費用,還涉及到學生的學費、住宿費、網絡費等費用,對傳統的財務管理系統形成了較大的工作壓力。而在智慧化財務管理模式下,重塑了高校費用管理體系,重點結合了財務工作的宏觀協調與微觀統籌,奠定了高校運行與管理的必要基礎,有助于發揮財務管理的功能效用,優化整合財務數據信息,暢通立項審批渠道。同時,財務管理的智慧化轉變,集成財務立項、收支管理、票據管理、資金資源管控等多個環節,理順費用管理流程,提供了POS機、微信、支付寶等多維度的智慧化費用繳納工具,綜合提升高校費用管理的效率效果。
就本質而言,位于高校運營管理結構中樞地位的財務管理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復雜性,對于工作綜合效率的要求較高,容錯率較低。而在數字化生態體系下,財務管理的系統性、復雜性特征日益強化,迫切需要以智慧化建設和轉變為突破口,強化科技賦能,充分發揮財務輔助預算管理的功能效用,實現對高校戰略發展規劃的延伸和具象化,厘清財務工作流程,發揮宏觀協調的綜合效應,重點做好財務輔助預算管理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工作計劃編制、自有資源協調與配置、工作力量組織、職能部門與工作人員激勵,優化整合高校數據信息業務與資金資源管控,加強職能部門間的權責分配與工作開展規范,確保年度、季度工作計劃能夠有效落地、發揮實效,穩步提升高校的運行效率與管理質量,合理控制前期成本費用支出,優化分配資金資源。
然而在數字化生態體系下,部分高校存在著預算管理工作不理想、問題叢生的問題,如財務預算工作與新形勢下的預算管理核心要求相偏離,參考數據信息收集的廣度和深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研究支撐,預算計劃執行管控力度不到位,忽視了不同預算項目、支出范圍間的具體差異,存在著有支出無預算、有預算無支出、超預算等多維度問題,整體工作效能不足,無法實現財務預算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校應立足數字化生態體系,著力完善運營管理結構,建立健全科學的預算管理體系。一方面,整合利用多種智慧化、信息化技術手段,切實優化財務預算編制、執行、評估的具體進程,利用以數據挖掘技術為代表的數據采集技術,廣泛、深入采集財務預算數據信息,大力推行電子簽名制度,進一步提升時效性、真實性,了解具體的財務預算項目特征,為高校的財務預算編制提供必要支撐。其中,要重點關注財務預算的智慧化轉變,確保智慧化思想理念貫穿預算立項、計劃編制、過程把控、結果評估的全過程,宏觀協調財務預算所涉及的職能工作和團隊,逐步構建起智慧化基礎上的財務預算數據庫,凸顯科學型與完整性。另一方面,高校應立足整體發展,構建財務預算決策分析體系、績效考核體系與執行監控體系,強化高校內部各職能部門及工作人員的高效協同,根據智慧化、信息化建設進程,積極整合數字化生態體系下的新模式、新技術,強化財務預算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科學組合,達到多管齊下、對癥下藥的良好效果,確保全流程財務預算環節實現“零遺漏”。
數字化生態體系下,高校通過深化智慧財務管理建設,達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讓科技多搭橋、讓人力少費勁”的良好目標,智慧財務的服務職能充分顯現,開創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第一,寬服務渠道。進一步將業務咨詢服務延伸到二級單位,利用線上平臺設置財務問題與解決辦法專欄,用最生活化的語言解答專業問題,優化發票查驗、線上審批等功能,實現了以線上跑單取代線下跑腿。第二,落實首問辦結。為提升服務質量,積極落實首問負責制,能一次性辦結的業務要求一次性辦結,不能一次性辦結的業務要求工作人員清楚、細致地講明、注明處理辦法,使師生真正感受到智慧財務建設帶來的便利。第三,推動服務延伸。設置專職會計實操培訓崗,推動職能工作人員及管理老師進行會計實操培訓,全面掌握財務報銷理論知識、報銷風險點、網上申報及報賬系統使用、科研經費報銷和學院經費報銷等業務,極大地提高了高校報銷單據的規范性、準確性。
1.立足實務需要,強化工作團隊建設。數字化生態體系下,企業應認識到人力資源儲備的戰略性意義,以編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為開端,聚焦懂技術、會操作、能管理的智慧型財務管理團隊建設,充分發揮人才驅動發展的強勁動能。第一,完善人才規劃。在高校的宏觀戰略下制定智慧型人才儲備綱要,以完善的人才招聘錄用制度為基礎,加速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將智慧財務理論與實踐知識學習作為培訓重點,提升團隊、部門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建強“實戰型”團隊,輔以激勵措施,樹立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意識與大局意識,加速財務管理智慧化的效率效果。第二,聚焦能力提升。在高校整體建設與發展規劃的指引下,突出核心技術、核心團隊的引領作用,接軌數字化生態體系的發展要求,深化學習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新技術,助推高校職能部門及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素質提升。同時,鼓勵工作人員參加國家、行業組織開展的智慧化專業技術資質認證,提升持證上崗人員的總體比例。第三,落實績效考評。以數字化生態體系下的智慧化發展為目標,建立健全定期績效考評體系,編制實務評價表,以大數據、智慧化技術學習應用和思想理念更新為開端,統籌多種團隊建設與提升方案,統一和強化高校內部對于智慧財務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從源頭加速高校財務管理的智慧化進程。
2.發揮規模優勢,健全智慧財務體系。在數字化生態體系下建設智慧財務的進程里,高校應立足整體利益、發揮規模優勢、建立健全智慧化財務管理體系。第一,構建智慧化財務管理體系。高校要結合時代發展的最新趨勢,聚焦財務管理質效優化,強化科技賦能,更新運行管理架構,規范新形勢、新條件下的財務管理流程,通過智慧化技術手段應用網絡排號、網絡遠程報賬、投遞式報賬、網上審簽報銷一體化體系等多種報賬模式或方式,提升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第二,編制新條件下的財務管理手冊。以客觀科學性為指導,設置財務管理預備研發部門,廣泛收集數字化生態體系下的最新標準需求,動態融入戰略規劃,編制智慧化實務指導手冊,加速智慧財務的建設進程。第三,推進財務資源配置的智慧化進程。高校應加速建立健全智慧化財務資產配置平臺,聯動智慧化財務管理鏈條上各職能部門與工作環節,利用AI、大數據、云計算等智慧化技術動態掌握財務管理趨勢與財務資產構成之間的關系,為高校決策層的運行發展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規避形式化傾向和各種因主觀原因導致的工作失誤。第四,量化智慧財務管理,實現有效激勵。定期匯總財務人員報賬業務量,結合師生滿意度數據綜合量化,作為核定績效工資的指標之一,鼓勵財務人員與廣大師生、預審員定期交流,了解他們對報賬業務的看法及期望,以實現業(報賬業務需求)財(財務專業理念)融合為目標,優化業務流程,完善財務報賬工作方式。同時,制定并執行財務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充分挖掘財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嘗試實施財務人員搶單制度,將報賬業務的完成數量與績效掛鉤。
3.常態反思總結,開展定期總結評價。作為一項系統化、體系化工作,高校的智慧財務建設有著涵蓋范圍廣、涉及對象多的突出特點,應明確數字化生態體系下的關鍵環節和潛在風險點,開展常態化反思總結,對財務管理的智慧化建設進行總結評價,制定針對性的應急反應機制和風險處置措施,以保證智慧化建設效能。第一,預設“階段式”工作目標。根據高校的戰略發展規劃,合理設定財務管理的智慧化路徑與具體方式方法,通過廣覆蓋、多頻次的目標引導實現智慧化建設過程的暢通化,縮減綜合資源消耗,并以財務智慧化建設的關鍵控制點為基礎,連點成線,實現更高效率的工作推進。第二,健全跟蹤督導機制。立足財務實踐,推出全流程的跟蹤督導與問題解決方案,通過中間運行測試檢驗智慧化財務建設實務中是否存在風險漏洞,及時反饋問題并推動后續優化和改進,規避風險危機。第三,建立財務智慧化數據模型。高校要成立財務智慧化數據分析部門,對智慧化財務建設數據信息進行全面收集與綜合分析,通過對照比較,發現智慧化建設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問題,綜合運營科學建模、專家學者評價、專題財務研討等多種形式,研判財務智慧化進程,及時更新思想、校正方向,確保財務管理的智慧化進程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助推高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