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合浦縣公館鎮中心小學(536119) 陳洪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閱讀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統編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設有明確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單元的語文要素呈現螺旋上升的特點。單元語文要素一般由閱讀要素和習作要素組成。落實閱讀要素是落實習作要素的基礎,也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重點句段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有力抓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抓準重點句段,落實語文閱讀要素,能夠避免對整篇課文教學“眉毛胡子一把抓”現象的產生。教師要充分運用課文中的重點句段開展閱讀教學,把握找準重點句段的方法,利用重點句段落實閱讀要素,幫助學生實現學法遷移,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
統編語文教材以單元形式進行文章的編排,每個單元課文的設置都立足于語文要素的落實。如精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略讀課文和“閱讀鏈接”重在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交流平臺”板塊主要是梳理總結,提煉學習方法,起到強化知識理解、運用的作用;“詞句段運用”和“習作”板塊重在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進行實踐。單元內各板塊內容環環相扣,相得益彰,使每個單元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對一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橫向梳理,能夠幫助教師更快、更好地找到重點句段,解決“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問題。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閱讀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基于此,筆者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橫向梳理(見表1)。

表1 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各板塊內容梳理
本單元的閱讀要素“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是在第一單元“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提出的,強調不僅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還要關注作家是如何表達情感的。本單元的習作要素是“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通過對本單元各板塊的梳理,知道了各板塊之間的內在聯系是“表達方法”——各板塊均指向表達。
在對單元進行橫向梳理之后,教師還要進一步對單元中的每篇課文進行梳理,找準每篇課文的重點句段,探明閱讀要素的落腳點。一般來說,重點句段往往隱藏在課后習題、閱讀提示、課文中的泡泡提示語、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板塊中。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第四單元《花鐘》的課后練習第2 題“默讀第1~2 自然段,分別說說這兩段的大意”,直接點明了“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的落腳點是第1和第2自然段。《花鐘》課文中的泡泡提示語:“這兩個自然段中,各有哪句話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呢?”學生根據這個提示,就能找出第1、第2自然段的關鍵句——“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關鍵句就是在本課教學中落實閱讀要素的重點句。
通過梳理單元及課文內容,找到文章的重點句段后,如何利用它們來落實閱讀要素呢?這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布設學習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重點句段,通過合作學習深化理解,最后進行匯報展示與總結,從而落實閱讀要素。
教師要為學生設計適合學情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任務引導學生學習。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教師要堅持做到兩點:一是學習的內容要具體,二是學習的任務要具體。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白鵝》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學習課文第5、第6、第7自然段,引導學生從鵝的吃相中體會鵝的高傲,并進一步體會文章語言的趣味性。從這個學習任務中可以看出,學習的內容是課文的第5、第6、第7自然段,學習的任務是從鵝的吃相中體會鵝的高傲,并進一步體會文章語言的趣味性。
教師在備課期間要找出重點句段,這是為了有“備”而教,做到心中有數。而在課堂上,教師要利用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找出重點句段。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準確地找出重點句段。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活動,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學生要進行匯報展示與總結。這個環節是學生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環節。受限于組織能力和學習經驗,許多學生的匯報展示往往是零碎的、片面的、分散的。教師要在聽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通過及時引導、追問等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習得方法。
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花鐘》時,筆者指導學生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首先,學生自讀第1和第2自然段,找出關鍵句,并理解這段話的意思,根據這個關鍵句概括這一段話的大意。其次,在概括段落大意時,筆者引導學生總結出概括方法,如第1 自然段的關鍵句是“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對它進行刪減和提煉,就能概括出這段話的大意:“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第2 自然段的大意可以基于關鍵句,聯系下文概括得出。
又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白鵝》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學習任務:“學習課文第5、第6、第7 自然段,從鵝的吃相中體會鵝的高傲,并進一步體會文章語言的趣味性。”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后進行了匯報。
第一組:“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這句話是這一段的關鍵句。從這句話中可以猜測到鵝的吃相很有趣,能夠逗笑大家。
第二組:我們找到關鍵詞“三眼一板”“一絲不茍”。“三眼一板”是指做事、言語或行動有條理,完全按規矩辦事,有時用來形容呆板、死板,不懂靈活。“一絲不茍”是指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這兩個詞充分體現了鵝的高傲。
……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小結寫法:本課重點表現的是鵝的高傲,這種高傲不令人生厭,而是引人發笑、饒有風趣。
總結出重點句段的寫法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在課文中習得的方法遷移到練筆中,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和素養。
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白鵝》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參考作者的寫作方法,嘗試用一段話描寫自己喜愛的動物。”在布設練筆任務后,同時出示練筆評價表(見表2)。

表2 練筆評價表
學生完成練筆之后,教師先隨機展示一個學生的練筆內容,引導全班學生對照評價表進行點評,幫助學生習得點評的方法;再讓同桌之間進行互評;最后教師查看評價結果,實時了解隨堂練筆的成效。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把握好落實語文閱讀要素的度,要么降低要求,要么要求過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實踐證明,通過縱向梳理單元閱讀要素,有助于教師了解本單元在整個小學階段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縱向梳理的目的是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了解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過的知識,以及與本單元閱讀要素相關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從而把握好落實本單元閱讀要素的度,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要求。
例如,筆者基于關鍵詞句,對統編語文教材相關閱讀要素進行梳理(見表3)。

表3 統編語文教材“借助關鍵詞句理解意思”相關閱讀要素
通過梳理可以發現,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閱讀要素“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是以“借助關鍵語句”作為前提的,這是概括的初級形式,符合三年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同時,這個要求是以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作為基礎的。“概括意思”比“理解意思”要求更高,理解是概括的基礎,只有理解了意思才能概括意思。另外,教師還可以“往后看”。落實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閱讀要素,能為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抓住關鍵詞句,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六年級下冊“了解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打好堅實的基礎。通過縱向梳理教材中的閱讀要素,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本單元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容易把握本單元教學的度。
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緊緊抓住重點句段落實閱讀要素,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語文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對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探索,找準重點句段,落實閱讀要素,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