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慧 廖 然
心肌梗死多由于患者體內的冠狀動脈有缺氧或缺血等情況發生,從而引起的心肌壞死,以胸骨后的疼痛為主要表現,且較為劇烈、持久,常可危及生命。重建患者靶血管血運及再灌注可大幅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目前,多采用藥物聯合介入手術治療該疾病。臨床常采用常規西醫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藥物治療心肌梗死雖對緩解患者冠脈介入術后的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依舊較高,不利于患者的預后[1]。中醫理論認為心肌梗死歸屬于“真心痛”范疇,主要的病理因素與陰陽虧虛以及痰濁瘀血有關,治療上要通補兼施。黃芪保心湯中丹參可活血祛瘀、清心除煩、涼血消癰;黃芪可補中益氣。本研究主要探討黃芪保心湯治療在心肌梗死冠脈介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將研究內容及結果整合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鷹潭市人民醫院收治行冠脈介入術治療心肌梗死患者82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隨機數字表法),均41例。對照組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7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8 h,平均(3.24±0.71)h;年齡44~70歲,平均(57.32±4.41)歲。觀察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6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8 h,平均(3.12±0.69)h;年齡43~68歲,平均(56.98±4.39)歲。2組上述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本研究經鷹潭市人民醫院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診斷標準診斷標準:西醫參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中相關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各項臨床癥狀均符合上述標準者;經超聲心動圖或心電圖檢查確診者;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在了解本項研究內容后自愿簽署相關知情文件者等。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者;血液或免疫系統異常者;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婦女者;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病變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內進行冠脈介入術,手術須由同一組醫師進行。術后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西醫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J20171021,規格:100 mg/片,拜爾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口服,100 mg/次,1次/d;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J20180029,規格:75 mg/片,塞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口服,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20193144,規格:20 mg/片,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20 mg/次,1次/晚;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國藥準字J20150044,規格:47.5 mg/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口服,47.5 mg/次,1次/d。并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進行黃芪保心湯治療:黃芪 50 g,黨參20 g,鱉甲、連翹、麥冬各12 g,丹參、茯苓各15 g,桂枝、五味子各6 g。用水煎煮至400 ml,1劑/d,早晚分服。2組患者均治療4周。
1.4.2 觀察指標①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進行對比分析:胸悶、氣短、心悸、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自汗,共7個項目,每項滿分均為5分,總分35分,分數越低則表示患者的臨床癥狀相對越輕。②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及心肌損傷指標進行對比分析,采集2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約4 ml,取其中2 ml,采用雙向側流免疫法檢測外周血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s)、酶比色法檢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內皮素-1(ET-1)、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③檢測2組治療前后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超聲心動圖)。④取剩余靜脈血2 ml,以1900 r/min進行離心9 min分離上清液,硫代巴比妥酸檢測丙二醛(MDA)、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高遷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細胞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

2.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中醫證候各項積分及總分較治療前相比均降低,且觀察組相對更低(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2 2組患者血管內皮及心肌損傷指標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外周血H-FABPs、CK-MB水平均升高,但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低,外周血ET-1、VEGF水平則均相對降低,且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低(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管內皮及心肌損傷指標比較 (例,
2.3 2組患者心功能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LVEDD、LVESD均降低,且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低,但LVEF則升高,且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相對更高(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例,
2.4 2組患者氧化應激及炎性因子比較較治療前,治療后2組血清MDA、SICAM-1水平均降低,且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相對更低,血清SOD、HMGB1水平則升高,但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血清HMGB1水平相對更低,血清SOD水平則較高(均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氧化應激及炎性因子比較 (例,
心肌梗死就是指患者出現冠狀血管閉塞,造成相應灌注區域心肌的缺血、壞死。臨床上常采用藥物及介入手術對其進行治療,雖然該類治療可有效地對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進行控制,但其也容易造成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頻繁發生,因此術后多予以患者一定的藥物幫助改善其預后情況。臨床常用藥物有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等,均可對血栓的形成產生抑制作用,但整體療效不佳[4-6]。
心肌梗死在中醫領域歸屬于“真心痛”范疇,因患者心氣較虛,故引發心陽虛,更有甚者可有陽脫、亡陽,甚至陰陽俱竭等情況的出現;也有出現氣陰兩虛者。多表現為血瘀,伴或不伴寒凝、痰阻、氣滯,該疾病的主要病機為氣虛血瘀[7]。因此,治療應以益氣活血為,后根據患者自身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辨證論治,給予相應療法。黃芪保心湯中黃芪、黨參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鱉甲主治勞熱骨蒸,陰虛風動;麥冬、連翹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丹參可活血祛瘀、清心除煩、涼血消癰;茯苓可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桂枝可化濁止痛;五味子可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多種中藥聯合以達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寬胸散結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中醫證候各項積分及總分相對較低,提示黃芪保心湯治療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冠脈介入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該結果就鄭操等[8]研究相比,趨勢較為一致。現代藥理學認為,連翹能緩解冠狀動脈痙攣;丹參、茯苓、黃芪等,都能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這些作用能有效地預防心肌梗死[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血清MDA、SICAM-1、HMGB1水平、LVEDD、LVESD、外周血H-FABPs、CK-MB、ET-1、VEGF水平相對較低,血清SOD水平、LVEF則相對較高,提示黃芪保心湯治療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冠脈介入術后患者的心功能,穩定患者機體內氧化應激及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及心肌損傷程度,該結果與柏業軍等[10]研究相比,趨勢較為一致。
綜上,黃芪保心湯治療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冠脈介入術后患者的心功能,穩定患者機體內氧化應激及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及心肌損傷的程度以及臨床癥狀,可大幅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