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航宇 賈 旗 劉 燕 徐逸男 汪 明
肛周濕疹是臨床上常見的非傳染性過敏性皮膚病,主要發生在肛門周圍皮膚部位,也可以延伸至會陰、陰囊、陰唇等部位[1]。此病主要臨床表現有肛門周圍皮膚的瘙癢、潮濕、滲液、皮疹發紅、苔蘚樣變、脫屑褪皮等。
肛周濕疹發病原因復雜,目前并沒有完全明確此病的病因機制,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此病可由變態反應、局部感染、內分泌紊亂、接觸金屬物質等多種因素引起。中醫學認為肛周濕疹發病多與風、濕、熱邪密切相關[2],中醫辨證分型可細分為濕熱浸淫證、脾虛濕盛證、血虛風燥證,急性期多由外感濕熱風邪所致,慢性期多因脾虛血虧而成。因此,西醫治療主要以脫敏、止癢、抗感染為主,而中醫主要以清熱利濕止癢、健脾養血潤膚為治療原則。此病臨床治療方法眾多,療效不一,本文就近些年來肛周濕疹的中西醫診療進展總結如下。
1.1 中藥內服法中醫治病遵循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2個基本原則,采用內服方法,可以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酌情增減用藥。徐敏[3]運用龍膽瀉肝湯(龍膽草6 g,柴胡6 g,黃芩9 g,澤瀉12 g,梔子9 g,生地黃9 g,當歸3 g,木通6 g,車前子9 g,甘草6 g)水煎服的方法治療30例肛周濕疹,取其清利濕熱、養血育陰的功效,并且隨癥調整用藥,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13例治愈,15例有效,總有效率為93.33%,與對照組相比較,臨床效果更優。趙長勝等[4]研究表明,通過使用自擬健脾祛濁通絡湯(生黃芪、蒼術、金銀花、丹參各15 g,當歸、苦參、防風、蒲公英、連翹、蟬蛻、乳香、沒藥各10 g,紫花地丁、炙甘草各5 g)能夠緩解患者瘙癢,促進皮損愈合,治療脾虛痰瘀阻滯型肛周濕疹患者行之有效。王蘋等[5]使用活血散瘀湯(當歸尾、川芎、大黃、牡丹皮、枳殼、瓜蔞仁、赤芍、桃仁)治療慢性肛周濕疹34例,結果顯示治療組疼痛、腫脹、紅斑、糜爛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療效確切。楊正安等[6]研究發現,采用消風散加減方治療老年慢性肛周濕疹30例,總有效率為83.3%,有效改善了患者肛周潮濕、瘙癢、皮膚增厚癥狀,6個月隨訪復發率為8%,治療效果持久。
1.2 中藥熏蒸坐浴中藥熏蒸坐浴療法又稱“溻漬”“淋洗”等,通過中藥加熱熏洗,藥物可以直接作用病灶,有利于肛周皮膚吸收藥物有效成分,從而使肛周皮膚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得到改善。李曉華等[7]將蒲公英、金銀花、紫花地丁、黃柏、苦參、紅花、艾葉、川椒等制作成中藥藥液,通過坐浴的方式熏洗肛周皮膚,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與常規組相比更高。李楨[8]運用肛腸瘙癢洗劑(黃柏、馬齒莧、荊芥、浮萍、蟬蛻、炙烏蛇、防風)治療肛周濕疹66例,總有效率為96.97%,治療效果及復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李遠志等[9]使用苦黃燥濕湯坐浴,3周療程結束后,總有效率達到98%,有效改善了肛周濕疹患者Th1/Th2相關炎癥因子的失衡和炎癥狀態,緩解了患者瘙癢癥狀,隨訪3個月,相較于對照組,治療組復發例數更少,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山令順[10]采用柔肛祛疹湯(蛇床子30 g,當歸15 g,黃柏15 g,苦參30 g,川芎15 g,地膚子10 g,生地榆15 g,馬齒莧30 g,白芍15 g)治療肛周濕疹61例,總有效率為93.44%,明顯高于用派瑞松軟膏外涂治療,療效明顯。趙侃[11]通過自制利濕祛癢配方顆粒(黃柏、防風、蛇床子、苦參、野菊花、生地黃、白蘚皮、百部、地膚子)坐浴方式治療肛周濕疹40例,每日2次,每次時間控制為15 min,連續治療7 d后,結果顯示中藥組瘙癢、斑疹、皮損癥狀評分均比西藥組更優,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效果滿意。
1.3 中藥藥膏外敷中藥藥膏涂抹具有操作簡單方便,毒副作用少的優點,而且有利于藥物與皮膚充分接觸發揮藥效。翁美容等[12]使用自制苦參除濕膏(苦參、黃柏、蛇床子、地膚子、野菊花、土茯苓、花椒等)外涂治療濕熱下注型肛周濕疹,連續治療2周后,結果有15例治愈,18例顯效,6例有效,總有效率達到97.5%,明顯降低了肛周瘙癢癥狀和濕疹體征評分,且隨訪2個月后復發率低,遠期療效更優于激素治療組。金禮等[13]采用院內制劑濕疹膏(黃柏、白芷、石膏各15 g,細辛、冰片各1.5 g,黃連7.5 g)外涂肛周皮損部位,2次/d,1周為一個療程,治療2周后,總有效率為95%,與使用外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對照組相比較,效果更優。鄭易[14]自制紫草膏(紫草、露蜂房、麻油)外涂肛周患處,取其殺蟲止癢、涼血消斑的功效,針對濕熱浸淫型肛周濕疹患者治療效果好。戴玲穎[15]研究表明青黛散具有清熱解毒止癢的功效,將其外敷于患者肛周皮損面,治療效果確切,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減少復發率。
1.4 中醫其他療法中醫其他療法主要有針灸、推拿、耳穴貼敷、自血療法、穴位埋線或注射等,中醫治療歷史悠久,在中醫經絡腧穴理論指導下刺激身體穴位,可以發揮其疏通經絡、防病治病、調整陰陽的作用。徐海霞等[16]采用腸風穴雷火灸聯合亞甲藍混合液局部封閉治療脾虛濕熱型肛周濕疹患者療效確切,研究認為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提升患者血清IL-2水平,增強免疫細胞活躍程度,同時減少各種炎癥因子的產生密切相關。丁永紅等[17]采用長強穴埋線聯合肛周皮下末梢神經離斷術治療,有效改善了患者肛周皮膚瘙癢持續時間和皮損范圍,行之有效。崔茜等[18]研究發現,通過對肛周濕疹患者皮損部位進行圍刺埋線,并將羊腸線刺入到足三里、三陰交、曲池、腎俞穴位中,結果顯示治療效果滿意且復發率低。文小軍等[19]運用穴位自血療法結合中藥熏洗治療慢性肛周濕疹65例,研究結果顯示有21例治愈,26例顯效,14例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3.8%,高于對照組,該方法通過將自身靜脈血液重新推注到長強穴位中,能夠增強患者身體免疫力,有效控制疾病復發,且不良反應少。徐晶等[20]研究表明,將曲安奈德混合液注射到會陰和長強穴并聯合皮膚康洗液坐浴,治療總有效率為91.1%,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少肛周皮損面積,調節機體免疫狀態,促進病情恢復。聞永等[21]將王不留行籽貼壓在風溪、肺、脾、對屏尖、腎上腺、肛門穴位,并囑患者每日按壓耳穴,研究結果顯示耳穴貼壓組治愈率及復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期間沒有發生不適癥狀,改善患者肛周局部皮損病變效果明顯,達到滿意療效。
2.1 全身治療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肛周濕疹發病與多種體內外因素聯系密切,目前臨床上常使用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鎮靜劑等藥物治療肛周濕疹,藥物使用方式包括口服、外用、靜脈滴注等途徑。武瀟琪[22]研究采用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聯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涂抹患處治療43例肛周濕疹,結果發現聯合組有22例顯效,19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35%,高于對照組,且聯合組皮損瘙癢及面積評分更優,明顯減輕了患者炎癥反應。劉利榮等[23]運用左西替利嗪口服聯合除濕止癢軟膏外涂治療慢性肛周濕疹53例,經過2周和4周療程后,總有效率分別為60.3%和88.7%,且隨訪1年復發例數少,行之有效。韓蕊[24]使用地奈德乳膏外涂聯合復方甘草酸苷膠囊口服,經過1個療程后,90例肛周濕疹總有效率為95.56%,使患者肛周瘙癢、皮損、潮濕癥狀得到有效改善。趙毅[25]研究表明,將硼酸氧化鋅冰片軟膏涂抹在急性肛周濕疹患者病變部位,治療效果為94.59%,起到抗炎抑菌作用,而且復發率明顯降低。郭力銘等[26]使用臭氧油劑外涂于肛周患處,研究發現該方法起效快、安全可靠,能夠迅速消除患者瘙癢,促進皮損愈合,療效顯著。
2.2 手術治療肛門周圍皮膚薄弱,神經末梢比較豐富,從而導致敏感性較強,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起皮膚瘙癢、破損、感染等癥狀。目前臨床普遍使用的手術方式有肛周皮下神經離斷術、肛周皮膚間斷切除術等術式,通過手術可以破壞肛周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減輕刺激反應。唐俊等[27]研究發現采用肛周皮下神經游離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反復瘙癢癥狀,減輕皮膚苔蘚樣變程度,其機制是通過手術破壞肛周皮膚感覺神經,阻斷瘙癢反射傳導,從而達到止癢目的。黃華等[28]研究表明,通過使用吻合器痔手術結合亞甲藍局部封閉術治療25例痔源性肛周濕疹,術后總有效率達到96.0%,高于單用復方亞甲藍局部封閉治療的對照組,隨訪6個月內,治療組僅有1例復發,治療徹底,遠期療效顯著。王向民[29]采用肛周皮下神經游離掛線術有效改善了患者肛周皮膚紅斑、瘙癢、丘疹、增厚等病變,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張敏等[30]研究表明使用肛竇切開引流術可以消除肛周局部炎癥,減少分泌物,促進病變肛隱窩恢復正常功能,能夠取得良好的療效。
2.3 局部封閉治療局部封閉治療是指將特定的藥物注射到肛門周圍皮下組織,具有安全、簡單、療效可靠的特點。李坤等[31]研究采用地塞米松聯合亞甲藍局部封閉治療肛周濕疹40例,2周療程結束后,治療組有28例痊愈,10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0%,高于鹵米松軟膏涂抹肛周皮損部位的對照組,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且治療組復發率更低,有效促進了患者肛周局部皮損面的恢復,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宗新玲[32]使用亞甲藍肛周封閉聯合康復新液坐浴治療51例肛周濕疹,7 d療程結束后,試驗組總有效率達到98.04%,明顯優于涂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的常規治療組,且試驗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研究認為其作用機制為通過局部封閉治療可以破壞肛周皮膚末梢神經髓質,使中樞神經的惡性刺激得到阻斷,從而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來麗霞等[33]運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和亞甲藍封閉術治療40例慢性肛周濕疹,結果顯示治愈30例,好轉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5%,而且復發率低,療效尚佳。黃光好等[34]研究表明,采用肛周皮下組織美藍注射神經阻滯封閉術起效迅速,能夠及時抑制患者瘙癢,減輕炎癥反應,降低復發率,促進患者病情快速恢復,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2.4 物理聯合治療物理聯合療法具有消炎和促進皮損部位組織愈合的作用,而且操作使用簡單,在肛周濕疹的臨床治療當中扮演著重要輔助角色。司徒欣欣等[35]采用二氧化碳激光聯合復方多粘菌素B治療60例肛周濕疹,結果顯示研究組有40例治愈,18例顯效,總有效率達到96.7%,明顯高于常規組的66.67%,使患者肛周皮損面積以及紅斑面積得到有效緩解,促進了患者皮損部位表皮新生,加速患者痊愈。何招妹[36]通過運用紅外線燈照射肛周濕疹部位,并將造口粉及液體敷料涂抹在患者肛周皮損面,可以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皮損部位愈合時間,患者舒適感更強。胡恩偉等[37]研究在中藥坐浴的基礎上配合半導體激光較強的組織穿透性照射治療肛周濕疹40例,每次對患者濕疹部位連續垂直照射時間控制為40 min,每天1次,經過4周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達到97.5%,明顯高于參照組,2組間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且與參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皮疹面積和癥狀積分更優。華偉等[38]研究表明,使用308 nm高能準分子光治療42例肛周濕疹,治療組在第14天、第28天的有效率分別為80.95%、88.10%,均比對照組有效率高,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好。
中醫和西醫相結合,緩急兼治,安全可靠,沒有明顯毒副作用,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愈率,故在臨床使用中越來越普遍,受到眾多患者青睞。王靈利[39]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慢性肛周濕疹189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熏蒸坐浴,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達到92.06%,明顯高于單用手術封閉治療的對照組,加快促進患者康復。孫芳等[40]研究表明,通過運用溻癢洗劑(制大黃、黃柏、防風、白鮮皮、土茯苓、牡丹皮、丹參、虎杖、荊芥、地膚子、花椒)熏洗聯合依巴斯汀片口服治療2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5%,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隨訪6個月,治療組復發率更低,使患者肛周皮膚瘙癢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祝琦[41]采用養血祛風止癢湯熏蒸坐浴聯合鹵米松軟膏外涂患處治療肛周濕疹70例,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滲液及濕疹面積證候積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臨床療效顯著。王學永等[42]將亞甲藍液體注射到患者肛周皮損面皮下,并配合苦參湯(芒硝、苦參各30 g,黃柏25 g,蒲公英、金銀花、野菊花各20 g,地膚子、石菖蒲、蛇床子各15 g,冰片、蒼術各10 g)熏洗患處,并根據患者癥狀加減用藥,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住院總耗時均短于對照組,且治療總有效率更高。黃建等[43]研究表明,使用川百止癢洗劑外用聯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療肛周濕疹30例,經過2周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達到93.33%,其中有9例痊愈,13例顯效,6例有效,優于單用爐甘石洗劑外涂患處皮膚的對照組,有效防止了病情反復發作。
肛周濕疹是肛腸科多發病,具有病程長、復發率高的特點。雖然此病臨床治療方式多種多樣,但療效各一,而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可以揚長避短、標本兼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與此同時,在治愈疾病的同時應重視愈后的預防調護并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指導,預防和減少復發,也有利于患者長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