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報道》見習記者 劉雪云
近期,上海、浙江等地的年輕人“上夜校”的生活方式在社交平臺上迅速走紅。上海某市民夜校秋季班報名當日,就出現65萬多人爭搶一萬個課程名額導致平臺一度癱瘓的情況。“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成為年輕人當下的“新寵”,不少民眾希望“市民夜校”能夠全線普及。
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相關平臺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長980%,筆記評價數同比增長226%。
上世紀80年代,夜校曾作為一種利用非工作時間進行再教育的模式而受到廣泛歡迎。如今,夜校課程不再局限于“再教育”,豐富多樣的課程受到年輕人熱捧。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辦的市民藝術夜校就是其中的代表。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紹,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的市民藝術夜校自2016年開辦至今已7年,在晚間時段開放服務,舞蹈聲樂、非遺手作、配音化妝、紅酒評鑒等豐富多樣的課程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夜校培訓中。
在上海工作的覃宏羽便感受到了市民夜校給她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日復一日的上班通勤讓我意識到應該充分利用晚上時間,不被催促和寄予高期望的愛好才是我自由自在的追求。”覃宏羽說,自己搶到了書法與配音表演兩門課程,500元12次的課程讓她覺得自己不僅在技能上有所提升,還開闊了視野,接觸到許多優秀的老師與同學,激勵自己更好地提升。來自廣東的王先生也表示:“大家都是帶著興趣去,更促進了課程氛圍,也讓自己從忙碌生活中得以抽身休息一會兒。”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苗美娟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夜校的再度火爆體現了當前中青年群體對于夜間公共文化服務的強烈需求,青年人開始追求自我,想要以此來進行自我調節,豐富精神生活。與此同時,線下課程的開辦體現了青年群體對于社交的渴望,可以進一步拓展社交空間。
在我國,少兒藝術教育火熱,老年大學體系相對完善,但中青年藝術教育領域相關課程往往收費甚高,讓不少普通人“望課興嘆”。雖然有些夜校課程是免費的,但這些免費課程往往供不應求,平時很難搶到。
北京的楊女士目前從事新媒體運營工作,她近期想培養一個長期愛好,所以想先通過夜校對沒接觸過的項目有基礎理解,后邊再請一對一老師學習。但在尋找合適夜校的過程中,楊女士卻遇到很多問題。
“我在小紅書上接觸了兩個‘夜校’,一個是培訓機構英語老師私人做的,另一個是培訓機構辦的。據我了解,目前開設的很多夜校大多生源都不太好,夜校舉辦者會從中抽成,本身培訓機構就有體驗課,夜校更像是把體驗課時間變長了,對機構來說起到拓客作用。我個人認為這些機構教學水平不太行,好的機構不缺生源。”楊女士說。
機構混亂是當前市場化夜校的主要問題,柴先生是一家陶藝工作室的負責人,拒絕多家中介后他選擇自己開設陶藝夜校。他向記者表示,自己收到很多夜校中介的邀請,表示想要與他合作,由他負責課程與場地,中介負責招生。“找我的基本都是私人機構,一般提出要抽成30%,北京這邊的話夜校市場還不是很規范,私人機構比較混亂,可能會導致師資質量差,大部分商業類夜校更像是通過平臺低價打包的興趣班。”
青年人對夜校的追捧折射了對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需要。采訪過程中,多位受訪者也表示希望管理部門能夠介入,更加全面地規范現有夜校機構,或者“公辦”一些夜校培訓。
但大眾呼吁的夜校全面普及并非在所有地方都能順利開展。苗美娟向《中國報道》記者分析說,一方面,政府如何將此類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是一大難點,這涉及文化服務經費來源、基層如何維持低成本運行的同時實現相應的服務長效運轉等多種阻礙。由于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并非所有城市都擁有同上海、北京一樣的經濟、運營、組織管理等優勢。另一方面,政府作為公共文化機構責任主體,在平衡優惠收費與管理運營成本之間面臨許多挑戰,例如費用監管、收費標準等問題。
“新型夜校的火爆也從側面體現了目前我國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正在不斷取得顯著成效。”苗美娟認為,公益普惠的全民美育理念正不斷深入群眾。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提出了關于全民美育的提案。他表示,要加強全民美育,倡導全面性和終身性,探索文化與教育、文化與科技的互促融合。在他看來,美育連接學校和社會,需要將各年齡段人群全面納入美育服務對象,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方法,擴大全民美育覆蓋面、提升社會參與度。
2017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強調了政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責任主體需要承擔在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組織、管理、提供、保障中的責任,同時將科技館、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納入了公共文化設施范疇,促進公共文化設施資源的整合利用。
當前的市民夜校是社會補齊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短板的一種探索方式,不過滿足公眾文化需求,不一定非要開夜校。很多地區的文化館提供的文化產品豐富多彩,基本涵蓋了各種需求,但由于開放時間設置,大部分年輕人就被拒之門外了。
這方面的問題已經被注意到,例如北京面積最大的街道級文化活動中心綜合體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已經延長運營時間,準備開設非遺手作類、創意手工類、生活技巧類等夜校課程;即將開啟的濟南市圖書館夜校為濟南市首家官方夜校,不僅包含休閑娛樂、藝術類課程,還計劃給市民們帶來各種“職場必備技能課”。
“社會大美育是未來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一個趨勢,數字化與社會化是可以建設的方向。”苗美娟表示,可以結合技術手段推廣線上直播、線上課程,同時依托政府部門,邀請社會類培訓機構參與,聯動各方力量實現全民美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