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輝 王洪敏
2023年5月31日,《廣東省森林保護條例》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林地林木、生態公益林、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地方性法規,為綠美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23年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省委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印發《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推動構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格局,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路徑。省人大常委會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地方立法的全過程各環節,貫徹落實省委工作安排,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緊扣我省實際和立法需求,將《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立法列為今年一項重要的立法工作任務,緊密協調發改、司法、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等多個政府部門,克服困難,積極推進,同時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重要事項、重要工作及時向省委請示報告,確保立法工作始終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有序推進。
省人大常委會領導高度重視此次立法工作。黃楚平主任、黃寧生副主任多次指示,要求圍繞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對政府提請審議的修訂草案作出進一步完善修改。省人大法制委、農委和常委會法工委認真審議,組織調研,廣泛座談,使條例較為充分地體現了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等方面內容:一是突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格局的規劃保障,二是突出森林質量的精準提升,三是突出城鄉一體綠化的系統推進。四是突出森林資源的全方位保護,五是突出發揮綠美廣東的綜合效益,六是突出提升生態建設治理水平,七是突出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的全面推進。
高質量立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省人大常委會抓好加強立法能力建設這一基礎工程,堅持科學立法,依法立法,在提高立法質量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在省委領導下,提前介入立法進程,發揮省人大在確定立法選題、組織法規起草、審議把關等方面的主導作用,積極指導,明確修法方向;發揮政府依托作用,按照“任務、時間、組織、責任”四落實的要求推進立法項目,確保及時提請審議;發揮立法咨詢專家的重要支撐作用,在立法過程中多次通過會議、書面、電話溝通等形式,咨詢立法專家的意見,更好為廣東立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堅持科學立法,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條例修改工作,將條例修改從兩次審議改為三次審議,黃楚平主任、黃寧生副主任等常委會領導親自帶隊赴肇慶、廣州等市調研,掌握第一手情況,了解森林保護管理的矛盾問題和經驗做法,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三次審議條例,也提出很多具有實踐性、針對性、建設性、創新性的意見。三是健全立法風險防范機制。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和表決前,省人大常委會都注重加強輿情研判,把握好出臺時機,審慎穩妥做好各環節工作,確保法規平穩順利制定實施,實現立法的政治效果、法治效果和社會效果最大化,以實現良法善治為終極目標。
立法過程中,省人大堅持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大理念。首要的是在立法工作中不斷拓展和健全人大代表、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表達意愿關切的途徑形式,堅持開門立法,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充分調動基層群眾參與地方立法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覆蓋面。在立法征求意見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多次征求立法基層聯系點的意見。尤其是直接向我省南嶺保護區和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等基層單位征求意見,推動將田間地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直接向立法機關反饋,并加以解決。對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省人大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歸納整理、認真研究,并多次征求省直部門、地市林業主管部門、立法咨詢專家及社會公眾的意見。同時,吸收采納立法調研中搜集的修改意見,不斷對條例進行修改完善,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立法的全過程。如,廣東省古果(茶)樹資源量大,現有荔枝、龍眼、芒果、烏欖、茶樹等古果(茶)樹占全省古樹名木比例為25.93%,且古果(茶)樹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還具有生產價值,權利人需要修剪、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活動保證掛果。省人大常委會在了解相關情況后,對屬于農村傳統果、茶樹等經濟樹種的古樹名木的合理利用作了規定,所有權人可以在不破壞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和不影響古樹名木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采摘花果葉,進行施肥、修枝、防治病蟲害等活動,但不得進行整株更新。
條例的修訂堅持繼往開來,革故鼎新,以問題為導向設計制度條款。結合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的實踐,做出諸多探索創新。一是在全國地方立法中率先規定了林長制考核內容;二是率先規定了根據生態功能區保護需求和森林質量狀況實行差異化生態補償;三是率先規定了建立健全跨行政區劃的森林資源協同發展工作機制、集中連片打造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等內容;四是率先規定了林下種養相關制度;五是率先規定了對生態環境脆弱僅適宜生長灌木林的公益林予以嚴格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