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嵩 楊佰賢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國之本在家”。婚姻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最基礎的社會關系,而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又是婚姻家庭當中最重要的一種身份關系。根據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撫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基于親子關系產生,自子女出生之日起,延續至子女成年或能獨立生活為止,除當事人死亡外,其他任何情形下都不能免除。撫養義務是父母雙方的義務,一方是否和子女共同生活、父母之間是否離婚等,均不應影響該法定義務的承擔。
原告王某某的父親王某與母親陳某于2003年登記結婚,于2010年生育原告王某某。原告王某某的父親王某職業系船員,常年于海上工作,每月收入約一萬元。原告王某某自出生以來一直由母親陳某及外祖父母撫養照顧,其父親王某自2017年離家出海工作后至今未歸,自2018年開始未履行其撫養義務(包括支付撫養費、探望等);目前陳某長期無固定收入。原告王某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王某支付自2018年至2022年期間撫養費。
被告王某經合法傳喚,未到庭應訴,依法缺席審理。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子女有權要求其支付撫養費。本案中,被告王某雖與原告王某某母親陳某仍處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但被告王某自2017年開始長期離家至今未歸。期間,被告王某在日常生活中未給予原告王某某陪伴和照顧,在經濟上也未負擔原告王某某的生活、教育等方面的費用,應認定被告王某未盡到撫養義務。故原告王某某訴請被告支付2018年至2022年共計48個月的撫養費,于法有據,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法院判決被告王某于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陳某撫養費96000元(自2018年起至2022年,按照王某某收入的20%,即每月2000元的標準)。

本案是一起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主張撫養費的案件。通常民眾所理解的撫養費是指父母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負擔部分或全部的子女的生活費、教育費和醫療費等費用。對于父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是否存在拒不履行撫養義務的認定難度相對較大,司法實踐中會以父母是否分居作為重要事實的判斷依據。父母婚姻關系沒有解除,但存在長期分居的事實,其中一方經濟上不負擔子女的撫養費,一般可認定該方未履行撫養義務。除了分居作為重要事實的判斷依據之外,父母之間由于家庭矛盾,父母雙方雖未分居,仍住同一屋檐下,但其中一方具備撫養能力的情況下,對子女不管不問,也不支付撫養費,不但違背父母應有的基本責任,同時也違反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撫養義務。撫養義務屬于法定義務,是父母雙方的義務,一方是否和子女共同生活、父母之間是否離婚等因素,均不影響父母承擔撫養的法定義務。法律明確賦予了子女在父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主張撫養費的權利,子女在父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向不履行撫養義務一方主張撫養費,應獲得法律的支持。
訴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父母之間的婚姻雖然存在矛盾,但父母雙方與子女之間血脈相連的親情是無法分割的,父母支付子女的撫養費只能某程度上解決經濟狀況,子女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照顧,這不僅是道德所需,更是法律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