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忠 李 瓊 亓 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廣東要錨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目標,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省委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總抓手,對堅定不移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立法是為國家定規矩、為社會定方圓的重要政治活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發揮好立法的引領、推動、規范、保障作用。《廣東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23-2027年)》緊扣高質量發展,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高質量立法護航高質量發展。
立法規劃以高質量立法助推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主線,緊緊圍繞省委“九個高水平謀劃推進”工作部署安排立法項目,具體有以下9個方面:
1. 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安排立法項目4件。包括:落實《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制定南沙深化粵港澳合作條例,推動南沙在法治軌道上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平臺。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制定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深化深汕特別合作區體制機制創新發展。圍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制定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條例。積極推動粵港澳三地法律服務規則“軟聯通”,制定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條例,促進大灣區法律服務融合發展。
2.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引領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安排立法項目12件。包括:圍繞建設數字政府、服務型政府,制定政務服務數字化條例,深化政務公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照工會法主要修改精神,修改實施工會法辦法,把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及時上升為法規規定。加強非法成品油(燃料油)整治,制定成品油流通管理條例,明確地方政府和部門管理職責、監管措施和罰則。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制定審計條例,加強審計監督,維護地方財政經濟秩序。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法最新修改精神,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制定修改實施反不正當競爭法辦法、不動產登記條例、稅收征管保障條例、商事登記條例,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制度性開放。此外還安排了鹽業管理條例、水利工程管理條例、行業協會條例等法規項目。
3. 聚焦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安排立法項目6件。包括:突出制造業當家,把制造業這份厚實家底做優做強,加快制定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條例,全力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全面提升“當家體制”優勢。聚焦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制定數據條例,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修改信息化促進條例。推動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制定預制菜產業發展促進條例,加強預制菜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圍繞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制定水路運輸管理條例、鐵路運營管理條例,推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
4.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建設,安排立法項目5件。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修改實施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著力破解民辦教育領域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貫徹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修改精神,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強化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制定學前教育條例,進一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圍繞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制定科技創新條例,推動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制定技能人才培養促進條例,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廣州港(資料圖片)
5.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安排立法項目9件。包括:落實省委“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部署,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制定農村供水條例,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短板。加快制定縣域經濟經濟振興條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促進條例、新型集體經濟發展促進條例。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條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濟主體。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制定耕地保護條例,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抓好城中村改造,制定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條例。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制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6.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綠美廣東建設,安排立法項目18件。包括:落實省委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重大部署,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圍繞品質提升抓綠化,修改森林保護管理條例、城市綠化條例、全民義務植樹條例,制定生態環境教育條例、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以法治力量推動綠美廣東行動全面實施。圍繞啃硬骨頭抓治污,制定修改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移動源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海洋環境保護法辦法,助力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圍繞結構優化“雙碳”,制定修改節約能源條例、節約用水條例、實施循環經濟促進法辦法,推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鞏固提升我省林長制改革成果,制定林長制條例,積極探索河湖長制立法工作。此外還安排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條例、海島保護條例、氣象管理條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規項目。
7. 突出文化自信自強,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安排立法項目9件。包括:修改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做好新時代“僑”文章,修改華僑捐贈興辦公益事業管理條例,弘揚華僑慈善精神,形成共同致力于民族復興、國家建設的強大力量。圍繞推動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制定文藝發展促進條例、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文化產業促進條例,加強文化強省建設法治保障。推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修改全民健身條例,更好滿足群眾健身需要,激發群眾健身熱情。此外還安排了實施慈善法辦法、社會救助條例、社會力量參與救災促進條例等法規項目。
8.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均衡性可及性,安排立法項目21件。包括:繼續審議母嬰保健管理條例,提升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對標民法典相關規定,修改燃氣管理條例,對政府、燃氣企業、燃氣用戶等各方責任作出詳細規定。圍繞支持和規范新就業形態,制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條例,不斷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針對物業管理難題,修改物業管理條例,進一步破解物業“痼疾”,保障物業活動中各方主體合法權益。順應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要求,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對社會熱點問題及時作出回應,營造未成年人良好成長環境。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制定修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實施傳染病防治法辦法、醫療保障條例。廣泛征集、積極回應廣東父老鄉親的立法訴求,安排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管理條例、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管理條例等“小切口”“小快靈”立法項目,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此外還安排了城鎮房屋租賃條例、工傷保險條例、養老服務條例、城市供水條例、職業病防治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自建房屋安全監管條例、退役軍人保障條例、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等民生領域法規項目。
9.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安排立法項目21件。包括:聚焦聚力平安廣東建設。立足廣東處在“兩個前沿”風口浪尖的省情實際,制定修改反走私綜合治理條例、實施反恐怖主義法辦法、禁毒條例。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效能,制定修改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實施社區矯正法辦法。全面推進法治廣東建設。堅持全面依法治省,制定修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法律援助條例、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條例、法治宣傳教育條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修改地方立法條例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制定修改危險貨物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安全生產條例,加快安全生產領域立法修法工作。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建設,制定修改水上搜尋救助條例、修改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防震減災條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制定修改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2023年是省十四屆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的第一年。編制好實施好《廣東省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對立法規劃實施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從符合廣東實際需要出發,及時編制了今年立法工作計劃,共安排審議法規項目18項,占立法規劃法規項目17%。
立法工作計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一以貫之的要求,牢牢把握總書記關于抓緊做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委工作部署,制定南沙深化粵港澳合作區條例、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時期大灣區建設;牢牢把握總書記關于著力提高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的重要要求,制定科技創新條例、技能人才培養促進條例,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建設;牢牢把握總書記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要求,制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條例、數據條例,堅持實體經濟為本,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牢牢把握總書記關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要求,制定農村供水條例,強化“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法治保障,持續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牢牢把握總書記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要求,落實省委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制定修改森林保護管理條例、生態環境教育條例,以嚴格制度、嚴密法治保障廣東天藍山綠水清生態優美;牢牢把握總書記關于站穩人民立場的重要要求,制定修改燃氣管理條例、實施工會法辦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是全面落實省委要求,維護立法規劃規范效力。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通知要求,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積極督促、推動有關方面按照立法規劃抓緊法規起草工作。按照任務、時間、組織、責任四落實的要求,明確責任,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密切配合,切實做好立法規劃實施工作,保證按時完成法規起草任務。在立法工作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立法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使立法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增強法規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
二是召開立法工作會議,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4月7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2023年立法工作會議,對2023年立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對抓好立法規劃計劃實施工作提出任務要求。包括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高水平謀劃推進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緊緊圍繞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化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法治保障;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化堅持制造業當家法治保障;緊緊圍繞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建設法治保障;緊緊圍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強化“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法治保障;緊緊圍繞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強化生態保護法治保障;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強化民生法治保障。要認真落實立法法的最新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最高政治原則,堅持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堅持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大理念,堅持維護國家法制統一這一基本原則,堅持抓好加強立法能力建設這一基礎工程。
三是貫徹落實推動新時代立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貫徹落實《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動新時代地方立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認真貫徹實施新修改的立法法,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加全面深入;科學處理立法與改革的關系,鼓勵地方試點探索,推動立法保障改革更加及時有力;著眼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增進民生福祉等,推動重點領域立法更加鮮明突出;積極發揮地方立法試驗田作用,跟進碳排放、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立法需求,推動新興領域立法更加前瞻管用;積極開展“攻關立法”,逐步實現10%以上的法規由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委員會組織起草,推動法規起草更加高效多元;發揮專門委員會初審重要作用,發揮法制委員會統一審議作用,推動法規審議質量更加優化提升;堅持精細化立法,突出務實有效管用,持續開展“小切口”“小快靈”立法調研,推動“小切口”立法更加精準有效;創新省市協同立法工作機制,加快推動大灣區九市協同立法,指導各市在多個領域開展協同立法,推動區域協同立法更加廣泛密切;每年召開一次設區的市立法工作座談會,加強對立法能力較弱的市立法指導,推動地方立法權更加用足用好;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推進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和升級數據庫優化升級,推動國家法治統一更加嚴格規范。
四是適時優化立法規劃供給,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立法規劃是對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工作的預期安排。根據省委要求,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情況變化作出適當補充和調整,按照國家、省委對立法工作新的部署,圍繞中心任務,順應群眾期盼,及時增補相關立法項目;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部署開展法規專項清理,及時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修改和廢止的具體項目根據部署要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