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來華留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做好來華留學生的管理成為有國際學生高校需思考的問題。本文依托海南大學中外學生聯合會的培育和管理工作,通過梳理國際學生組織目前的建設與管理情況,總結問題經驗,在管理模式、隊伍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提出趨同化管理這一可行性路徑,為高校國際學生組織趨同化建設進行積極探索。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中外學生聯合會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不斷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對培養來華留學生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教育部頒發系列文件,保障來華留學生的管理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建設。海南大學于2022年4月正式啟動書院制改革,輔導員入駐書院開展日常管理工作,更有利于為中外學生搭建溝通的橋梁,開展學習交流活動,促進跨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一、加強對來華留學生培養的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全面提升國際交流合作水平,要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多邊組織的合作。文件還指出,要實施留學中國計劃,建立并完善來華留學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全面提升來華留學質量。目前,我國各級各類高校都在不斷提高現代化、國際化水平,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骨干力量,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根本問題,明確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些問題也同樣適用于對來華留學生的培養。高質量培養來華留學生,有利于促進各國文化的交流,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的文化認同感,從而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打造留學中國品牌,培養知華友華的高素質國際學生。[2]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基于海南大學書院制改革,海南大學的來華留學生由中和書院管理,國際學生與中國學生同在一個書院,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成為必然趨勢。探索適應于國際學生的組織管理模式,開展有特色的活動,提高國際學生的培養質量,對海南大學提高國際化水平有重要意義。[3]
二、來華國際留學生培養的重要性
(一)大國崛起的必然要求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家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來華學習。這部分國際友人在中國的學習生活,將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經歷。全力培養、引導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我國提升國際形象。為國家培養中外交流的使者、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高校工作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二)自貿港建設的必然要求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讓海南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范。”中共海南省委書記馮飛希望 “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國風范的亮麗名片”,賦予海南新的歷史使命和目標任務。[4]海南自貿港的建設需要國際化人才,通過培養來華留學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打造留學中國品牌,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培育國際化人才。[5]
三、高校中外學生組織管理國際化水平現狀
(一)中國學生黨團組織的功能和管理模式及問題
目前,全國高校對中國學生的黨團管理突出政治功能、教育功能、集體功能等,一般設有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青年志愿者協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學生依托各個組織開展活動。中國學生組織之間的配合、聯系比較常見,但與國際學生的交流合作較少,中國學生黨團組織國際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國際學生組織的功能和管理模式及問題
國際學生在中國的組織具有教育功能、集體功能等,可以設置國際學生會、興趣社團等學生組織,組織國際學生一同參加學校和社會活動。國際學生在中國的學習生活體驗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與中國學生的交流合作,純國際學生的學生組織與中國學生溝通交流并不充分。
(三)成立中外學生聯合會
基于海南大學書院制改革,目前海南大學來華留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由中和書院負責。中和書院是中外學生混合書院,目前學校約90%的國際學生由中和書院開展日常管理工作。為搭建中外學生溝通交流的平臺,中和書院自2022年成立之初就開始籌備建立 “海南大學中和書院中外學生聯合會” (以下簡稱 “中外學生聯合會”),中外學生聯合會于2023年3月正式成立,招募了一批中國學生和國際學生。中外學生聯合會的中外學生相互配合,已開展一系列活動,以此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講好傳統文化故事。
四、中外學生聯合會擬解決的問題
(一)來華留學生管理模式完善
海南大學于2022年4月正式啟動書院制改革,開始實施新型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構建學院—書院—協同創新中心 “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新格局。海南大學書院制實施后,由國際交流合作處 (國際教育學院、港澳臺辦公室) 負責每年度來華留學生的招生宣傳、錄取、課程管理和檔案管理等工作,國際學生入校后由書院負責學生入學教育、日常管理、組織活動等工作。通過培育中外學生聯合會,書院在住宿、獎懲、活動組織等方面的趨同化管理將進一步完善。[6]
(二)逐步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提高海南大學國際影響力
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提高,來華留學生數量將越來越多,但因來華留學生國籍不同、入學前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導致入學后漢語基礎和學習能力差別較大等問題,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海南大學正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在高水平大學建設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留學生招生數量和培養質量是國際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可以通過成立中外學生聯合會,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力。
(三)加強中外學生溝通交流
目前,雖然對來華留學生進行趨同化管理,但校內國際學生居住相對集中,與中國學生溝通交流不夠充分,部分中國學生對國際學生的住宿、管理等仍有誤解。海南大學書院制實施后,國際學生與中國學生在同一個書院,書院通過開展特色活動搭建中外學生溝通平臺,雙方深入交流,提升國際學生對中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逐步解除中國學生對國際學生管理的誤解。
(四)制定中外學生聯合會管理制度
中外學生聯合會成立時間較短,各項制度規定在逐步修訂完善中,目前中外學生聯合會正在進行管理制度建設,規范管理中外學生聯合組織,使各部門的中外學生能夠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各項工作。
(五)提高來華留學生留瓊率
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和中國特色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把海南推到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使海南一躍成為面向全球的開放門戶。培養國際化人才對海南自貿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中外學生聯合會通過舉辦就業、生涯指導講座,搭建學生與企業的溝通橋梁。通過培養來華留學生,使未來能有具備良好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青年走向國際社會,以外部世界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五、中外學生聯合會組織管理成果
依托中外學生聯合會,中外學生間已經開展各種活動,對來華留學生進行國情教育,著力培養熟悉漢語、了解中國、學有所成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一)成立中外學生聯合會的意義
通過成立中外學生聯合會,為中外學生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開展一系列活動,向來華留學生展示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深入感知中國,增強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與認同,做文化交流傳播的使者,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的地位。
(二)中外學生聯合會工作成果
完善留學生日常組織管理,對來華留學生逐步進行趨同化管理。趨同化管理是當前高校培養來華留學生的基本原則,中外學生聯合會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綜合考慮學生國籍、宗教、文化等因素,開展入學教育、日常管理工作。
開展特色文化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向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是國際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2023年3—6月,中外學生聯合會開展了 “東坡文化活動月”系列活動:“人間有味是勤學”東坡文化講座,邀請知名專家講述東坡生平及蘇學文化,帶領學生參加東坡文化國際高端論壇;“誰家水調唱歌頭”東坡詩詞吟誦活動,中外學生身著漢服共同誦讀蘇東坡詩詞,解讀東坡詩詞;“讀破萬卷詩愈美”東坡讀書會,中外學生共讀 《蘇東坡傳》,并分享讀后感;“畫若其詩清且敦”為東坡詩詞配國畫活動,邀請專業教師指導,中外學生根據前期學習,選擇自己喜愛的蘇軾詩詞并為其配畫;“載歌時作凌云游”東坡故居游,中外學生一起參觀海南省儋州市蘇東坡故居;與你相遇 《海上東坡》活動,中外學生一起觀看舞臺劇 《海上東坡》,了解蘇軾在海南的故事等。中外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感受蘇軾文化魅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7]
中外學生聯合會還舉辦 “傳承中華文化遺產,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外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中外學生一起進行臉譜繪畫、國畫、剪紙和竹竿舞體驗;舉辦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中外學生 “尋寶游戲”活動,以東坡生平為主線,設置毽子接力、臨摹春聯、投壺、七巧拼圖、家書抵萬金、默契考驗蘇東坡所達之處六個游園活動,進行一系列中華傳統文化的體驗。
開展中文角活動。中文是來華留學生的必修課,在課余時間,中外學生聯合會定期開展中文角活動,每期一個主題,以主題帶動中外學生進行文化交流,主題有 “我心中的歌”“高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文物尋蹤,歷史漣漪—博物館的故事”等,與學生學習、生活、興趣相結合,互相交流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中文角活動未來將結合海南自貿港發展、熱點話題辯論等主題,為中外學生搭建平臺,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推動中外學生融合,加強交流,消除隔閡。[8]
開展 “知行中國”“感知中國”等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了解中國、讀懂中國。利用暑假假期,組織中外學生一起考察海南海口、文昌、瓊海、三亞等地,走入海口五公祠、文昌鋪前老街、南海博物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繁研究院等,深入了解海南自貿港發展成果和海南文化。此外,開展短視頻比賽,收集來華留學生在中國學習生活的短視頻,了解來華留學生的感受,增強留學生 “知華、愛華、友華”的情感,提升對中國和學校的歸屬感。[9]
開展社區特色志愿服務活動,帶領來華留學生深入中國社區,了解中國的國情。在老師的指導下,搭建社會服務項目平臺,邀請來華留學生參與,走入社區、鄉村、學校,開展科普講座、文化體驗等活動。此外,中外學生聯合會成立 “手拉手”中外學生志愿服務隊,共同開展志愿服務,培養團結友愛的品質,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開展就業指導,依托學生組織,探索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的模式,為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及生涯規劃工作,提供實習機會。中外學生聯合會開展就業指導、簡歷制作、模擬面試等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工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培養國際化綜合人才。
六、結束語
做好來華留學生的培養教育管理工作,對打造 “留學中國”品牌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工作探索,中外學生聯合會目前有優秀穩定的中外學生骨干,取得一定的成果。未來將繼續深入培育中外學生組織,探索中外學生共同培養模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 羅學科,謝丹.“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思考與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7(12):14-17.
[2] 周密.傳播中國文化 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評 《中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J].新聞愛好者,2020,(05):101-102.
[3] 趙原.趨同化視閾下高校國際學生社團管理建設探析[J].百色學院學報,2015,28(06):138-141.
[4] 馮飛.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N].人民日報,2023-06-20(013).
[5] 郜正榮.存異趨同 優化管理 精準提升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20,(22):23-25.
[6] 姜偉.高校來華留學生班級管理的問題與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2011(23):85-88.
[7] 田向利.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N].人民日報,2023-01-18(009).
[8] 何正英.趨同管理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問題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78-79+82.
[9] 陳峰.新時代高校培養來華留學生講好 “中國故事”的重要意義及路徑探析[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2):86-89+94.
基金項目: 海南大學學生工作課題,項目編號:OP2200002379。
作者簡介: 楊玉珅,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碩士,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華留學生管理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