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婷婷


丨活動背景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南京是一座非常神奇的城市,仲秋已至,氣溫有時仍在30℃以上,這讓人們很少能明顯感受到白露節氣的特征。因此,當我們和孩子談論“白露”節氣時,不禁少了幾分底氣。但是,好在經過從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不同節氣的洗禮,孩子們對“白露”節氣的名稱產生了好奇,于是,我們順著他們的好奇心,開啟了“尋白露”的旅程……
丨活動實施
·第一次尋“白露”無果
當我們每次向孩子們拋出一個節氣名稱時,他們都會發出疑問:這是什么?甚至會用自己的經驗去解釋節氣的名稱。果不其然,“白露”在他們看來就是“白鷺”,在南京生活的孩子很多都去過白鷺洲公園,見過“白鷺”的塑像。同時,這次孩子們提出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問題:“為什么叫白露?”前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后一個問題就接踵而至。
簡單的科普對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不夠直觀形象,還好我們早有準備,拿出了語言區的節氣故事書,借助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簡單了解一下白露節氣。聽完故事,孩子們就對白露充滿了好奇,也初步了解了白露就是指秋天的露水。我們幼兒園有沒有露水呢?露水通常在什么地方呢?孩子們決定去找一找。
第二天,他們早早來到幼兒園,在草叢里、樹葉上、草地上找啊找,可是都沒有找到露水。對此,孩子們都有點失望,回到班級之后就開始分析、找原因。
澄寧:我們去找露水的時候,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露水被曬干了。
星寶:我們要起很早才能找到露水。
考拉:露水也有可能藏在了很高的樹上吧,我們看不到。
布丁:露水可能藏在了草叢里面,是我們找得不夠仔細。
孩子們對于去找露水的溫度和地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們立刻進行了進一步的核實。關于溫度,當天的氣溫最高溫度是33℃,最低溫度是22℃。他們去找露水時大概是早上8點,氣溫是二十幾度,太陽早早升了起來,這就證明了他們的第一個猜想:露水已經被太陽曬干了。于是,孩子們提議關注每天的氣溫,如果哪天氣溫比較低的話,那露水持續的時間肯定會更長些。
關于地點,孩子們大多能想到、觀察到的是草地、灌木叢等比較低矮的地方,那些比較高的樹則無法觀察,因此露水藏在高處的想法證實起來就有點困難了。但是,通過欣賞圖片,可以肯定的是葉片上面的確會有露水,所以高一點的樹也成了孩子們下次尋找露水的重要目標。通過一番討論,孩子們確定了尋白露的兩個重要事項:溫度要低、位置要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早起。
·哇!真的有露水!
第三天的一大早,七點多,還沒有到上學時間,我們班級群的QQ相冊就跳了出來,原來考拉和爸爸媽媽一大早去尋白露了!
來到幼兒園,我們就請考拉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尋白露之旅。考拉說,他一大早就和爸爸起床去找露水了。先是在門口院子里看爸爸種的盆栽上沒有露水,然后在屋后小山坡上發現細細長長的葉片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露水。聽完,大家羨慕地說:“哇!真的有露水!好想看看露水!”面對大家提出的想法,考拉無奈地攤了攤手,我沒有找到合適的東西把露水帶過來。
考慮到孩子們看露水的迫切愿望,我們立馬準備了“露水收集瓶”,貼上姓名。下午放學時,好多孩子都把露水收集瓶帶回家了,但也有一些孩子說:“我還是想睡懶覺,起不來。”我們尊重每個孩子的選擇。
第四天,又是七點多鐘,QQ群相冊再一次更新了。這次是木子的照片,她六點半就到了公園,在荷葉上發現了好大好大的露水。因為荷葉離得比較遠,她就在樹枝的一端裹上面紙,將露水吸到面紙上,再裝進露水收集瓶,裝了滿滿一小瓶。這次,全班的孩子終于看到了露水的樣子!
假期里,初初出去露營了,早上五點多鐘醒來時,她也立刻去找露水。沒有下過雨的早晨,好多地方卻是濕漉漉的。哦,原來這就是露水呀!
·只有早上有露水?
尋白露的活動進行了一周,驚喜的是:孩子們對這個活動的興趣一直高漲。中秋節后,子函神秘地拿出一包東西,展開一看,原來是她的露水收集瓶。哇!又是滿滿的一瓶。于是,關于露水的討論又開始了……
子函把自己的露水收集瓶放在了收納籃里,路過的木子說:“你的露水怎么和我的不一樣?”這讓子函有點蒙,露水還有不一樣的?于是,她跑過來向我詢問。我看了一眼,建議等會兒讓大家一起來看看。
終于到了集體活動時間,我將兩瓶露水收集瓶同時舉起,問道:“你們看子函和木子收集的露水有什么不同?”孩子們瞪大眼睛左看右看,發現真的不一樣!木子收集的露水里還漂浮著一些屑屑,而子函的露水收集瓶里非常清澈。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進行了猜測。
木子:我的露水是在荷葉上收集的,荷葉上是有一些泥的,所以露水沒有那么干凈。
子函:我是在葉片上直接收集露水的,葉子很干凈。
木子:我知道了!我收集露水的時候,還用了棉柔巾和棍子,沒有直接收集,因為荷葉太遠了。
看著子函收集露水的照片,美美突然問道:“子函,你收集露水的時候,為什么外面是黑的?”子函說:“因為我是晚上去的呀。”露水不是早上收集嗎?孩子們又出發了疑問。子函慢慢道來:“我是晚上七點在小區里收集的。”聽著子涵的介紹,孩子們總結出收集露水的新的時間段:晚上七點至早上六點。
·下雨天的意外之喜
當總結了越來越多的關于收集白露的信息之后,更多的孩子把露水收集瓶帶回了家,準備起早貪黑地去收集露水。沒承想,接下來卻是一整周的陰雨天,這可愁壞了準備收集露水的孩子們。
這天中午,孩子們發現外面的雨終于停了,提出想要去散步。因為剛下過雨,到處都是濕漉漉的。子函突然指著旁邊的葉子說:“老師你看!這里也有露水!”子函的聲音吸引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力,紛紛朝她指的方向看去。哇,真的!葉片上有好幾顆“露珠”穩穩地躺在上面,一顆一顆的,晶瑩剔透。
于是,孩子們好奇地觀察沿路的每一片葉子,尋找“露水”。尤其是早上起不來找露水的孩子,趁著這個機會,可把幼兒園的葉片好好找了個遍。他們驚奇地發現:不是所有的葉子上都有“露水”,有的葉片上面濕濕的,并沒有“小露珠”。回來之后木子說:“雖然有些很像露水,但其實并不是,而是雨水。”因為露水沒有下雨也會出現,這讓孩子們又對露水的形成產生了好奇。于是,我們又通過視頻講解的方式幫助孩子們了解了露水形成的過程,他們大呼:“好神奇!”之后,孩子們還把今天找到的“露水”用自然筆記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丨活動評價
·幫助幼兒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感受節氣特點
當討論“什么是白露”時,我們發現幼兒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但是,由于從小班就開始關注節氣和自然,他們立馬就對白露這種現象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白露長什么樣子?在哪里有白露?什么時候能夠找到白露?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連串的問題。我們也從問題出發,基于孩子們的興趣點進一步跟隨,幫助他們在一個又一個活動中感受白露節氣的特點——早晚溫差大容易出現露珠。節氣活動中往往涉及很多認知經驗,我們認真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避免無意義的口頭說教與灌輸,而是通過激發他們的探究愿望,讓他們在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一步步增加對白露的認知。例如,我們并沒有直接告訴幼兒露水形成的時間,而是通過他們的親身經驗總結出了一個相對集中的收集露水的時間,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探究過程。
·增強節氣活動的探究性和持續性
第一,統籌資源、實現家園合作。教師將幼兒在園的活動情況告知家長,又將個別幼兒和家長在家找露珠的收獲分享給班級其他幼兒,充分發揮家園合力的作用,從而推動節氣活動的開展,幫助幼兒充分感受白露節氣的特點。第二,引發幼兒開展對比探究。偶遇下雨天,教師帶著幼兒來到戶外,引導他們遷移經驗,將“雨水”與“露水”做對比觀察,實現經驗的再生長。第三,將自然筆記與自然觀察巧妙結合。節氣活動和自然筆記都是我們班長期進行的活動,是自然活動中的不同塊面,過去往往是分開組織,這次活動中,我們把兩個相關的自然活動基于探索的需要合二為一,使得幼兒的活動體驗更加完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