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千


設計意圖
作品《一起來找圓圈》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引導幼兒猜猜“我”(圓圈)藏在哪里。這個作品用富有節奏與韻律的語言和極具想象與趣味的圖畫,展現了生活中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大大小小的圓圈。小班幼兒對圓形、三角形等常見圖形已具有一定認知,且對圓形的特征有一定了解。我們以此為素材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希望通過閱讀與交流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想象力,支持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在“趣”找圓圈的過程中,充分感受閱讀帶來的驚喜和樂趣,從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豐富對“圓”的認知經驗。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故事中的圓圈藏在哪里。
2.能大膽想象,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圓圈的含義。
3.在尋找和講述圓圈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作品《一起來找圓圈》PPT,教師選取生活中能展現圓形的自然現象或生活物品制成《生活中的圓圈》PPT,幼兒人手一本《東方娃娃》智力版2023年第11期。
活動過程
一、圍繞“圓圈”話題展開討論,引發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知道圓圈是什么樣的嗎?你在哪里看到過圓圈?
【說明】談話導入,鼓勵幼兒回顧已有生活經驗,和同伴一起交流自己看到的圓圈,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接下來的閱讀做好鋪墊。
二、閱讀作品,理解故事內容并說出圓圈藏在哪里
1.欣賞部分圖片,發現生活中的圓圈。
教師出示作品第1~6頁PPT,請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圓圈可能是什么、藏在哪里。
【說明】閱讀過程中,教師注意聯系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邊欣賞圖畫、邊找圓圈,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圓圈藏在了哪里,帶領幼兒感受想象、推測與驗證的樂趣。對小班幼兒來說,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會稍有難度,教師可做適當提醒和總結。
師:小朋友說一說,除了畫面中的圓圈,圓圈還會藏在哪些地方呢?
【說明】開放性提問有助于幼兒發散思維。鼓勵幼兒通過前期在圖片中找尋圓圈的經驗,大膽想象圓圈還能藏在哪些地方。這一環節,教師應請多名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做相應回應和總結,進一步拓展幼兒的相關經驗。
2.欣賞剩余圖片,講述故事第7頁至最后頁。
教師出示作品第7~8頁PPT,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思考并表達,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圓圈。
【說明】這個環節讓幼兒結合自己的觀察,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發散思維和想象,并用較為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找到的圓圈。教師應以鼓勵為主,讓幼兒在相互交流與分享中進一步發現、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圓圈。
三、自主閱讀,交流分享在故事中發現的圓圈
1.自主閱讀故事,分享自己的發現。
師:你最喜歡藏在哪里的圓圈?為什么?
教師請幼兒從書袋中取出雜志,翻看作品,講述自己發現和喜歡的圓圈。
【說明】教師請幼兒自主閱讀作品,邊閱讀邊找尋作品中的圓圈,在尋找與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2.播放教師自制PPT《生活中的圓圈》,找找生活中的圓圈。
師:小朋友們,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圓圈嗎?一起來找一找吧!
【說明】借助PPT,請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說出圖中的圓圈在哪里,從而激發幼兒找圓圈的積極性和對圓圈的探索欲望。
活動延伸
1.閱讀區:投放《東方娃娃》智力版2023年第11期,供幼兒自主閱讀。
2.美工區:提供畫紙、各種大小不同的圓形物品(瓶蓋、海綿印章、彩泥)、彩筆等材料,鼓勵幼兒應用已有經驗,用大小不同的圓形物品動手嘗試美工創作。如小魚吐泡泡、毛毛蟲、漂亮的項鏈等。
3.戶外活動:帶領幼兒用泡泡槍玩泡泡,玩呼啦圈,跳圓圈,玩球。
4.散步活動:找一找幼兒園里藏有哪些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