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亮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老年群體有著較高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老年群體鈣質流失嚴重,骨脆性增高,運動協調能力降低,從而增加骨折風險,提高股骨粗隆間骨折發生率[1]。目前,臨床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仍以手術為主,包括關節內鋼板固定術、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內固定術等常見術式,具有對軟組織損傷較小等優勢,能促進骨折部位功能及形態恢復[2]。然而隨著老年患者年齡增長,體內鈣質不斷流失,骨量逐漸減少,部分患者伴有骨質疏松癥狀,病情普遍較重,手術治療難度較高;同時手術作為侵入性操作,術后患者的行為活動受到限制,需要長時間臥床,致使骨質流失更嚴重,可延長骨折愈合時間,增加術后血栓等并發癥發生風險。因此,臨床對老年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常采取抗凝治療,防止血栓形成,并針對患者骨質情況采取對癥治療,用以促進術后康復[3]。唑來膦酸屬于雙膦鹽酸藥物,是臨床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物;碳酸鈣D3是骨折術后的常用藥物,可調節鈣磷代謝,促進鈣質吸收,提高骨密度,但目前臨床關于兩種藥物聯用的研究尚存在爭議[4]。鑒于此,本研究就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用唑來膦酸聯合碳酸鈣D3治療對髖關節功能及骨代謝指標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宜春市人民醫院關節外科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觀察組(n=35)與對照組(n=35)。對照組男15例,女20例,平均年齡(68.79±3.29)歲;骨折原因:墜落傷6例,車禍傷14例,行走跌傷15例。觀察組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齡(68.54±3.55)歲;骨折原因:墜落傷7例,車禍傷12例,行走跌傷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髖關節正位X線片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骨折;2)年齡≥60歲;3)認知、意識和精神正常,具有正常的溝通能力;4)符合PFNA內固定術治療指征;5)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藥物過敏史;3)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4)近6個月內使用過影響骨代謝指標的藥物。
兩組患者均采用PFNA固定術治療,常規全身麻醉下患者取仰臥位,在C型臂X射線透視下,確定大轉子上方為手術切口,切口長度約5 cm,確定進針點、髓腔內導針位置;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長度與直徑合適的PFNA,將PFNA置入髓腔中,與前傾角相符合,觀察置入導鋼針情況,對瞄準器進行適當調整,確定刀片長度后擰入遠端螺釘,并將鉆孔擰入遠端螺釘,最后采用C型臂X射線透視,明確PFNA位置,在定位后對切口進行縫合。在手術結束后的3~5 d常規抗感染,術后14 d即可拆除縫線。
對照組采用碳酸鈣D3(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29,600 mg/片)口服治療,60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唑來膦酸(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157,100 ml∶5 mg/瓶)治療,于術后第3天首次給藥,100 ml/次,滴注時間為15~20 min,2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1)骨折愈合時間:統計患者術后骨折愈合時間。2)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髖關節評分(harris hip score, HSS)[5]對患者治療前后髖關節功能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髖關節功能恢復越好。3)骨密度: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PDXA LS-100雙能X線骨吸收儀[企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檢測患者股骨粗隆、股骨頸的骨密度值。4)鈣磷代謝:采集肘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常規抗凝,-80 ℃保存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鈣、磷水平。5)骨代謝:采用BK-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山東博科生物產業有限公司),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清骨堿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骨鈣素(bone-Glaprotein, BGP)、Ⅰ型前膠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 PINP)水平。6)不良反應:統計治療期間患者食欲減退、腹痛和發熱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骨折愈合時間為(11.18±0.88)周,短于對照組的(13.25±1.30)周(t=7.800,P=0.000)。
治療后兩組HSS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S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S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58.09±5.52 80.11±5.32觀察組 35 57.54±5.63 89.20±5.79 t值 0.413 6.839 P值 0.681 0.000
治療后兩組股骨粗隆、股骨頸的骨密度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g/cm2,±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g/cm2,±s)
組別例數股骨粗隆 治療前 治療后 對照組350.62±0.080.70±0.05 觀察組350.63±0.060.80±0.07 t值 0.592 6.877 P值 0.556 0.000 股骨頸治療前 治療后0.73±0.040.80±0.09 0.74±0.060.90±0.08 0.820 4.913 0.415 0.000
治療后兩組血鈣、磷水平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鈣磷代謝比較(mmol/L,±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鈣磷代謝比較(mmol/L,±s)
組別例數鈣 磷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352.09±0.512.26±0.42 0.94±0.231.08±0.40觀察組352.12±0.452.50±0.33 0.92±0.251.51±0.30 t值 0.261 2.658 0.348 5.088 P值 0.795 0.010 0.729 0.000
治療后兩組BGP、PINP、BLAP水平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BGP(μg/L) PINP(μg/L) BLAP(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2.19±0.36 3.46±0.23 61.11±15.23 70.08±12.17 254.16±25.03 302.65±35.19觀察組 35 2.18±0.34 5.22±0.15 60.25±15.22 79.11±12.61 253.71±26.95 328.09±36.78 t值 0.119 37.919 0.236 3.048 0.072 2.957 P值 0.905 0.000 0.813 0.003 0.943 0.004
兩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我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發生率顯著增加,目前臨床認為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是多種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骨質變脆、骨量減少等因素引起的骨密度降低是老年患者發病的常見內因,而跌倒、跌落是老年患者發病的主要外因[6]。目前,臨床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首選手術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手術治療僅能解決因外因所致的骨折癥狀,卻無法解決老年患者的骨質問題,無法改善骨密度,從而導致骨折遷延難愈[7]。
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加,骨礦物質含量不斷減少,導致機體的鈣磷代謝受到影響,骨骼的骨密度逐漸降低,在術后易引起骨丟失和骨溶解等現象,使得內固定物的牢固性減弱,出現松動、脫落等情況,患者再次骨折的風險顯著增加[8]。碳酸鈣D3常被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能夠補充機體鈣離子水平,對機體的鈣磷代謝起到調節作用,有助于骨質形成,促使骨密度增加,對骨折愈合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既往多采用單一藥物治療,無法達到理想療效[9]。唑來膦酸屬于第三代雙磷酸鹽類藥物,在骨質疏松預防和治療中有著較為確切的療效,主要包括口服和靜脈滴注兩種給藥途徑,其中口服給藥能夠降低股骨粗隆間骨折發生風險,但治療周期較長,受患者依從性影響,藥物生物利用度不高,且藥物需要空腹服下,可損傷消化系統,引起相關不良反應;而靜脈滴注給藥能夠縮短療程,每年僅需滴注1次,患者用藥依從性較高,能夠更好地發揮藥效[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股骨粗隆和股骨頸骨密度、HSS均高于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唑來膦酸聯合碳酸鈣D3治療能夠增加骨密度,改善髖關節功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
鈣質沉積不足會影響機體內BALP、BGP、PINP表達,而磷在機體內主要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沉積于骨骼中,鈣則存在于血漿內;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中的BALP、BGP、PINP、磷和鈣水平處于較為穩定的狀態,而在骨代謝異常、骨性病變發生時,上述各項指標表達水平會出現異常變化[11]。唑來膦酸能夠對破骨細胞起到強效抑制作用,減慢骨量丟失速度,促使骨量增加,能夠有效改善骨密度,增加內固定強度,在PFNA內固定術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BALP、BGP、PINP、磷和鈣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唑來膦酸聯合碳酸鈣D3能夠調節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骨代謝,修復骨損傷,加快骨折愈合。同時本研究還發現,兩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聯合用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采用唑來膦酸聯合碳酸鈣D3治療能改善髖關節功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增強骨密度,且聯合用藥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