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菁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保障領域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我們采取聽取匯報、分級座談、個別談話、實地走訪、統計分析、問詢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省社會保險機構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切實摸清河南省社保隊伍底數和建設現狀,為推動全省社會保險隊伍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全省各級社會保險機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中心,聚焦主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較好地完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社會重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目前,全省各級人社部門內部設置的社會保險行政機構共有312 個,其中省級4 個、市級52 個、縣級256 個。全省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共有621 個,其中省級1 個、市級47 個、縣級573 個。
社保機構設置缺少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全省企業、機關事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分別為169 個、112 個、145 個、96 個、99 個,除省本級、鄭州市、洛陽市、新鄉市等部分省轄市實行多險合一外,其他縣(區)級社保經辦機構均為按險種分設,名稱、規格、單位性質、管理體制均不統一,存在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的現象。
多年來,省本級社保經辦機構歷經企業機關事業社保中心、省養老保險局、省社會保障局、省社會保險中心多次改革,機構變動頻繁。鄭州市社保局機構改革后,經辦機構拆分為社會保險中心和醫療保障中心,分別隸屬于人社局和醫保局。社保中心由原來的垂直管理改為屬地管理,單位規格由正科級降為副科級,性質由參公管理改為事業單位。鄭州市人民政府提出“社保機構人員拆分下放后保持原有身份不變,工資福利待遇標準不降低”的要求,但各縣(區)未落實到位,干部職工對身份、待遇問題反映強烈,基層社保機構辦公經費緊張。
全省社保行政機構編制人數645 人,實有616 人,缺編率4.5%;社保經辦機構編制人數12004 人,實有11449 人,缺編率4.62%。調研的6 個地市中,鶴壁市、焦作市、三門峽市社保中心缺編率分別達21%、30%、40%。按照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要求,各市、縣(區)社保經辦機構均面臨減編,如焦作市社會保險中心減編57 名,減編比例達22.5%。截至目前,全省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760.67 萬人、1070.59 萬人、1051.87 萬人。一方面服務對象、服務項目逐年遞增,另一方面社保隊伍缺編減編嚴重,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正常工作開展只能依靠公益崗位、政府購買服務、勞務派遣等人員。全省各級經辦機構中使用公益崗、勞務派遣等臨時人員3064 人,占經辦機構實有人數的21.1%。公益崗人員流動性大、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對政策掌握不全面、解釋不準確,嚴重制約了社保機構服務質量。
由于基層社保機構編制總數偏少,加之機構設置不健全,混編混崗現象普遍存在。如南陽市、新鄉市各縣(區)人社局,機關行政科室無行政編制人員,均為事業編制,行政工作人員也多為借調或“三支一扶”等臨時人員。編制與實際工作不對應,從事社保行政和經辦的工作人員多為一套人馬,一人多崗現象也普遍存在。如鶴壁市部分縣(區)社保局的行政業務、財務、稽核、信息維護、檔案管理等關鍵崗位,職責分工不明晰,存在多崗兼任情況。許昌市部分縣(區)社保行政和基金監督為同一股(室),既負責退休審批、工傷認定,還負責基金監督,高風險業務辦理缺乏相互監督制約機制,社?;鸢踩嬖谳^大風險隱患。
由于基層工資待遇低,發展空間受限,社保系統人才流失嚴重。近5 年來,全省社保行政機構新進在編人員186 人,調離166 人;經辦機構新進在編人員1490 人,調離1059 人。年齡結構日趨老化,在職工作人員45 歲以上占比45%,個別地市占比更高,如商丘市企業養老保險中心占比57%。各地普遍存在進人難問題,如洛陽市、三門峽市、平頂山市等社保經辦機構,受事業單位改革等因素影響,5 年來未新招錄在編工作人員。社保人才缺乏,尤其是財務、內控稽核、審計、計算機等專業性較強的業務人才斷檔。業務培訓不足,2019 年以來,省級社保機構組織開展各類培訓、政策解讀15 次,范圍僅覆蓋到市級分管領導及科室負責人,缺少對縣(區)等基層人員培訓。培訓覆蓋面過窄,層次不高,一線工作人員知識結構得不到及時更新,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總體上看,全省社保機構管理服務工作是好的,但也確有一些工作人員在素質、能力和作風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業務不熟、辦事效率低、服務不熱情的問題在一些基層機構還較為普遍,直接影響社保機構的形象。近三年全省933 個社保行政、經辦機構年平均下企業調研僅2 次,對服務對象“急難愁盼”問題解決不及時。全國社保信息系統上線后,存在與稅務、醫保系統對接不暢、數據共享不及時、系統運行不穩定等問題。社保機構主動溝通協調不到位,業務辦理不順暢,參保單位及群眾體驗感較差。如全省社保業務期為每月1-25 日,醫保業務期為每月5-25 日,雙方業務期不一致,且辦事企業、群眾需要分別向社保經辦、醫保經辦提交同一辦理材料。五險業務不能一窗通辦、一次辦結,參保單位和群眾對服務不滿意。
人社部在崗位權限設置上規定,業務運行、基金財務、數據管理、稽核內控等崗位分設,不能相互兼任;在工作流程上規定,參保登記、信息管理、稽核內控、財務基金、待遇審核等環節均需設置經辦、初核和復核崗位。但目前社保經辦機構的崗位權限設置與上級要求不符,工作流程執行不嚴,難以達到稽核內控預期目的。如柘城縣失業保險所按照崗位設置需要15 人,但目前僅有4 人,遠遠滿足不了經辦規程崗位設置要求?;鶎踊藱C構和隊伍建設滯后,如漯河市各縣(區)人社局均未單獨設置基金監督機構,依托社會保險股行使基金監督職能。信陽市經辦機構除企業養老保險外,各縣(區)機關事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均未設立稽核部門;兩級基金監督科(股)人員總體較少,很多僅有1 人甚至兼職,造成基金防控風險。
統一規范各級社保機構設置,整合各險種職能,建立多險合一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上下對口的管理體制。強化省級社保機構的統籌監管職能,完善各級社保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社保機構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結合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加強與省委編辦的溝通,對各地出臺指導性意見,按照服務人群數量與崗位配比增加基層人員編制,加強經辦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激勵約束、績效考核機制,充分調動社保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持續加強“全科型”“全能型”社保行政、經辦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社保工作人員業務經辦水平。建立多層次、多種類、差異化的業務培訓制度,堅持政策導向、問題導向,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詳實的培訓活動,不斷提升社保工作人員綜合能力素質。
持續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進一步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在學干結合中提升政治能力、社保業務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增強底線思維,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清正廉潔的社保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