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群英,谷昊陽
1.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吉林長春 130052;2.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
眾所周知,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受到生產發展速度日益加快的影響,需要對農業經濟發展展開更深層次的研究和分析,同時滲透農村建設,積極提升農村發展水平,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我國城鄉發展不一致的現狀,以此對農村地區展開現代化的優化創新。
以往的農業生產主要借助作坊式或手工化實現,農業生產效率并不高。借助農業推廣工作的全面開展,能夠讓農民學習到更多先進的農業生產知識和工藝技術,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一直以來,農業屬于我國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1]。借助農業推廣,可以在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和效益的同時,減少勞動力投入,為農村地區的工業化建設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使農業經濟隨著農業與工業的不斷發展而發展。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借助農業推廣工作,可以讓一些農村地區的剩余勞動力相繼進入城市地區,為城市建設發展帶來更多機會和人才支持,促使城市建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2]。
大部分農作物都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種植位置基本不變,導致土壤層較淺位置的土壤有機物及其可吸收元素含量不斷減少,以此制約農作物的健康成長。因此,農民需要在農作物休眠期完成土壤深翻工作,以此確保土壤有機物與可吸收元素分布均勻,促進農作物的健康成長[3-5]。
要想保證農作物健康成長與其果實質量,就需要做好定期施肥工作,對秸稈等展開加工,使其轉變成肥料施入種植土。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達到施肥的目的,還能夠確保生態自然環境不受到污染。
在農作物休眠期,根據先修主枝、再修側邊的基本操作原則,修剪長枝、密枝、殘枝,能夠減少休眠期的營養物質損耗。
在干旱或降水量較少的時期,應及時澆灌農作物,確保種植土壤水分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6]。在炎熱的夏季及時澆灌能夠降低干旱的可能性。在缺水處應借助滴灌的方法進行處理,以此確保農作物正常生長,并減少水資源浪費。
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保證農作物產量與其果實質量,以此為農民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在病蟲害問題出現以前,需要噴灑相應的防治藥物,并做好定期檢測工作,以此對病蟲害防治進行動態監測[7]。
之所以農村經濟發展滯后,主要是受到基礎設施欠缺、農業生產技術滯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8]。農村地區地理位置偏僻,與城鎮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道路條件較差,甚至一些大型農業生產設施無法投入使用。
農村區域生活環境條件不夠優越,甚至一些農村區域還存在水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隨著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雖然農村區域經濟建設隨之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能夠采購更多品質較高的種子和化肥,然而因為運輸方面并未獲得改善,因此許多方面都亟待創新與改進。例如,許多農村地區的水利設施都是20世紀建立而成的,維修和養護不足且不夠及時,一些水利設施都已經無法使用,從而對農業生產產生了不利影響[9-12]。
新形勢促進了農村地區的全面發展,為農村地區的人們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然而,農村地區相關工作的開展效果與城市相比,依舊較為滯后。農村地區的教育工作和城市相比依舊存在一定差距。農村地區的受教育對象以年齡較小的學生為主,而中年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對許多前沿農業生產技術與機械設備等多方面的了解較少,致使農業生產期間依舊使用傳統的生產方式或作業形式展開農業生產種植活動,使得農業生產水平一直無法得到提升,甚至還會對生產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13]。
此外,許多農村人員更傾向于外出打工,對農業生產等各個方面的研究并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展開種植活動時,并未對工藝技術、資金投入等一系列因素的意義與價值有正確的認識。
上述問題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農村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因此,要想實現農業生產增收創收,促進農村區域發展,則應提高農民的受教育水平,擴大農村生產技術的應用范圍,以此為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14]。
因為農村地區具有人員分布稀疏、交通條件較差、科學技術滯后等特點,使得農村制度的推廣受到了諸多制約,從而對農村區域推廣產生了不利影響。現今,我國有些農村地區的農村制度推廣與技術推廣工作存在不足之處,導致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以此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制約。尤其是受到農業生產技術和推廣方式的影響,部分農民在學習和實踐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時,無法及時找到相關單位予以咨詢和了解,以此為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帶來了更多壓力[15]。
此外,農村地區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村制度推廣的工作人員不足,極易出現農村制度推廣和技術推廣無法全面落實的問題,不僅無法提升農業生產水平,還會制約農村區域發展。
農業推廣包含的領域廣泛,內容較多,用于農業推廣的成本不斷提高。但根據調查發現,農業推廣投入成本較低,導致許多地區的推廣部門都存在經費緊張的問題,在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時,無法展開相關工作。農業推廣人員并未全面調查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使推廣工作中對農民的調配不夠合理,從而對農業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不利影響。
受到農業區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影響,農業推廣的意義與必要性愈發突出,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推廣效果,就需要對農業推廣理念及相關內容進行優化創新,使所有農民都能夠認識到農業推廣的優勢與價值。
相關人員可以根據區域特性,重點講解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品種,同時組織進行一系列學習交流活動,使農民能夠切實意識到農業推廣的現實意義。
首先,農村地區發展規劃人員要全面梳理農村地區地理位置、環境條件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掌握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與實際需求,同時完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為農村區域經濟發展與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建設與完善農村地區道路設施,為農村地區與外界的交流和經濟發展提供支持,為農產品對外推廣與市場銷售提供途徑,深化農村地區和城市地區的交流,促進農村地區的現代化建設發展。
其次,建設和完善農村地區的水利工程與農業水利設施,確保滿足農業生產期間的水資源需求,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同時減輕自然災害對當地農業生產產生的不利影響。在完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時,必須注意的是,需要一直將保護農村生態自然環境作為前提,盡可能地避免以環境為代價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積極利用當地環境資源與固有自然資源,并以此為基礎完善水利設施,從而避免成本浪費,提高資金利用率。
最后,農村地區發展人員應增強基礎設施養護意識,定期做好水利工程與相關基礎設施的養護工作,在延長基礎設施生命周期的同時,取得更好的應用效果。
要想促進農村區域發展、實現農業推廣目的,就需要做好農村地區的教育工作,提升農民的文化程度,從而擴大農業技術推廣范圍。
就農村地區農民文化程度不高的問題而言,相關工作者應組織建立專門的技術培訓部門,同時安排具有自我學習意愿的村民,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展開學習與實踐。要想讓農業生產技術在實踐中取得更好的應用效果,就需要不斷增強農村地區農民的受教育意識,使更多農民可以對農業生產技術的合理使用、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必要性有正確的認識。
比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農村地區建立“三位一體”的農業生產技術教育體系,使農村地區可以在實現農業技術推廣的基礎上,提高技術利用率,讓更多農民參加農業生產技術開發和學習活動,使其能夠在學習和應用過程中掌握更多學習知識,以提高農村生產質量與效率。
此外,相關工作者還可以與當地高等院校進行合作,選擇研究地區,積極引入相關的科技人員、技術人員和學生,并聯合當地具備一定種植經驗的農民展開創新研究,以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借助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促進農業生產,進而加快農村區域發展,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完善的機制不僅可以促進農村區域的持續發展,還可以全面落實農村區域發展的相關工作。因此,做好農村制度推廣與技術推廣工作對農村區域發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為了做好農村制度推廣與技術推廣等相關工作,需要對國家提出的各項政策予以高度重視,同時借助政府職能,有效推動農村地區發展有關政策順利落實。在落實農村地區發展機制時,政府部門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要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和農業生產企業、相關院校的實質效用,建設農業生產研究基地,擴大農業推廣服務領域。農村區域發展的相關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與發展意識,在對農村區域發展進行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及時掌握各項信息數據,同時結合農村未來發展方向,對農業服務技術等多個方面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以滿足分類推廣的實際需求。
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產業結構改革創新工作也隨之展開。就農業轉型過程而言,要想確保轉型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積極展現農業推廣的價值。借助農業推廣,宣傳先進的農耕技術和思想,有利于我國農業的轉型發展。
現今,互聯網技術在農業推廣工作中的應用愈發廣泛,并逐漸成為優化創新的重要部分。農業推廣主要是指推廣全部和農業生產工作相關的工藝技術,如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家禽飼養等。在進行技術推廣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借助專業院校實現標準化技術推廣,還可以直接深入基層對農戶展開技術宣傳。這些措施能夠有效提高生產質量,有利于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升農業推廣的實效性與環保性是實現這一工作的先決條件,在保證生態自然環境不受影響的基礎上提升推廣方法的有效性,能夠取得良好的生態收益和經濟效益。
鄉鎮地區的農業推廣人員可以直接深入基層開展工作,由于工作條件惡劣,尤其是對部分交通、網絡閉塞的山區地區而言,在開展農業推廣工作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以此對農業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農業有關部門應制定完善的考核機制和獎勵制度,定期對農業推廣人員展開考核,以激發其工作熱情。并且還應給予農業推廣人員適當的人文關懷,為其提供更多晉升機會和發展平臺。
就農業推廣而言,優化責任制度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在明確工作職責與工作范圍的基礎上,實現責任到人。并且在嚴格、合理的管理機制下,能夠盡早發現工作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采取有效手段予以改善,不斷完善管控體系,提高工作質量,以此取得更好的農業推廣成果。
此外,工作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同樣是加強農業推廣效果的關鍵,在此期間,相關人員需要積極借助信息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與網絡平臺開展農業推廣工作,提高工作質量的同時,取得更可觀的效益。
要想促進農村區域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同時做好農村區域制度推廣與技術推廣的相關工作,讓農村地區可以憑借自身優勢展開一系列經濟發展活動,推動農村地區的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