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英
學生在成長路上,離不開我們學校教育和家長教育的共同努力。家校形成合力,學生定能往好的方向發展,若不能,或教育的理念不同,對孩子的發展存在很大的障礙。
記得初一開學近一個月,作為一名初一班主任,每天做到一個“勤”字。因此,對于學生已經比較了解。哪些學生比較認真自覺,哪些學生自控力較差,不斷違反課堂紀律,已經了如指掌。當時班上有個徐姓學生,做事非常積極,記得報道當天,我在班上詢問哪位學生愿意為班級管理電教設備,他第一個把手舉得很高,問哪些學生愿意擦黑板,他又自告奮勇。第一天留下了好印象。可惜好景不長,第二天正式上課,怎么突然發現看不到他人了?走進一看,原來坐在地上,問他怎么回事,說不小心摔下去的,又過了一會,開始交頭接耳,亦或滿桌子都是廢紙。其他任課老師也不斷地反映此類情況,感覺這位學生在紀律方面是存在嚴重問題的,接下來每天都關注他,同時每天和他交談,指出問題所在,也鼓勵他盡早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爭取做到專心聽講,提高成績。但是這位學生當面答應,背后還是老樣子。于是在四個星期后的一天,我打電話要求他媽媽來趟學校,因為平時和他媽媽交流較多,希望雙方交談,多加了解。但當天是他爸爸過來的,在我把孩子的情況陳述給他聽之后,他幾乎不敢相信,說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這個樣子的!而且要求老師對他孩子講話要和顏悅色,要慢慢引導,那樣他的孩子才會聽話,否則他的孩子是很反感的。平時孩子媽媽就是說話不夠和顏悅色,所以孩子經常不聽話。經過了解,我感覺他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問題的。父親過于溺愛,或者是假民主,母親也許過于嚴厲。而且互相責備,當然不能教育好孩子。針對這位父親的觀點,我及時指出: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在小學就要養成,到現在還是無法做到專心聽講,甚至每一節課狀況百出,既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而且屢教不改,這實在太不應該!今天過來,一是更好地了解孩子狀況,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既然孩子有著很大的問題,應該要盡快解決,否則孩子的行為和學習都會影響。對于孩子偶然犯的錯,是可以原諒、引導;但對于經常犯的錯誤,說明比較嚴重了,應該嚴厲地指出,好讓孩子明白問題的嚴重性,父母和老師都應該加強教育。最后這位家長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說接下來需要多陪孩子,多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同時也要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地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相處,遇到原則性的問題,還是需要嚴肅處理,讓孩子有擔當。同時也要加強和我們老師的溝通,爭取自己的孩子更好地發展!
現在兩年時間已過,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貪玩、紀律不受控制、邋里邋遢的男孩了。學習上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每天課堂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的大嗓門每節課都可以聽見,題目做不出來經常追著老師問,成了我們辦公室的???,每到期末考試,會給自己制定學習目標,達到自己的目標會第一時間和老師們分享喜悅。即便沒有達到目標,也會和我們一起分析得失;紀律上也有著巨大的改變,當然也不會影響其他同學了,可以認真聽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再像以前那樣坐立不安了。自己的課桌也會整理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亂成一團了,告訴他怎樣擺放比較整齊,每周班會課我都會檢查一遍,加強督促,基本可以整齊疊放書本。同時和他媽媽交流,在家也要讓他學會自己整理房間。有幾次他媽媽拍照和我分享了他的房間,看上去整齊干凈,真的改變很多,他媽媽非常欣慰。在不斷的改進之后,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各方面的進步,同時,油然而生了一種對班級的責任感,他每天一大早就會開好電腦,整理講臺,發好作業本,等待老師進教室。每天發點心的時候,也是爭著為同學服務,尤其每當發水果吃的時候,他早早地準備好垃圾袋,幫同學們裝吃剩的垃圾,等收齊后放入廚余垃圾桶。班上哪位同學身體突然不舒服,他第一時間來告訴我,并幫助同學倒水照顧。如今,他儼然成為一個受大家歡迎的大暖男!
通過這次家校溝通,我感受到了老師和家長溝通的必要性,同時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素養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們老師就要巧妙地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既要肯定孩子的優點又要嚴厲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既要舉實例又要講道理,讓家長了解并理解問題的嚴重性,所以老師才會聯系家長,取得家長的協助,共同教育好孩子。同時,家長和學校的理念不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發展,而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溝通解決,基本做到“和而不同”,才能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