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清懷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領域更加重視立德樹人的理念。高中歷史課程在此背景下集中體現核心素養,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與鄉土文化資源相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習視野,強化歷史思維意識與能力,深刻理解歷史內涵與意義的同時形成良好的熱愛祖國與家鄉情感。
關鍵詞: 高中歷史; 鄉土文化; 結合路徑;
歷史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肩負歷史教育重任。縱觀高中歷史教材,在敘述重要人物活動和重大歷史事件時會忽略整理地方歷史,只有適當補充地方歷史才能拉近歷史學科與學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歷史學科與鄉土文化資源相結合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歷史事件發展軌跡,并產生良好的情感共鳴,最重要能實現高中歷史學科提出的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目標,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高中歷史與鄉土結合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多數高中生學習歷史知識時依舊以死記硬背為主,缺乏自主探究欲望,因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歷史學科在于為學生呈現人物、已發生歷史事件的時間、社會發展情況等各種知識內容,使學生基于此理解現代社會與人類未來發展。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最為顯著的特征是過去與現實存在時空錯位,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陌生感與疏離感。以往歷史學習多采取閱讀歷史文獻、考古、研究史料等方式對其中存在的規律和真相進行探尋。現代高中生主要學習歷史研究者歸納整理的歷史知識與結論,但這種知識多為間接性知識,造成學生出現死記硬背現狀,影響歷史學習效率。引入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與熟悉的鄉土文化資源能拉近學生與歷史知識距離,從而更好的理解所學歷史知識,充分體驗和感悟歷史學科特有的樂趣與魅力。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其核心需要圍繞學生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借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使學生高效理解和應用歷史知識與技能,學會基于客觀和辯證角度論證歷史問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鄉土文化資源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存在,通過挖掘和應用鄉土文化資源能使歷史學科更具有溫度,便于學生深層次感悟歷史。教師在實踐探究中通過指導學生收集、運用、整理鄉土文化資源能提升學生歷史解釋能力,形成良好的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學生家國意識需從家鄉著手,逐漸延伸至祖國。與此同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并非單純停留在歷史教材呈現結論,需基于對歷史問題探究、分析與解決等一系列過程,因而在歷史學科引入鄉土文化資源能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參與實踐探究搭建橋梁。
(三)傳承地方優秀文化
我國有著廣闊地域和悠久的歷史,不同地區有著不同文化特征。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的民俗文化與風土人情,多體現在鄉土文化資源方面。通過為學生講解鄉土文化使學生了解家鄉變遷與發展,感悟家鄉豐富的文化底蘊的同時對家鄉產生深刻印象,激發潛在的自豪感與認同感。從地方發展角度分析,文化發展與年輕一代的傳承有著緊密聯系,學生學習歷史除了要了解各個朝代更替與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更要了解家鄉發展歷程,因而在歷史教學中引入鄉土文化資源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地方文化,提高歷史綜合素養。
二、鄉土文化與高中歷史教學結合路徑
(一)弘揚革命文化樹立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是認識、研究歷史知識不可缺少的基本理論,如果高中歷史想要使學生達成其他素養,那么就需要保證唯物史觀。一般高中涉及唯物史觀涵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以及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等。
(二)梳理遺址資源培養時空觀念
所謂時空觀念即在特定時間與空間聯系中觀察事物、分析思維的意識,在一定時間與空間下發生所有歷史事物,再從歷史時間與空間范圍對歷史進行闡釋,達到客觀評述歷史與全面理解歷史教學目的。歷史課程不單單講述已發生歷史事件,與現實生活也有著緊密聯系。因為鄉土文化來自學生實際生活,無疑是學生體驗和感悟以往歷史的重要方式。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無論講述古代史或近代史都需借助地方遺址資源創設情境,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歷史氛圍,形成良好的背景性經驗。例如在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知識時,該章節涉及的新石器時代與現實生活相距一萬多年,歷史教材呈現的案例與學生現實生活有著較遠距離,學生閱讀教材描述無法融入當時情境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地方遺址為新課導入資源,同時運用現代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相關圖片,縮短時空距離的同時深化對教材內容理解。通過介紹學生已知鄉土歷史深層次理解和感悟歷史教材呈現的知識點,強化時空觀念。
(三)挖掘名人資源內化家國情懷
家與國緊密相連,家國情懷體現學生在認識與學習歷史的思想態度與情感,彰顯歷史學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學生只有愛故鄉,才會升華對祖國的情感,并在認識和認同鄉土文化中形成對國家情感、態度、認知。毫無疑問,家鄉名人資源是鄉土文化中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不可缺少的素材。歷史教師通過挖掘名人資源能促使學生充分了解其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感悟名人展現出的愛國主義與無私精神,激發潛在的熱愛家鄉和祖國情感。
(四)實地調查資源強化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即通過獲取可信性較強的歷史資料并基于此重現歷史,作為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之一,借助史料能使學生了解歷史,并在搜集與辨析中獲取有效信息,進而全面且正確認識歷史。鄉土文化資源受地理條件影響,有著顯著的優越性,引導學生運用鄉土文化考證歷史能簡化學生理解。再結合歷史教材中掌握的知識背景,實現鄉土文化與歷史知識相融合,同時使學生深層次理解宏觀歷史意義。
總之,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很好的結合鄉土文化資源能較好地彌補教材存在不足,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呈現的歷史事件發展軌跡,調動學生參與歷史知識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在發現、解讀、運用鄉土文化資源時強化家國情懷素養與探究實踐能力,提升歷史綜合素養,實現核心素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