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雙減”政策的全面推進與落地實施,其主要目的就是“減負增效”,即在減輕教師教學壓力以及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構建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從客觀的角度來講,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要確保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具備較高的效率,讓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與技能。下面,我結合實踐談談“雙減”政策視域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路徑。
一、適應時代要求,革新理念,創建生動教學情境
在“雙減”政策視域下要想做好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讓小學生可以在更加高效的課堂中進行學習,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尤其要做好教學理念的優化創新,將語文教學機制改革始終放在高處。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掌握扎實的教學業務、豐富的教學手段、深厚的專業知識、先進的教學方法,更要善于思考如何將“雙減”政策更好地落實應用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中來。只有確保教師的思想認識提高了、業務技能增強了、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理念先進了,才能切實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率。
教師應當做好課堂氛圍的構建,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對應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親密性。例如,在進行《開國大典》一課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完成本節課核心知識的學習與深度探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主導者,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學情境的作用,使教學情境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與學習壓力,同時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情境問題,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開國大典”的相關音視頻資料,給學生營造出開國大典的盛大場面,讓學生對開國大典的流程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更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開國大典的深刻印象,確保學生能夠有“親身感受”的良好體驗感。
二、突出教學方式多元發展,豐富高效教學手段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當認識到教學手段多樣性所帶來的作用和價值,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現有的教學手段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從而推動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真正激發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在“雙減”政策的積極影響下,信息技術已經逐漸融入到小學階段課程教學活動中來,也給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實質性作用。例如,在進行《夏天里的成長》一課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將本節課重難點知識集中到微課課件,再為學生設計若干個探究性問題,讓學生通過細致閱讀、自主分析,完成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探索。比如,“每個季節都有著獨特的美,你們最喜歡的季節是哪一個?”“生物在夏天生長有哪些相同的特征?這段話的中心句在哪里?”“哪些關鍵詞、關鍵語句表明了夏天萬物生長迅速”等問題。通過微課自主探究問題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在課前對本節課重要知識點有初步的認知,真正做到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教學環節,避免學生的新知學習存在盲目性。而且,教師根據學生的微課自主學習學情反饋,也能夠找到學生學習的不足和缺陷,精準分析哪些問題是學生尚未掌握的,學生提出的哪些問題存在共通性。這樣不僅節約了課堂教學用時,充分整合的課前與課中的教學時間,也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切實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必須立足于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圍繞“雙減”政策與核心素養,踐行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革新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課程教學方法,確保教學理念始終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先進性特征,從而實現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構目標,持續增強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