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建平
摘 要:數學知識在課程中的設計、組織、呈現與傳遞往往都依賴于“問題”這一中介。培養學生數學方面的問題意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我們老師有效開展數學學習活動的關鍵。我們要有意識的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使學生敢問、想問、會問、善問,我們的數學教學才能真正有效的開展,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真正的有所提高。
關鍵詞:數學;問題意識;策略
數學知識在課程中的設計、組織、呈現與傳遞往往都依賴于“問題”這一中介。有人形象地把問題稱為數學的“心臟”、“數學生命之源泉”。愛因斯坦也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可見,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從問題開始。培養學生數學方面的問題意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我們老師有效開展數學學習活動的關鍵。
1.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問
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所具有的那份天真、童趣,與學生融為一體,和學生應是平等的學習者、合作者的關系。從情感上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課堂中要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問題,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當學生充分發表了看法后,教師再作適當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的問題意識這顆種子選手的生長提供充足瓣陽光、水分和適宜的土壤,利于其生長根、發芽、開花。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問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心理學認為,內需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而內需的動機的中心是興趣。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教學中,應注意創設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情境中,寓抽象的數學問題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例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課的新課開始前,可以讓學生考考老師,由學生任意列舉出一些數,讓老師判斷能否被3整除,老師當然是答得又對又正確,好奇心迫使學生想知道其中的奧秘: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在這樣的氣氛中,既增強了學生對我的信賴,又能使學生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尋找、探索知識規律。教師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制造學生的認知沖突,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確實感到有問題要問。
3.注重引導提問的方法,讓學生會問
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培養學生提問的技能,可以在數學知識的結合點上找問題,還可以觀察提問,比較提問也可猜測提問,聯想提問等。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認識量角器時,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問:“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可以提?”通過觀察思考,有的說:“為什么有兩個半圓的刻度呢?”“內、外兩個刻度有什么用處?”“只有一個刻度會不會比有兩個刻度更方便量呢?”“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點呢?”等等,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而且要創設條件,提供質疑的機會。教師要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去理解知識,產生種種疑點,并誘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從而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4.及時評價學生所提的問題和觀點,讓學生善問
要讓學生立于善于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還要注意及時地對學生的問題和觀點進行客觀、科學,發展性的評價。教學中要多用“問得好”、“了不起”、“真聰明”等賞識性的語言表揚學生,如:在講解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時,學生理解了試商要先知道除數的近似數,用近似數(即相近的整十數)試商比較快。針對這個方法有的同學就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除數是25或26呢?沒有相近的整十數,怎么試商比較快?聽完之后,我馬上肯定這個問題提的好,并說明這是下兩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同學現在就想到,說明他非常愛動腦筋,思維比較超前,并表揚這個同學不局限于理解和掌握教師講的內容,而是積極思考,想到了它的特殊性,說明他學習主動,思維敏捷,能舉一反三,希望同學們向他學習。如果學生提的問題不著邊際,也不扼殺他們的信心和勇氣。而是從另一個方面給予鼓勵如:你今天真勇敢,老師真高興,希望明天你的手會舉得更高,以此來激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信心。
總之,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決定了他們好問的天性,這正是培養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先決條件。只要我們有意識的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使學生敢問、想問、會問、善問,我們的數學教學才能真正有效的開展,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真正的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林傳忠.重視數量關系教學,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J].教學與管理,2011(26).
[2]陳晶.提升問題表征水平逐步建構數量關系[J].福建教育,2013(44).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十八中學)